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一早上,江念冬来到教学楼的时候,石娟在楼前的石椅那儿边读书边等人。

她比正常时间提前了半个小时来的,听听石娟怎么说,看看还有没有挽救的余地。

看见石娟,江念冬没忍住乐了,想到昨天杨建国油腻时髦打扮根本忍不住。

哈哈哈——

“不好意思,先让我笑够了再说。”

石娟……

江念冬笑得差不多了,才从包里拿出一本书垫在石椅上坐下。

“你先说。”

“你先说刚才你笑啥?”

石娟低头检查一下自己,扣子都系对了,又摸了一把脸,“我脸上有东西?”

有眼屎?

“不是你的问题,不是在笑你。”

见石娟一脸不信的表情,眼神充满怀疑。

“我笑得是杨建国,昨天那家伙穿成那样,难道你不觉得可笑吗?”

是很好笑的,“他平时不这样穿吗?”

“当然不是了,穿成那样是正常人吗?”

江念冬有点怀疑杨建国的审美了,他还专门拜师学服装呢。听说老师年纪不小了,更担心了,别把人家老师气出个好歹来。

两人相视一笑,开始疯狂吐槽模式。

江念冬第一次见石娟说这么多话,看来是憋得不行了,又无人倾诉,她无意间成了垃圾桶……

石娟本来是打算跟江念冬说不行的,肯定不行啊,俩人一看就不同步。

石娟是只会念书的书呆子,杨建国则是最不会念书的坏学生。

听江念冬解释了以后,她也不知道怎么办。

“冬瓜,我不知道……”

江念冬也没有经验,也不好给什么建议,婚姻大事还得自己做决定。

“不知道就算了,我跟他说一声就行。”

“冬瓜,不是不行,昨天看他的穿着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俩不是一类人,就没多想了。好多话也没说。今儿听你一说,我觉得不能就这样否定人家,应该把该问的该说的,都做了再说。你说呢?”

江念冬真是对眼前的女孩刮目相看,真是聪明的姑娘。

嫁给杨建国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江念冬不会直接说,但她既然给介绍,证明嫁给这个人肯定是不错的。

首先说人,认识杨建国也一年多了,这个人很单纯没有那么多心眼子,也很能吃苦,对人很真诚。

作为丈夫怎么样,养家肯定是没问题的。

因为家庭条件好,可以说算是地主家的傻儿子类型。

如果想找一个事业型的丈夫,杨建国肯定是不合格。

如果想找一个老实本分能养家的人,他还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就是说如果石娟选择跟杨建国在一起,日子过得肯定不会错的。

杨母也接触过,不是那种不讲道理拿捏媳妇的恶婆婆。

这么聪明的姑娘,知道为自己争取,江念冬愿意多说几句。

“小石头,我既然给你介绍这个人,就是觉得他有优点,如果这个人一无是处,我肯定不会做这个中间人。”

“你要是愿意再给他一个机会,两人再互相了解一下更好。如果感觉不好,就这样算了。也可以,决定权在你这儿。”

“嗯嗯,冬瓜我知道。我们再见一面吧,昨天好多话我都没说,那麻烦你跟对方说一声,下次见面就跟平时一样,不用特意准备。”

哈哈哈——

石娟做了决定,也有心思看书了。要不上课肯定走神。

·

中午,江念冬把这个好消息带回了家。

精神一直萎靡不振的杨建国马上跟打了鸡血似的,饭菜也香了,天也蓝了,白开水像是放了糖有股子甜味。

沈正嘱咐,“别自作主张了,星期天从这儿去。”

想着还是不放心,到时候骑车子跟着后面,怕再弄什么幺蛾子,这样最保险。

因为这小子的事情,把去山里的时间一直往后推了。

刘嫂子那边已经说好了,每周抽个三四天的时间,过来这边教他们,时间上比较灵活,不定死。

上午或下午,每次半天的时间。沈义和杨建国肯定是跟着学的,沈正和大江要是正好在家也学,出去了就不行了。

开春了,气温升高了,春暖花开,他俩进山弄野菜,还得卖干

菜和山货,还要抽空卖裤子,好忙的呀!

·

第二天半夜三点,沈正和大江就出门了。

其他人还在暖和的被窝里酣睡,宋叔跟着起来把人送走,关上门。

俩人用热水泡了几块桃酥垫了下肚子,包里还有几个滚烫的水煮蛋。

第一次进山,跟村里的大娘们打个招呼,山上转转看看情况。

夜里还是挺冷的,两人都是棉服,可骑了一段又出汗了。

出汗了也不敢脱,一见风容易着凉。

俩人自认为身体很棒,也不敢尝试。

“二哥,好长时间没这么早出来了。”

“是啊,骑个空车子,腿都觉得沉了。”

……

天天在京市里面,不走远不觉得是个事,这一出来就觉得不妙了。

俩人从市里到了郊区,然后一路往前,经过村庄,进入了大山。

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慢慢的往前走。

有的地方还有挺厚的积雪,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俩人在老地方碰上了熟悉的老大娘,还是那口水井。

大娘热情的招呼他们回家去,边走边聊,好久不见很是想念。

“大娘,我们今年第一次进山,真是好久没见了。”

“可不是,一个冬天你们都没来过。”

两人跟着大娘,喝上了热水,把水壶灌满。

都是老熟人,不用拐弯抹角,直接看货谈价。

……

这一趟,俩人又很晚才到家。

因为每个村都走了一遍,打个招呼。

车子装满俩人实在骑不快,只能慢悠悠一点点往家晃。

车子上乱七八糟啥都有,油、粮食、肉……

接下来的几天,杨建国不去学习的日子也跟着进山了。

天天满载而归,山里的乡亲们真是省到了极致,这个冬天攒了不少好东西。

挺多人家攒了不少肉,都还冻得结实的。

外面用盐淹了之后又用雪埋了起来。

杨建国晚上去学习的日子,白天就出去卖肉。

天气暖了,市里比山里温度高,不好保存。

留下足够家里吃的,其他的都要卖掉。

郑清明花钱买了一些拿回家,杨建国给父母拿了一些。

自家吃的肉,猪肉都切成小块,宋叔和王老头全部炒了放了老多盐,盛在了罐子里。

夏天家里买肉都是这样处理的,可以吃老长时间不坏。

野菜这块,俩人根本没有时间自己采,只能从村民们手里收。

这个时候不是野菜遍地,随便一个地方就一大筐的时候。

从村民们手里收,有本钱的。

能挣一半吧,去年的时候他们一天的利润在三十块钱左右。

去年开始的时候他们是自己亲自采的野菜,今年这是直接从村民手里收。

这个时候的野菜价格,村民们热情高涨。

这段时间有这个想法的村民一有空就上山转悠,找那些野菜多的地方,先提前踩点。

等沈正来了,就去采了卖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