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北宋穿越指南 > 第549章 【开封医学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文0549开封医学院正文0549开封医学院→:badaoge

父子俩全程使用普通话,侍从又离得比较远,倒是不怕被听去惊人之语。

一个太监在廊下站了许久,远远见他们似乎聊完了,才忍不住高声提醒:“官家,杨翰林求见!”

“径直请他过来。”朱国祥说道。

朱铭捡起地上的棉花把玩,片刻之后,翰林学士兼太医院院长杨介被领来。

杨介作揖道:“臣拜见官家,拜见太子殿下。”

朱国祥已经让太监搬来板凳,微笑道:“爱卿且坐吧。”

杨介谢恩坐下,屁股刚沾到板凳,又站起来说:“人体解剖图已全部画完,宜春苑也修缮完毕了。”

厚厚的一沓图纸被呈上,朱国祥看完之后非常满意,点头道:“爱卿有心了,当赐彩币!”

在宋徽宗时期,杨介已经画过人体解剖图,但他不是照着人体实物画的。

最初是泗州知州李夷行,趁着处决犯人之机,让医生和画工解剖胸腹,绘制成人体内脏解剖图。

这些解剖图并未传开,渐渐就束之高阁了。

正好,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当时在泗州担任临淮主簿,让人誊抄了一份放在家里。

而杨介又是张耒的外甥,他参考古典医书,重新进行分门绘制,并附带详细的文字说明。

朱国祥扫了一遍就递给儿子,朱铭也只能外行看热闹。

得益于朱铭大开杀戒,隔三差五就要砍两个,杨介有足够的尸体进行解剖。

如今不但修订了之前的内脏图,还增加了血管图和骨骼图。

杨介把获赐的彩币收好,又说道:“医学校即将开办,却还未有名称,臣恳请官家赐名题字。”

这里没有书桌,朱国祥起身走向附近的偏殿。

太监端来笔墨纸砚,朱国祥提笔写下“开封医学院”五字。

朱铭撇嘴微笑,暗自吐槽老爹取名无能。

医学院的校址在东郊宜春苑,那里本来是赵廷美的私人园林,后来收归皇室成了皇家园林。

宋仁宗疼爱女儿兖国公主,不但在城内修建耗资数十万贯的公主府,还把城外的宜春苑赏赐给驸马李玮。这两口子闹掰之后,宜春苑就收回皇室了,并且皇帝不再去那里散心,渐渐荒废改成国库仓房之一(富国仓)。

朱铭围城之前,富国仓里的物资,就被赵桓全部搬进城里,又被金兵拆了些房子做柴烧。

经过半年的修缮,所剩不多建筑得到复原,现在正式改为医学院的校址。

杨介在请示朱国祥之后,为医学院定下制度。

完全实行师徒制,征辟各地名医任教。学生跟着名医,既学习理论知识,又要随老师问诊积累临床经验。

且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一个老师最多同时带五个学生,只有学生毕业了才能再带新的。

这些名医,全部授予翰林头衔,最高荣誉职务为翰林学士。

而学生毕业之后,将直接分配去地方府县,去那里恢复重建医学校。

朱国祥不着急,他的计划是用二十年时间,在全国各地完成医学教育系统。

“取显微镜来!”朱国祥吩咐道。

朱铭没有任何惊讶反应,因为他早就见过了,朱国祥已经搞出好几台显微镜。

皇帝养着二十几个镜师,每天专门负责用水晶磨透镜。

磨得不太好的,用来做军用望远镜。

磨得极为精细的,用来做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

手工打磨的水晶显微镜片,只有极少数能够看清植物细胞。

朱国祥的本意当然是搞农业研究,比如用秋水仙碱泡种子,诱发其多倍体变异,这个就可用显微镜观察情况。

现在,却是扔给医学院一副,让他们搞医学研究去。

朱国祥亲自演示操作,让出位子说:“爱卿且来看看。”

皇帝刚才坐过的地方,杨介坐下去还有点惶恐,不过很快就心无旁骛,因为一个新奇的微观世界正呈现在他眼前。

观察好一阵,杨介抬头看向皇帝,浑浊的双眼绽放光彩:“官家,这些是水滴里的东西?”

朱国祥微笑颔首:“宫中沟渠里的水。”

杨介震惊道:“一滴水中竟也有活物!”

