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郑清之颔首,“朝廷不可能一直采取补贴的方式,把粮价控在五钱。”

以他猜测粮价很快就会涨回七钱,卖补贴粮又需要领她的牌子,她不给你牌子,你能卖得了朝廷的补贴粮?

没有朝廷的补贴,谁甘心五钱卖粮呢。

自家的粮食,一石不止五钱的利润,交给她二钱,还能得至少三钱的利,白帮她卖粮又如何。

放手里等朝廷稳住粮价,还有甚赚头。

陈琬琰提前透了消息给他们,这是来给他们送钱来了,填补前阵子家中损失。

况且这二钱利,也未必就是进到她的口袋里。

陈琬琰又去了趟刘峘家,刘峘还在大理司忙着审太府寺的一众人,刘峘的夫人见了她,她说明来意,刘峘的夫人一口应了也没多问。

她认为能挂上爱心牌子,对家中铺子肯定是有好处的,毕竟爱心基金曾经建设过义庄,不赚银子,赚名声也不错。

再者说了人家来买粮,多少也会在她家铺子里买点需要的货物嘛。

景睿帝的动作比她想象的更快,不过二日就将政令颁布了下来,明令禁止补贴的粮票转卖、赠予他人,低价买回的官粮,不允许以盈利为目的转卖他人,一经发现买卖双方杖六十。

朝廷连夜印刷了粮票,由每个街坊的官员,按本坊户籍人数领取本坊的粮票,并且如实发放到百姓手中。

每张粮票的使用期限为半月,过期不用作废。

因为使用了爱心基金会的补贴,粮票只有去朝廷的官粮铺,与挂有爱心标牌的铺子才可以使用,陈琬琰手中的粮,一转身就从私粮变成了朝廷放的官粮。

景睿帝更是言明粮食补贴是太子的提议,太子一心为民,不愿看到百姓被高价粮影响了生活,致使他的口碑在百姓心中越来越好了。

沈梁几家也都澄清了铺子与太子殿下无关,也承诺会尽快解决缺货的问题,之前有骂过太子的百姓,也为自己的无脑跟风骂了太子而懊悔。

还有人说爱心基金会是太子妃创建的,还有很多京都的大善人在背后支持,基金会创建的初衷就是为了帮扶百姓,这是他们第一次切实感受到,爱心基金会带给他们的好处,对爱心基金会夸赞不已。

甚至有百姓打听到爱心基金会就在义县的东市,偷偷往他们办公的地方塞铜板,还有从窗户扔铜钱碎银的,以至于景睿帝派来监管的官员,和基金会的管理人员很是苦恼。

因为陈琬琰说,就算是一个铜板也要登记在册。

后来还是刘士诚听说了,给他们出了个点子,让他们做个爱心箱摆在大门前,指引想捐款的百姓往里面投钱,每日开箱清点一次即可。

陈琬琰第一次看到那个红色的爱心,上面还写了个善字,忍不住笑了起来,她想到了那一百零八名暗卫,与那块善字玉佩。

这箱子尽管做的很漂亮,但也确实有些类似寺庙的功德箱。

也不知道那些拼死保护过她与母亲的暗卫,有没有收到她的心意。

后来有百姓大胆猜测,爱心基金会是太子殿下与太子妃一起创立的。

还有人说太子仁善,义县东市所有商铺都有爱心标识,很可能也是太子殿下与太子妃经营的,所以参与过义县建设的百姓才能便宜购物。

朝廷虽不许官员经商,但却对皇室宗亲和有爵位的高门没有太大的限制,有时还会将铺子作为奖励赏给他们。

提到义县建设,这才有人想起,京都的义县全是太子为民着想才建立的。

当然太子的所有提议,都是因为有英明伟大的皇帝陛下支持才能实现。

因为民众看到了景睿帝与赵瑾瑜对他们生活的上心,又加上并无任何打仗的迹象,朝廷也一直在放低价粮,用实力证明了粮食储备充足,民心也渐渐的稳定了下来。

张家因为卖的都是自家庄子的存粮,赚了不少银子,张若华也找陈琬琰商量,想将军府粮仓里的粮卖掉,她也没说什么,就叫将军府的管家将粮给了她。

粮价补贴政策正式启动之后,赵瑾瑜请命去离京都不远的州县剿匪,景睿帝当即便允了。

他一口气捣毁了几个蒙国奸细藏身的窝点,那些人都是从陈家逃出去的,被抓时一脸的懵逼。

他们一直老老实实的呆在山上,听说有过路的货商与镖局的货物被劫,又不敢下山打听详细情况,被剿时还以为是被山匪波及的。

哪能料到,这都是赵瑾瑜布的一个局,一个将他们赶尽杀绝的局。

他要让他们将山匪的身份做实,彻底安了他小媳妇儿的心。

而赵锦锡除了第一次因为他的故意放水,成功截获了他的货物,其他的都是他自己找人劫的,等此番事了,那些货物就能运回铺子填窟窿了。

这样,她能看清楚他的心吗?

