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大脑团队内,有关t方法的学习和讨论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这个方法的使用范围也从最初伊利亚的翻译任务和孟繁岐的语音类任务逐渐向外辐射,迅速波及了其他相关业务。
大家都挺感兴趣,想看看这个方法在其他序列类型的任务上效果如何。毕竟它的雏形可以为推荐广告那边赚了接近三分之一营收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事情吸引的人越来越多,扩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掀起了一阵剧烈的风暴。
参与其中的所有人,在仔细调整测试了一周之后,都意识到了这是一场怎样历史性技术变革。
其中也包括伊恩,生成式对抗网络的原作者。
大半年前,伊恩被残差网络的性能所启发,提前想到了生成式对抗网络的主意,可终究还是慢了孟繁岐一大步。
刚想出点子的时候,孟繁岐论文都已经公布了。
此后不久,他在博士毕业之后也加入了谷歌大脑团队。
这便是孟繁岐希望来到斯坦福和谷歌的原因所在,这个时期实在有太多人才在这里了。此处逗留一年,光是可以获得的人脉都难以想象。
不过,伊恩最近正在忙于和谷歌地图团队合作,致力于从谷歌街景以及相关图像中把地址、邮编等信息提取出来。
毕竟指望大家自己去填写各种建筑地址邮编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利用谷歌街景的资源。
其实伊恩早就想跟孟繁岐接触一下了,技术人员之间服气彼此的一个最好的途径,就是对方想到了和自己一样的东西,却比自己做得更好,做得更早。
这种情况下,如果否定对方,就等于更加否定自己。
三观稍微正常一点的人,面对这样的情况都可以说毫无脾气,只能服气了。
但比较不巧的是,孟繁岐刚到谷歌没两天,就跟佩奇和布林去了一个克林顿的会谈,直接卷入了和一家硅谷明星独角兽的竞争当中。
在伊恩看来,这次比拼的难度可不小,他十分识趣,没有贸然叨扰。
而风波过去之后,孟繁岐为了躲各路记者和采访,也很少出现在谷歌总部。
这一次,总算是逮到机会了!
正好伊恩也差不多做完了和谷歌地图的合作项目,这天便归队谷歌大脑。
孟繁岐十点多钟来到谷歌总部的时候,正碰上伊恩在电脑前看t方法的代码。
他一只大手握着一小杯咖啡,显得杯子非常迷你,偶尔抿上一口。
另一只手则撑在下上,反反复复地摸着自己的胡子。
“这种方法实在太令人意外了...我怎么就想不到呢!”
伊恩想不明白,为什么孟繁岐的各种技术总是推进的这么快,每次都从最根本的地方变革整个技术方向,而且提出新技术的角度总像是欧亨利。
意料之外,但又情理之中。
缝缝补补的小活那是一点也不干。可能这就是技术高手的学术品味吧。
“但这里面的好多操作我都看不懂啊...为什么要这么做?”
伊恩越看,眉头皱得就越紧,就连手里的咖啡都感觉更苦了。
虽然孟繁岐这段时间与同事们讨论了不少内容,不过目前论文还远远没有成型没有成稿,因而伊恩找不到系统一点的东西可看。
他看不懂,但他大受震撼,朦朦胧胧之中,他感受到了这种方法的重要性。
“你在想什么呢?”孟繁岐站在旁边问。
伊恩作为原本时间线的生成式网络作者,又是经典学科花书《深度学习》的作者,孟繁岐进来之后,一眼就认出了他来。
“我刚回来,听说最近大家都在讨论和测试你的全新方法。”
伊恩觉得自己作为曾经与孟繁岐撞过想法的人,是最能够感受到他能力的人之一。
可显然,自己仍旧远远低估了对方。
“过去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深度学习领域的新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日新月异,每过几周就有颠覆式的新概念。”
伊恩有些感叹,就连自己这个名校出身,师从AI界大牛的业界精英,动不动都有好多技术搞不明白。
就更别提其他人了。
“我这次过来,看到了你的全新技术,又回忆了一下你在深度学习领域的进展,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想撰写一本深度学习领域的工具书。”
伊恩不仅想到生成式方法的时间被孟繁岐提前了,就连创作那本深度学习领域圣经,同名《深度学习》花书的念头,也提前了许多。
“这的确是个好主意,深度学习这个领域满打满算12年底才开始,距今不过区区一年半的时间,但新的知识又太多,对新人十分的不友好。”
孟繁岐也非常赞同早些为领域内建立起系统性、结构性的完备知识体系,现在的新人们只能想尽办法去各种社区找到一些比较零碎的知识,这不是一个健全的学科应当有的配置。
不过在着书立作,定理的总结推导方面,孟繁岐谈不上什么水平和经验,这件事轮不到他来做。
“我想从最基础的线性代数、概率与信息论还有数值计算说起,然后逐渐引出,逐一介绍机器学习基础,深度学习中的种种理论与应用。”
“最后再介绍现在这些大放异彩的卷积网络,循环网络,甚至于你最新的这款transformer模型,都纳入其中,仔仔细细从头梳理一遍。不仅能够传道受业解惑,同时也是我自己对知识的一次完整的消化。”
伊恩不仅是一个技术人才,也很有一颗分享的心。这个想法自然就是后来领域内圣经花书的源头了。
由于该书封面是一幅在中央公园杜鹃花步道拍摄的美丽图片,因而被称为花书。
“我之前已经跟我的导师本吉奥沟通过了这个主意,他非常支持我,如果你愿意加入进来,为你的这些技术提供足够的信息,那就太好了。”
“深度学习是个全新的年轻学科,着书立作当然是一件大好事,我会尽全力支持伱。”孟繁岐毫不含糊,一口答应:“现在这方面的知识全靠领域内的论文以及领域内研究人员口口相传,没有一本系统的教科书,对以后的整体发展非常不利。”
不是所有人进入一个新领域都会去翻论文的,课程和教材终究还是大多数人系统性学习的主要方式。
“可以先整理出一个草稿,在斯坦福和伯克利的相关课程当中试用,最后吸取反馈的意见建议,最后整理出版。”
伊恩觉得自己找到了新的努力方向。
上一次生成式方法想法撞车之后,伊恩心中还很有几分不服气的味道,想着下次有机会再分胜负,自己一定要一雪前耻。
但没多久,孟繁岐捷报频传,各种新技术水准在线,都与生成式方法质量相若。
而自己则难得灵光一现,今天又看到transformer这样一个完全新颖,足以开宗立派的新结构。
伊恩自知技术领域,自己恐怕很难是他的对手了。
相比之下,创作第一本系统性专业书籍,倒是一条不错的可选道路。
孟繁岐自然不知道他这些曲折的心理活动,他心里想的东西是:“好家伙,过两个月去斯坦福计算机院上AI课。教材不是台上老师的,也不是哪个大前辈的,反而是我这个坐在底下的学生的技术,甚至我还参与了教材的编辑整合。”
“这算是个什么事...到时候我还听什么呢,我干脆自己上台讲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