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都督,这是明廷在山东的人事任命。”

南京的大都督府,得到京师朝堂的消息,甚至要比山东地方官府还要快。

以大明朝廷这种拉胯的保密能力,在文华殿御前会议后不久,徐文壁担任明廷新军大臣,统筹整个山东兵马的消息就已经传遍了京师。

京师情报站的陆二迅速将这个消息通过飞剪船发往南京。

徐渭已经从徐州返回,接到这个情报后,立刻赶到大都督府,向苏泽汇报这个情报。

苏泽还在操弄他那个奇怪的机器,听完了徐渭的情报之后,苏泽笑着说道:“徐文壁只是妥协的产物,明廷内部的斗争已经快要压不住了。”

徐渭自然明白苏泽说的是什么意思,他感慨了一声说道:

“几年前文官还能完全压制武将,没想到短短几年下来,文官这口盖子,已经压不住明廷这口沸反盈天的大锅了。”

苏泽继续摆弄管道说道:“很正常,文长,时代变了。”

“不仅仅是明廷那边,我们这边不也是一样吗?”

徐渭沉默了。

其实东南的军人地位抬升,速度比明廷还要快,不过在苏泽的控制下,军方的影响力还只保证在军队系统中。

但是徐渭知道,东南能够将军人的影响力锁在军队,原因还是现在东南新军专业退伍的人并不多,按照东南对退伍军人的待遇,一旦大量军官和士兵退伍转入地方,军队的影响力甚至能超过读书人。

对此,徐渭也是忧心忡忡。

武人干政,这是笼罩在文官头顶上的阴云,徐渭对此也是非常警惕的。

苏泽说道:“新军队必然带来新的军人阶层,这一点是历史大势,不可阻挡。”

徐渭想了想,也赞同的点头。

历朝历代都会出现强势的军事集团,比如唐的关陇军事集团,宋代的汴州军事集团,大明的淮西军事集团。

但是这些通过军功贵族互相联姻组成的勋贵集团,和苏泽亲手建立的新军相比,那真的是不值一提。

东南有陆军和水师两所学校,有着一套等级分明的晋升体系。

东南军队的声望高,待遇高,也吸收了不少东南地区的年轻精英进入军队。

苏泽还在军中开设的扫盲课程,炮兵还要学习算学和几何学,水师军官需要学习的科目就更多了。

苏泽说道:“当新的阶层出现后,必然会推选出他们的代理人,来争夺更多的权力和资源。”

“李成梁就是明廷这个新阶层的代理人。”

徐渭连忙点头。

苏泽将手里的管道接上机器说道:

“历史大势滚滚向前,新的阶层总要比皇帝师生地主要强。”

“让陈璘集中兵力,给这位定国公徐文壁一次惊喜,也是我们送给李成梁的一份礼物。”

徐渭会意的接下了苏泽的命令,立刻安排人马送往徐州方面。

苏泽终于放下了手里的零件,他擦掉手中的油污,仿佛刚刚讨论的山东军情,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正色看向徐渭说道:

“时代发展了,若是制度不能随着时代发展而进步,那各方政治势力都会倒逼进步。”

“文长,我们东南的政体,也要改上一改了。”

“那件事筹备的怎么样了?”

徐渭明白苏泽说的是什么事情,他看向苏泽说道:“大都督,您真的要走这条路?”

