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武侠修真 > 从坟墓里扒出来的摄政王妃 > 第399章 国不可一日无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待臣子们站定,看着已经烧成废墟的紫宸殿各个眼中皆是震惊及不可思议。

若之前他们依然留在那大殿之内,会不会早已被那大火烧成灰烬,哪里还有站在此地的机会。

有些聪明之人,便对摄政王投去感激之色,若不是当时摄政王提议,把他们赶至别的宫殿。

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他们还有些生气,摄政王说他们碍眼的言辞,如今想来,他实则是在保护他们,让他们远离那是非之地。

严太妃借着明亮的火把,把臣子们的表情看了个清楚。

此时皇后赶快行至苏国公身旁,两人不知在低语些什么。

三皇子望了一眼柳帝师,柳帝师微微点头。

他忽然行走至废墟旁,对着燃烧殆尽的紫宸殿跪了下去,面露凄苦之色,只是悲凄地喊了一句,

“皇上。”

之前内心腹诽皇上驾崩了,为何无人问及,而又不敢言明的大臣们,也赶忙行至柳帝师身旁纷纷跪地。

那些忽然想起皇上被烧死在紫宸殿的臣子,也赶忙行至一旁对着废墟跪地。

苏国公虽然一瘸一拐,但依然对着废墟跪了下去。

一时之间,臣子们跪地对着废墟面露悲凄,低语着皇上,哽咽痛哭声响成一片。

慕凤烟望着他们的作派,眼中嘲讽更甚,一个个跑离大殿的时候,也没见的想起皇上,如今战斗平息了,一个个想起了那烧焦的皇上,瞧瞧那悲凄的模样,痛哭的声音,真是见者流泪,闻者伤心。

夜璃玦蹙了蹙眉,垂眸望了一眼鼻尖有些微红的慕凤烟,伸手握住她那有些微凉的小手,

随即抬眸望着那些不知何时才能停歇痛哭的臣子们,清冷出声,

“各位大臣,你们还需在这里痛哭多久?若无事便散了,有事明日再商议。”

臣子们闻言凄惨痛哭的表情僵住了,摄政王这是何意?无事便散了?

皇上已经驾崩了,而且尸体已然被大火烧焦,这不是大事吗?

这国丧还未发,新帝还未选出,如此多的事情,而且件件大事,怎能说散就散?

苏国公由贴身奴才扶着站起了身,望着摄政王,声音中还有些怒意,

“摄政王,皇上驾崩需要昭告天下,还需发国丧,且,国不可一日无君,还需选出新帝登基主持大局,怎就无事?”

夜璃玦嘴角讥讽,若他不出言,这些个臣子们还不知要在此痛哭多久?继续清冷出声,

“既然有众多如此大事,在这里也谈论不出什么,所有大臣去紫朝殿,家眷们先行离开。”

对于夜璃玦的提议,臣子们纷纷点头同意,紫朝殿是皇上与大臣们处理政务的地方,亦是每日上朝之地,在此商议,再妥不过。

夜璃玦冷眸望了一眼王公公,命令道,

“青云,把王公公带着。”

青云听令,把躲在众人后面的王公公一手提到了前面去。

夜璃玦牵着慕凤烟的手率先离开,若不是外面太寒冷,担心烟儿受寒,他才不管那些臣子们会哭到何时。

那些家眷们在赤林军的引导下,迅速离开了皇宫,

今夜的胆战心惊,还有所过之地不时出现的侍卫尸体,吓的她们惊叫连连,给她们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让她们久久都不敢再来这皇宫之内。

待夜璃玦与慕凤烟来至这紫朝大殿之内后,其余的人也纷纷进入殿中。

有些精明的臣子,见所在之地皆是摄政王的赤林军跟随前后,就连这大殿之内明亮的烛火,皆是赤林军所点燃。

心中便有了些成算。

大殿之内除了高处的龙椅,便是位置稍微矮一些的摄政王之位。

夜璃玦欲要让慕凤烟与他同坐,但慕凤烟拒绝了,只是站在了夜璃玦的身旁。

她若真坐下了,还不定那些个大臣日后会怎样议论夜璃玦呢。

她如今站在了夜璃玦的身侧,那些个进入大殿之内的老顽固眼中皆是不赞成之色。

但,慕凤烟并未理会,

若不是因为还有事情未处理完,他们还以为她慕凤烟有多稀罕这个位置吗。

如今大殿之内,那些个大臣犹如早朝般有序站好。

只是前面多了皇后,严太妃,还有英慧王等人。

夜璃玦只是淡淡地扫了他们一眼。

英慧王抬眸望去看着那空置的龙椅,眼中一片炙热。

二皇子有些心凉,他万万没想到父皇驾崩的如此突然,那位置与他而言,还有几成胜算。

三皇子与四皇子的眼神望着龙椅之位同样炙热。

皇后一脸势在必得。

严太妃在大臣们面前,依然一脸慈祥之相,

虽然心中愤怒,摄政王竟然让她一位年纪大的太妃站在这大殿之内,连赐座的意向都不曾有。

他们这不经意泄露的表情,皆被在高位的慕凤烟与夜璃玦收入眼底。

夜璃玦望着底下众人,并未开口,如今在这大殿之内,他有的是时间,具体是何牛鬼蛇神,今晚便见分晓。

柳帝师率先沉不住气,走了出来,对高位上的摄政王躬身一礼,对底下站着的皇后与太妃亦是一礼。

“摄政王,皇后娘娘,严太妃,微臣认为国不可一日无君,当务之急便是选出新帝,待人选一定,朝堂安稳,便可暂代皇上之职主持大局,为先皇办理国丧,事后,即可登基称帝。既免了纷乱,又定了臣子们的心,实乃万全之策。”

苏国公缓慢走了两步,躬身一礼,“臣附议。”

赵丞相出列行礼,“臣附议。”

片刻功夫,大臣们纷纷躬身行礼,“臣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