昭武皇帝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皇后杨博雅。
杨博雅面色没有什么变化,照样笑眯眯的端着茶喝着,仿佛没有听到一样。
后宫干政历来是历朝历代的大忌。
除非皇帝出了什么问题,或者皇帝年幼,后宫才有机会光明正大的插足朝堂。
杨博雅作为皇后,这一点她是牢牢记在心中。
所以,虽然太后的话有关自家爷爷,但杨博雅并没有什么异常。
杨潇的处世观念就是“不争即为争”!
很多东西,没必要争个你死我活,不争的人往往才会拿到利益,特别在朝堂上。
被杨潇从小教育的杨博雅也深谙此道。
“母亲,儿臣已经有了想法。”
昭武皇帝定定的看向郑淑薇回道。
皇帝转念一琢磨也明白,皇太后郑淑薇为什么在如此场合说一句这样的话。
杨博雅作为皇后,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太后还是很满意的。
但她有一个让所有皇室都担心的点,她是当朝首辅的亲孙女。
说白了太后担心的是外戚!
杨博雅虽然作为帝国文官势力的代表,能给皇帝提供很多帮助。
但杨潇在不在位都不影响。
文官们看重的是杨博雅出身文官阶层,不是看重她出身在杨家!
这不是悖论,作为皇后的她能代表文官阶层也能代表杨家。
但杨潇卸任后,并不意味着杨博雅不能代表文官阶层。
而太后当着杨博雅的面提出来,也是一种敲打的意思。
你是后宫之主我不反对,但你要分清皇帝和杨家的分量。
太后可不知道皇帝拥有外挂,这种操作才是正常的。
而昭武皇帝的回答也颇有深意。
直接喊母亲,则是皇帝作为儿子的身份在向她表示,这里都是一家人,有些问题不能继续说了。
而后面一句则是表明,皇帝知道她的担心,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太后也听出了皇帝话语中的意思,点点头不再说什么。
她也只是提醒一下皇帝,顺便敲打一下杨博雅。
并不打算在这种场合讨论出个所以然来。
杨博雅那边则是早有准备。
在她被定为皇后还没有完婚之时,杨潇除了一些交代,也对她说起过之后的打算。
杨博雅入宫以后,他杨潇也差不多该退了。
皇帝给脸你要兜着,但你必须懂得进退。
都成为皇帝的老丈人了,再执掌内阁,就算皇帝不说,六部重臣都会有所担心。
皇帝有外挂可以知道朝堂上的人都忠心帝国,但臣工们不知道啊。
我忠心皇室,但你忠不忠心我怎么知道?
要不是杨潇跟着先帝兢兢业业,昭武皇帝继位后同样如履薄冰。
众臣早就私底下向皇帝建议更换内阁了。
别的不说,礼部尚书张宗文绝对会提。
比资历,我这个三朝老臣不比你两朝牛?
所以,杨博雅早就知道,他们杨家以后一定要急流勇退。
杨潇下去了,但杨家在朝堂上还是有人的。
不说这些年的门生故吏,杨潇的大儿子杨弘还在晋省担任总政令呢。
这些年同样兢兢业业,也做出了一些成绩。
想来升迁中枢要不了多久了。
眼看时间不早,皇帝带着三女向太后辞行,然后回到各自宫中。
至于皇帝翻牌去哪?昭武皇帝可没那爱好。
想去哪就去哪,为啥要翻牌找刺激呢?
今晚,皇帝留在了杨博雅房中。
“陛下,妾身伺候陛下更衣。”
杨博雅挥手让贴身宫女退下去后,来到坐着的皇帝身后,给他捏着肩膀并说道。
昭武皇帝则没有回应,反而直入主题问了一句:
“今天的事,你没什么想法吗?”
正在捏肩的手并没有停下来,很是自然的接着揉捏。
“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陛下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妾身为什么要有想法呢?”
听到杨博雅的话,昭武皇帝转头看向她。
只见杨博雅眼神清澈,还对着皇帝浅浅一笑。
真不愧是老狐狸杨潇教出来的,这回答满分啊!