他为了她,宁愿将自己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

他真的希望,她可以对他彻底的敞开心扉,而不仅仅是因为愧疚对他好。

赵瑾瑜亲自监督,将那些与陈家有关联的细作就地斩杀,毁尸灭迹之后,又真的去剿了二处山匪,才回了京都。

他将赵锦锡收买劫他货物的山匪都抓了,还顺便帮陈琬琰仓库着火破了案,将她的损失都算在了那群山匪头上,从他们山寨缴获的金银珠宝变卖,赔了陈琬琰的损失,其余收缴入了国库。

陈琬琰知晓赵瑾瑜将那些跑路的细作都杀了,还有些讶异,她当时与他商议的是将她仓库失火栽赃在他们头上,证据都制造好了,抓他们回来盘问蒙国细作的事,她没想到赵瑾瑜会将那些人都灭了口。

其实她也明白将那些人灭口才是对陈家最有利的,否则他们就是悬在陈家的一把刀,随时都可能反咬陈家一口,陈家永远都摘不干净,但她也清楚选择权不在她的手里。

说不触动是假的。

这是他赵家的江山,而在他的心里,她优先于江山。

陈琬琰懒洋洋的坐在画舫上,眺望这一江春水,或许她可以试着对他破防,去相信他,完完全全的信任。

凉州的货物陆陆续续到达了京都,将她与各家的缺慢慢补了回来。

因为京都的物价仍旧很高,凉州来的商家也都大赚了一笔,又经过几次的走商,京都的物品不再短缺,物价才逐渐恢复了正常,而陈琬琰也弄清了金山的来历。

陇西的大富商,只不过金家一直在陇右道的腹里,因为陇腹的特殊地理位置,东南北三面临三国,金家生意的重心一直在蕃蒙蜀三国的互市上,三国流通到赵国的货物,多数都是金家运去小凉州的。

陈琬琰直接弃了京都的供货商,她不愿意再将自己的生意交付到别人的掌中,她之前与赵瑾瑜组建了商队,她要自给自足。

她让刘启下了江南,了解了一下江南的织造坊。

但发现纺织行业的水很深,想纺织出好的料子,还得看丝与绣娘的手艺,而且料子的种类繁多,而她现在根本没有那么大精力去拓展这个陌生领域。

赵敬淮知道她是被人坑怕了,便直接给了她吃了一颗定心丸。

永嘉郡王府有自己织造坊与茶园,一直给朝廷御贡茶叶与布匹等物,他会给她继续供货,让她不要把生意铺的太开,她在京都势单力薄,不能把精力都浪费在这些事情上,让她偶尔放松精神去享受慢生活。

她得了赵敬淮的准信,将小凉州的铺子与金山做了对接,相互给对方供货。

她的商队不进陇腹,金山的商队也不用来京都,还能拿到江南的好物,既不破坏陇右道的规矩,又能各取所需,互惠互利。

京都的粮价如同赵瑾瑜预料的那般,第一次补贴之后百姓以五钱的价钱购得了粮食,第二次补贴以六钱的价钱购得之后,五月的下半月,平准署便将粮食价格调整到正常的七钱。

六月的上半月就将价格稳定在了七钱,下半月又补了一次粮票稳固价格,七月便取消了补贴政策。

陈琬琰更是放出了风声,说此次挂爱心牌子收粮票平价卖粮的商户,都是爱心基金会的成员。

陈琬琰当然也稍带了赵锦锋和赵锦锡,毕竟这二位也在基金会捐了款,只不过赵锦锡粮收的晚了,收购的价钱也高,因此没赚到什么钱,还赔了一些。

他原本是想等着京都的大粮商炒粮价,炒的再高些再出手的,没想到她和赵瑾瑜会突然搞这么一出,朝廷忽然拿出了有效的措施控粮价,他只能趁着有补贴还有的赚的时候,将手中的粮食尽量都出售了。

只是因为粮票有限,市场上粮食充足,没能让他如愿。

这都得归功于脑袋好使的赵瑾瑜,随着粮价的上调,补贴比例也随之降低了,等粮食涨到七钱之时,粮票只补五钱,国库出三钱,爱心基金会补二钱。

他的粮收购价在七到九钱,七钱有补贴时他还能大赚一笔,等价钱稳定在七钱并且取消了补贴政策,他就只能含泪亏钱卖啦,之前卖粮的赚的银钱又都填了亏损的账。

也正是有他和赵锦锋的放手,加上那些世家的清仓,使得京都粮食储量充裕,才能这么快稳住粮价。

而京都炒粮的大粮商就没他们运气这么好了,因为没有拿到朝廷发放的补贴,高价收购的粮食在手中握了三个月,最终认命的以七钱的价格售卖了。

这事儿也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和平年代炒粮是有风险的。

至于补贴降低这事,赵瑾瑜事先也没告诉陈琬琰,她还以为能让买她粮的府上赚些银钱呢,结果真的是白干活!

幸好都是有存粮的大户人家,虽然打了白工,倒是也没少赚。

她也再一次的领略到了赵瑾瑜的治国才能!

也看到了张家人的唯利是图。

陈青岩收到京都有关粮价的消息,却陷入了沉思,也许上辈子不是赵锦锋不给他粮,或许是他……根本就山穷水尽无粮可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