苏泽点头说道:“这是当然,我们要推翻朱明江山,可不是为了再弄出一个新的出来。”

“再说如今东南的临时体制,已经有很多的问题,如果现在不尽快将制度规范下来,日后麻烦更多。”

徐渭点头说道:“人员已经定的差不多了,不过这件大事还需要大都督亲自宣布。”

苏泽擦了擦手上的油污说道:“那就尽快筹备吧。”

隆庆二年,东南这边的新历二年,(公元1564年),东南的所有报纸上都统一宣布了重磅消息。

东南大都督苏泽宣布召开“制宪会议”,召集东南各方代表,为东南制定一部根本律法。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制宪会议看起来和他们关系不大。

更重要的一件事,在这里制宪会议过后,要推举出东南第一届的内阁。

按照报纸上的说法,东南设立的内阁制度,更像是回归到了古老的群相的政治体制。

这是汉初、唐宋曾经实行过的一种制度。

内阁大臣就是那个时候的宰相,坐而论道,制定东南的大政。

在苏泽这个东南大都督下,分别设立首席大臣,财政大臣,交通大臣,教育大臣,司法大臣,监察大臣,陆军大臣和水师大臣。

首席大臣负责的是内阁日常行政事务,决定低等级官员的升迁考察,在内阁下设立吏部,首席大臣主管吏部。

当然吏部只是负责低品官员和吏员,高级官员还有其他的选任方法。

在这个特殊时期,苏泽这个东南大都督还拥有一票否决权,他如果不满意某个任命,可以一票推翻前面的任命,要求内阁重新任命新的官员。

财政大臣则是负责整个东南的财政,负责内阁下设的户部。

户部的职能包含了征收钱粮赋税,监管金融,新成立的驿站钱庄和各市舶司下的码头钱庄也划拨到了户部下。

除此之外,财政大臣还要负责审核各部门的预算,负责给各部拨款。

交通大臣负责工部,苏泽将皇宫和官署营造的职能从工部剥离出来,如今的工部只负责修路和水陆漕运,同时曾经作为对立部门的市舶司,其码头也被归入工部管理,征收关税的海关则分给了户部。

全国的水利工程也都归交通大臣管理。

不过工部这些工程,也不是随便造的,必须要在年前制定好第二年的预算,交给内阁审定之后,户部才会根据预算拨款。

同样的,苏泽对于现在工部的预案也有一票否决权。

教育大臣则下辖礼部,东南的礼部将祭祀等工作抽离出来,如今就是纯粹的学政教育部门。

礼部负责整个东南的学校,还要筹备东南明年要举行的新科举,此外日后有关官员升迁考核的卷子也都由礼部出题,而如今东南官办的报社,也都要归于礼部之下。

司法大臣负责刑部,刑部的职能改为一个,就是制定新律法,不过制定的新律法要交给内阁审议才能通过,苏泽这个大都督也拥有一票否决权。

的陆军大臣和水师大臣,老百姓也能理解,等于将兵部分拆成了陆军和水师两个部分。

同时大都督府还将陆军和水师名下的,和军用无关的工坊,码头,报社,商铺,都分别交给其他部门。

最后监察大臣下辖都察院,苏泽保留了言官御史的体系,但是将明廷复杂的言官简化成了一个都察院。

都察院负责监督其他部门施政,对于内阁大臣也有弹劾的权利。

高级官员任免,工部的重大工程,都察院也有旁听和否决的权利。

按照报纸上的说法,如今东南的内阁属于“训导期”,这个期间大概是十到三十年,这个期间苏泽担任东南大都督,内阁大臣还是由他任命。

但是等“训导期”结束之后,到底是什么政策,报纸上没有讲,整个东南高层也对这个问题保持了缄默。

可光是这一套体系,已经足以让很多人疯狂了。

大明也有内阁,内阁首辅也会被称作阁老,甚至国相,但是谁都知道自从明初胡惟庸案之后,大明已经没有宰相了。

西汉陈平曾经这么定义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汉初宰相职权极大,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宰相就会被内朝侵占权力,汉武帝通过打压相权,开始了皇帝专制的时代。

这之后历代皇权都在和相权对抗,后面的朝代虽然偶尔也会出一些比较强势的宰相,但皇权加强和相权削弱,是整体的趋势。

等到明初,通过几桩大案扫除掉开国的一批文臣武将之后,朱元璋彻底废除宰相,通过设立内阁这种名不正言不顺的机构来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而明代内阁的权力范围和权力大小,这是一个薛定谔的问题。