要不是看着外挂名望面板上,自己对杨博雅的威望依然也达到了个人神话,
昭武皇帝都要对杨博雅升起一股防备之心。
这种回答,不是贤良淳厚就是心思深沉,反正两个极端。
而信奉人性本恶的皇帝,一定会向坏处想。
“哈哈哈~ 看来朕选你当皇后是选对了。”
知道皇后没什么坏心思,而且属于贤良淳厚那个极端,皇帝哈哈大笑道。
“能嫁给陛下,妾身也很荣幸呢。”
昭武皇帝看着被夸的有些害羞的杨博雅,忍不住食指大动。
接下来就是付费才能观看的一万字...
第二天一早,神清气爽的昭武皇帝在勤政殿偏殿召见了内阁。
是整个内阁不是杨潇首辅一人。
“不知陛下又有什么奇思妙想?”
杨潇作为皇帝的老丈人,说话可以稍微放松一点。
内阁还以为皇帝对于革新又有了什么想法,这才一大早急匆匆的召集内阁。
“诸位爱卿,这一次朕召见你们,是想起一个政治改革的思路。”
听到皇帝的话,众人打起精神作出侧耳倾听状。
“自古以来君子朋而不党,”
“前朝更是出了浙党、楚党、阉党和东林党。”
“明亡于党争!虽然有些片面但也是不争的事实。”
众人都点头同意皇帝的观点。
古时候的党派,可不是好词,你看看君子朋而不党这句话就知道了。
古代的党派,只能代表少部分既得利益者,或者干脆就是一种狼狈为奸的代名词。
“但天下有所变,帝国也必须变!”
“朕想让你们成立一个党派,一个帝国公开承认的党派!”
听到皇帝的话,内阁们大为吃惊!
什么叫帝国承认的党派?像外国人那样?
对于党派,众人都很熟悉。
当今世界,各大列强政坛上都有各种各样的党派。
但帝国却一直没有诞生现代化党派,为啥?教训呗。
明亡于党争可不是开玩笑的,所以,帝国从来就没有什么党派,也不敢有。
皇权至上的思想和前车之鉴断绝了帝国结党的心思。
再说了,就算党争严重的明末,明王朝也没有公开承认过党派的存在。
什么浙党、阉党、楚党都是私下叫叫。
一旦皇帝在朝堂上指名道姓的说你是某某党人,那绝对是皇帝要杀人了。
党派只会在相互攻讦的时候被喊出来。
比如你是阉党,还请陛下严查等等。
昭武皇帝雄才大略,怎么可能不知道党争的危害?
但皇帝还是提出这个方案,让众人百思不得其解。
“诸位,朕说的是帝国承认的党派。”
皇帝故意在承认两个字上加重了口音。
内阁也听出了皇帝的意思。
什么叫承认?皇帝点头才算,只要摇头你还玩个屁。
杨潇等人放下了担心,纷纷开始询问皇帝的方案。
随着皇帝解释,内阁们终于弄明白了皇帝的心思。
党派执政,内阁选举,但皇帝拥有否决权。
以后你不是党派之人,绝对进不了内阁和六部。
而党派的成立也有相当严格的条件。
虽然皇帝放开了,但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随便拉几个人就能玩的。
首先帝国会发一个牌照给你,接下来你就要找志同道合的人加入你的党派。
如果两年内没有1000核心党员,那你这个党派自动取消。
而帝国承认的党派,每年都要接受监察司的审核和问询。
以后一般的政务,皇帝都交给内阁批示,但每半年需要向皇帝汇报一次。
皇帝也可以不定时问询。
说白了,这是昭武皇帝在为立宪做准备。
但不是学牛牛那样彻底架空皇室,而是和德意志立宪有些像。
皇帝作为三军司令,军权死死握在皇室手中,而党派内阁只有政务权。
昭武皇帝也是为了后世子孙着想。
自己作为穿越者还拥有外挂,但后世子孙难免出一两个昏君。
要还是君主专制,不满的矛头就会对准皇室。
而党派内阁则是皇室的挡箭牌,一旦百姓有什么不满,也只会对准内阁。
大不了皇帝撤换内阁就能平息百姓的怒火。
这也是没办法,随着帝国的高速发展和教育普及。
民众的思想会逐渐觉醒,要是皇室干的不错还好说,一旦干不好容易成为靶子。
而党派内阁就是关键时候帮皇室背锅的背锅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