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尚公主开始 > 第一百三十一章 寻找郑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马凤英病逝后,朝廷给这位开国皇后的谥号是: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朱元璋从此再也没有立过皇后,足见他对这个患难妻子的敬爱。

朱珣两岁上就依附马皇后膝下,极尽宠爱,早就把她当成了生母。说实话,两岁孩童,记忆并不成熟,她根本记不起生母的长像。只有生母留给她翻看了无数遍的遗书,出嫁那天,连同嫁妆,带到了傅家。

上一世,早在洪武九年,朱元璋就定下诸王公主岁供之数,对于公主的规定是:“公主未受封者,紵丝、纱、罗各十匹,绢、冬夏布各三十匹,绵二百两;已受封,赐庄田一所,岁收粮千五百石,钞二千贯。”寿春公主已经受封,所以岁供之数理应按照后者来执行。然而实际上,史料记载却是这样的:“主为太祖所爱,赐吴江县田一百二十余顷,皆上腴,岁入八千石,逾他主数倍。”

这一世,享受半幅銮驾,在秦、晋、燕之前,排名直追太子,朱珣的荣誉史所罕见。

她小有骄傲地在心里默念道:“母后、母亲,我嫁给傅钟,您俩还满意吗?那些荣誉可以不论,就凭夫君发誓不再纳妾,我就找对了人。”

看到傅友德夫妇微微鞠躬的样子,她双手搀扶后,深深弯下了代表皇室高贵血统的腰。

皇贵妃孙氏见朱珣鞠躬在傅友德两老面前,她虽然也喜欢朱珣,但礼仪所在,还是瘪瘪嘴,“哟哟哟,腰还弯得这么深,九姑娘真是开了我朝先河。太子您说,这算怎么回子事,皇家的脸面何在。”

朱标看着一对璧人,还沉浸在喜悦之中,总算是完了母后的心愿。傅钟虽不是状元,其才岂是状元能比的。听到孙贵妃不满的话语,他哑然一笑,“请皇贵妃娘娘留意,这个礼节是父皇首肯的。”

孙皇贵妃听到皇上同意了,便不敢在这个话题上纠缠下去,她挑刺道:“听说驸马不要太监服侍珣儿,珣儿从小就在太监的服侍下长大,不用太监,难道叫皇家公主自己动手,这事皇上知不知道。“

母后薨后,父皇不再设皇后,除了老人家对母后的真爱,也免了自己称呼别人为母的尴尬。朱标一生,做事循规而行,看到这个本该封后的孙氏,自己也不能为己过甚。皇贵妃统领后宫,她说的也有道理。

他迟迟说道:”我会与驸马说的。“

看到一脸傻笑的傅钟,朱标揶揄道:”还记得自己姓什么吗?“

傅钟冷不丁听到朱标的调笑,从喜悦中惊醒过来。

来到此世快五年了,这段时间,就是与朱皇帝斗智斗勇的时间。朱珣能这样做,表示着这个猜忌主子对自己榆林行政是认可了。不然,没有他的首肯,朱珣就算有心,这种僭越之事恐怕也不敢做。

接下来,好好劝说丈人,把榆林新政在大明推广开来。平均了地权,自己穿越的任务就完成了。老百姓有了根基,再通过下西洋,把各种教材搞到手,以大明的人丁,能不强立于世吗!

傅钟指指心,呵呵回道:”我这里高兴着呢,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朱标假装马着脸说道:”你倒是高兴了,皇贵妃娘娘挑理了,不用太监是怎么回事?“

听到朱标说起太监,傅钟立马想到了郑和,这个人能不能为己所用呢?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跟朱标说道:“大舅哥,此事太不仁道,为之有损阴德。夫子不也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东瀛撮尔小国,民智未开,自汉、唐时就学习大汉文化,从文字、建筑、衣着等等,无不以模仿汉人为荣,独独不学这损人利己之事。我大明雄视四海,将来还要纵横宇内,何不舍了这残刻的陋习。”

凡是从傅钟口里出来的建议,朱标心里就同意了一半。他沉吟了半响,说道:“父皇现在心中牵挂的事,无非是让大明的百姓吃得上饭,养得起老。这么一个伟大的宏愿,还得整体官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也不能怪那起子官员龌龊,国力所限,实在提供不了你说的高薪养廉,开海禁就成了当今大事。这个关键时候,用不用太监无关大局,就不要节外生枝了。我向你保证,等到我即位,立即废掉这个陋习。眼目前,有你我二人的联名奏章,父皇一定会同意不再增加太监人数。现存的太监,能用还是用的好,也是给他们一个生计。”

看到这个言听计从的太子,傅钟两眼一红,要是他能长寿该多好。已经动用了当世最厉害的医生,可惜人力有穷,无力回天。

有心提醒他注意朱棣,可这是没证据的事,搞不好还会成为离间他们父子、兄弟的罪人。想起平均地权的难度,在榆林,仅仅只是小小的改动,就引起吴中与榆林两府死争。要是在全国实行开来,不知会呈现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想起上天的眷顾,不仅给了自己穿越的机会,还给了自己如此美丽懂事的妻子,不把平均地权,这件事情做好,怎么对得起上天呢!

该怎么做才是最佳方案呢?

有榆林新政源源不断的银子,至少能说动户部作为援手。但这还不够,要让朱皇帝放手,还得把海贸做起来。有了钱财做后盾,大力发展工商业就有了基础。强大的工商业,能让国人看到目前的利益,也许在地权上能够有些松动,这是曲线平均地权的最佳办法。

这是一条链的操作,每个地方都不能掉以轻心。

婚礼结束后,傅钟把裴述叫来,”你去调查一下郑和与王景弘,听说他们都是太监,尤其是郑和。“

听到傅钟的吩咐,裴述知道,这是要下西洋了。他不止一次听傅钟唠叨这两个知道海事的福建人。“

几天后,就有了结论。他翻开自己随声带着的本子,娓娓说道:”没有郑和这个人,王景弘现为燕邸太监,福建人,二十多岁,是燕王的死忠,怎么也拉拢不过来。我个人认为,就算拉拢得过来,人心隔肚皮,把我们后膛炮的秘密泄露了就不值当了。“

说完,把整理好的福建籍贯太监人员的资料递向傅钟。

傅钟没接,后膛炮不是问题,当世值得自己用后膛炮的,只怕也只有某人够格。下西洋当然得作充分准备,似乎他们能打几十里的实心弹,还对付不了二十五斤的前膛开花炮。

”你把太监的名字报一报。“

当裴述念到马和时,傅钟叫停,”这人是怎么回事?“

”也是燕邸太监,小名三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老主公收复云南,马和仅十岁,被副帅蓝玉掠走至南京,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

裴述不解,接下来问道:”他不是福建人,又相当燕王的家生奴才,对我们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