朱铭笑道:“你们医家却要好生观虫。譬如西南蛮荒之地,那里多杀人瘴气,但常年喝烧过的水,就能够有效防备瘴气。是否瘴气的病原在水中呢?又或者,其他一些病,也是因为喝了脏水。”

杨介正色道:“此言有理,医家当细细观之。”

朱国祥道:“此物就赐给医学院了,制造之法,也教给你们。若有兴趣和财力,你们可自己做来私用。”

“多谢陛下恩赐!”杨介大喜。

朱国祥这皇帝做得,是真枯燥乏味,每天处理公务,外加接见大臣,就要花将近十个小时。

也就节假日,还有自己的时间。

翌日又是旬休,朱国祥前往西郊,巡查自己的菜园子。

旧宋东京城外的经济作物区划没变,西郊依旧广种蔬菜和花卉,朱国祥划了一大片无主土地,用来作为自己的试验田。

皇家园林金明池,延长向百姓开放的时间,皇室反而不怎么来这里玩。

金明池南边的琼林苑,成了劝农司的办公之地。

琼林苑内部的花草树木,全都变成劝农官的实验对象。他们去西郊的试验田也近,溜达不了几步便到了。

“官家来了,官家来了!”

赵桓正蹲在茄子地里,听老师讲解新奇知识。

他加入的这个课题组,是培育多倍体茄子良种。老师扔了本书给他,里面有基础理论知识,赵桓看得津津有味,这玩意儿能让他逃避现实烦恼。

遇到看不懂的内容,就去请教老师,老师也不藏着掖着,给他讲解得非常详细。

“先生,官家来了,咱们不过去接驾吗?”赵桓问道。

老师的年龄也不大,三十岁左右而已,语气平淡道:“急个什么?这块地离得远,等官家巡视过来,起码还要两三刻钟。伱且记住,在劝农司溜须拍马没用,想要讨得官家欢心,必须老老实实做出成果。咱们若能搞出茄子良种,并且达到可以推广的地步,官家必定不吝赏赐与夸赞。”

“是!”

赵桓很喜欢这里,因为没人歧视他,顶多对他前朝皇帝的身份感到好奇。

以前住的地方才难熬呢,那些被安置的流民,不但经常恶语相向,有时甚至往他身上吐痰。

赵桓不时回头眺望,终于能远远看到影子,一堆人围着的多半是皇帝。

只见皇帝换了好几块地,即将来到他们这边时,却突然改变方向往东走,估计今天是不会过来了。

赵桓有些失望,也有些庆幸,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新皇帝。

说心里没有怨恨是假的,但也只是怨恨而已,赵桓还真不怎么怀念旧时生活。

做了十多年太子,每日提心吊胆,活得战战兢兢,有时做梦都梦见赵楷带兵来杀他。

接着又被强行披上黄袍,皇帝宝座都还没坐热,金兵和反贼已经杀到城外。不止是城外有敌人,手下那些大臣也不省事儿,赵桓很多时候能看明白但无能为力。

什么太子?什么皇帝?他一天都没安稳过!

还不如现在呢,白天忙碌,晚上睡觉,日子过得极为充实。

脑子里飞起乱七八糟的思绪,忽然有人跑来说:“劝农司要增设山东所、淮南所,这两所的所正皆为从七品,资历够的明天就可以报名。另外还要调去那边十二人,主要负责棉花种植课题,普通劝农官也可报名参与。”

赵桓猛地生出一个想法,如果调去山东或淮南,自己是否就能隐瞒身份,不用活在异样的目光之中?

赵桓硬着头皮问道:“俺可以报名吗?”

那人愣了愣,回答说:“须得请示官家。”

又过了好一阵,那人回来说:“官家已经应允,但不能去淮南,只能去山东种棉花。”

真放自己远离开封?

赵桓感觉不可思议,自己可是前朝皇帝啊。

朱国祥确实对此无所谓,宋徽宗割据东南都不怕,还怕赵桓这个孤家寡人造反?

即便是赵桓举家潜逃,大明朝廷也就张贴海捕文书而已,不会专门组织人手耗费财力去寻。

在琼林苑的劝农司办公中心,仔细听取各种课题汇报之后,一个鸿胪寺官员来报:“陛下,高昌回鹘的使节团进京了。”

“照规矩安排。”朱国祥说道。

高昌回鹘的地盘,在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一带,虽然表面臣服于西夏,却暗中跟大宋眉来眼去,与大宋约为“甥舅之国”。

如今大明取代大宋,又重创西夏军队,高昌回鹘立即派遣使节团觐见,希望沿袭旧约做大明新朝的“外甥”。

他们是从黄头回鹘的地盘绕来的,黄头回鹘就是裕固族的祖先,隶属于大宋的陇右都护府管辖。但实质上属于半独立状态,名义上臣服大宋而已,宋朝想找黄头回鹘借兵都困难。

这次高昌回鹘谴使到京,黄头回鹘也派人随行。

他们受到的待遇应该很不错,毕竟是最先来请求大明册封的藩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