遇到一些强势的内阁辅臣,那就可以军训六部和言官,像是严嵩那样把控朝政。

遇到弱势一点的内阁辅臣,那就是橡皮图章,连日常工作都是混日子。

明廷的内阁制度,对于皇帝来说“好就好在”这个含糊其辞,其内阁职权完全靠内阁辅臣自己去“争取”。

遇到懒惰一点的皇帝,比如嘉靖和现在隆庆这样的,就可以给内阁多一点权力。

遇到勤政一点的皇帝,就可以绕过内阁自己掌控朝局。

而东南的这一套内阁体系,是从法理上规定了大臣的地位,并且明确规定了各内阁大臣的职权范围,这就不是明廷内阁这种名不正言不顺的宰相了,而是真正的能够参与国政,决定国政的重臣。

内阁,吏部、户部、工部、礼部、刑部这五部,新成立的陆军部和水师部,合称为七部,这是东南最主要的行政部门。

除了这七部之外,还有几个直属于内阁,但是不归任何大臣负责的独立部门。

大理寺,在大理寺下设立“秋审厅”和“上诉厅”。

死刑犯都是秋后问斩,秋审厅专门负责地方上报的死刑案件复核。

“上诉厅”则是对府县两级判院审判结果都不服,最后上诉的审理部门。

司农寺,负责推广新的粮食作物和推广新农业技术。

太仆寺,负责全国的马政和渔政。

鸿胪寺,负责对外的使臣的接待,也负责向外派驻使臣。

宗正寺,负责僧道等宗教的管理工作,负责发放度牒,确认佛寺道观主持司库等重要职位的任免确认。

在五寺之外,还有两监。

分别是军械监,负责火炮,火枪等军械的生产,军用船务生产的舰船也归于这个部门。

将作监,负责官办的矿坑、铁厂、工坊,管理官办工坊的匠官和工匠们。

以后的内阁大臣是苏泽这个大都督直接任命之外。

七部、五寺、两监的主官都通过廷推产生。

而能够决定廷推结果的人,就是内阁大臣、五部五寺两监的主官,以及都察院的御史代表。

虽然苏泽这个东南大都督拥有对廷推结果的否决权,但是内阁和各部寺监的权利已经要大大加强了。

不过与此同时,都察院也被大大加强。

御史人数从明廷的几十人增加到一百人,这些人则不是通过任命,而是各府县通过各种方式选任出来的。

身份也不限于读书人,包含军人,农夫,商人,只要能被选任出来,就可以担任御史。

都察院拥有对所有部寺监等部门的人事任免,财政支出监督审核的权利,还可以提出联合动议罢免大臣和各部寺监主官。

至于这些督察御史要怎么选任,报纸上也没有说,还要看制宪会议后的结果。

对于这个新闻,东南各阶层的态度不一。

普通百姓并没有太大的感觉,毕竟高层距离他们太远了。

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苏泽叫大都督还是皇帝,大将军,都是东南的统治者,只要是苏泽在这个位置上,百姓并不会感觉太大的区别。

但是对于那些读过苏泽新学理念的年轻读书人来说,这可就区别大了!

从打破君权天授到主权在民,再到东南推行的制宪会议,都让一些读书人想到了最近学术圈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

西周国人暴动后的“共和”时代。

难道苏大都督真的有这个想法?

东南猜测纷纷,但是新出现的阶层,却对这个制宪会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也许是他们登上政治舞台的契机。

但是这套引起东南地震的新闻,却没有在东南军政上层引起什么波澜。

因为苏泽的执政根基实在是太稳固了,军政的高级官员不是他的门生就是故友,军方更是牢牢掌握在他手里。

在一部分传统官员看来,所谓的制宪会议不过是走个过场,苏泽担任什么职位,他都是东南的执掌者。

晚了点,这章太难写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