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末罗瑜的两个月里,义净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了部派的差异。

对部派的差异,义净最早是在读法显所写的《佛国记》中有所感受。在《佛国记》中,法显对公元五世纪初期的印度社会状况、民情风俗、佛教发展及山川地理等均作了较为详细生动的记述。义净读《佛国记》时还很小,但他还是能够感受到印度的佛教与中国的佛教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末罗瑜待的时间比较短,义净找到的寺庙和僧人团队成员并不多。在通关文牒手续办好的同时,义净也和当地的僧团成员进行了一些交流。义净将重点放在交流部派差异上。

“义净律师,请问你们大唐皇朝的僧人组织模式,和我们这里的差别大吗?”一位僧人问道。

“有一些差异。”义净回答,“事实上,我们大唐皇朝的僧人组织模式本身就存在不少差异。”

“差异很大吗?”另一位僧人问。

“差异确实挺大的。”义净回答,“我这次出来才发现,有不少佛逝国的人所认识的我们大唐皇朝,其实只是我们大唐皇朝的南方,嗯,有些像我们魏晋南北朝时南朝的那些土地上的情况。北朝的情况,好像佛逝国的很多人根本就不了解。佛教传入我们国家的渠道,有从吐蕃那边传入的,也有从西北通过草原传入的,还有从大海传入的,这些传入渠道不同,大家理解和认同存在较大差异,观念有很大的不同。”

“那我们和佛逝国呢,您感觉差异大吗?”有僧人看着义净追问道。

“嗯,有一些差异。但因为我在佛逝国只待了半年,在这里到总共才四五十天,看到的地方不多,很多事不敢判断。”义净回答。

“是的,其实这种现象很能理解。”一位高僧回答,“我听说,这种差异在佛陀去世之后很快就出现了。大约在佛陀涅盘一百多年之后,有比丘要求教团承认大天五事,结果,有的赞成,有的反对。”

“嗯,那应该是佛教第一次分化吧,分为了赞成大天五事的大众部和反对大天五事的上座部。”李谷一为僧人回应道。

“这种部派分化,佛陀应该是知道会出现的。”又一位僧人说,“毕竟,在佛教传播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佛教传入的地方理解和接受佛教的程度来确定佛教的发展。只是我听说的不是大天五事,而是有古印度东部跋耆族比丘提出十条戒律这一主张,这种主张被简称为十事。其他的和上面一样,有的说十事是非法的,以教团耶舍为首之诸长老比丘为代表。也有的认为十事是正确的主张。嗯,如刚才所说,僧团分为了两部,一部为大众部,一部为上座部。”

“是的,很多人将这称为根本分裂。”义净说,“我以前听说过一点。据说,这两部各自发展,后来又有了更多主张上的分歧,逐渐分成了十八部,也有人说分成了二十部。”

“我们这里是主张分为十八部的。”一位僧人说,“从印度向南传的,多数认为分为了十八部,而从印度向北传的,往往认为分为了二十部。”

“二十部主要是增加了西山住部、北山住部。”一位僧人补充道。

“是的,这种分裂,为了区分此前的根本分裂,有人将它称为枝末分裂。”又一位僧人也说。

“这种表达挺形象的。”义净说,“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棵树。”

“是的,二十部派的说法里,大众部共分为九部。按十八部派的说法分为七部,他们分别是一说部、出世部、鸡胤部、多闻部、说假部、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和北山主部。这些部派往往因所强调的某种主张或者所在的位置而命名。比如,一说部主张世出世法唯一假名,皆无实体。而出世部则强调世间法但有假名,出世间则皆是真实的。很多部派是慢慢生发出来的,比如,多闻部是从鸡胤部中分出来的,制多山部是从说假部中分离出来的。”一位僧人对部派特别熟悉,很热忱地向义净介绍起来。义净最开心的就是能够多听多学,默默记录。这种记录中,义净发现,部派最好放在地图上来展示,而不是画成一棵树。

义净将他的这个发现告诉了那位僧人,那位僧人很开心。

“你说得太对了!如果仔细观察,不难看到,根本二部分裂之后,上座部不断向喜马拉雅山脉一带挪动,又分出了很多部派来。比如说一切有部、雪山部、犊子部、法上部、贤胄部、正量部、密林山住部、化地部、法藏部、饮光部、经量部等。”僧人一口气将所有的部派说了出来,义净有些应接不暇。

“说一切有部?”义净追问道。

“是的,这一部派主张有为法和无为法等一切法都有实体,也有人叫他们说因部。”僧人回答。

“我在佛逝国听到过一个词,叫根本说一切有部?”义净问道,“那是不是说,根本说一切有部是在说一切有部之前形成的部派?”

“刚好相反。”那僧人答,“根本说一切有部其实是在说一切有部之后才有的说法。严格来说,它实际上也就是上座部说一切有部分出来的。佛灭后四百年初,说一切有部复分出经量部,又作说转部,唯依经为正量,不依律及对法,凡所援据,以经为证。”

“原来是这样。”义净赞叹。

“其实,在说一切有部里分出的化地部比较有趣,它是由一个名叫化地的婆罗门组建,因为他出家得了阿罗汉果,弟子相承,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了。在后来,化地部中又分出了一个部,叫法藏部。这法藏部也是取了一个人的名字,不过,他不是后来的弟子的名字,而是取的神通第一目犍连的弟子法藏的名字来命名。这一部里,共分了五藏,分别是经、律、阿毗达摩、明咒和菩萨本行事。”那位僧人继续介绍道。

义净听着,觉得好像有些支离,但他大概听明白了,原来部派的区别,首先是在是否要在释迦牟尼佛的主张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提升,然后才是根据各自的侧重而进一步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