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三界共主成长计划 > 第93章 合一灵丹,决意逼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3章 合一灵丹,决意逼宫

第245章 合一灵丹,决意逼宫

神京洛阳,皇宫之中。

“皇帝,该服药了!”全忠面带谄笑,亲自捧着一盏玉盘,送到了皇帝面前道。

皇帝此时眉头紧缩,手中拿着奏折里写的,赫然是有关三地平叛战事的进展。

被全忠打断之后,皇帝厌烦地扔下奏折,然后捂着额头闭眼道:

“御医无能,开的药方都没什么作用……”

“哼,他们总让朕平日里要注意平心静气,少动怒火。可北境瓦剌虎视眈眈,国内叛贼处处作乱,国事这般艰难,让朕如何能够静心修养?”

如今皇帝头疼的事情,实在不少!

先不说北境那边的情况,就说徐州、淮安、hd三地的平叛事宜,就并不太太顺利。

虽然此次神京朝廷的反应不慢,很快便拿出了相应的章程。

但奈何如今整个大梁朝廷腐朽不堪,大量尸位素餐、贪腐无能之辈占据官位,行政能力低下,平叛事宜筹措推进并不顺利!

三地叛乱的事传回了神京,如今已经有了两个月,可相应军械物资才勉强凑齐了小半。

而且因为地方卫所制度的崩坏,平叛兵马也迟迟不能集结。

民间百姓对朝廷所积蓄的怨恨不满,如今就如同助燃之物一般,让三地叛乱之势愈演愈烈。

闹得最严重的淮安之乱,数十万漕工参与其中,聚兵十万,以讨要饷银为旗号,甚至已经彻底截断了南北漕运。

徐州叛乱,匪首自号将军,驱赶各城百姓为兵,强行攻城掠地,对外敢称有百万大军,占据了徐州下辖的大半州县。

hd那边,义军不求占据城池,只为庇护地方百姓,斩杀各地贪官污吏。这些贪官贪得极狠,在抄没他们的家财救济百姓之后,剩下的竟然还能养得起数千精锐敢战的义军。

虽然hd叛乱的阵仗看似最小,可却极得民心。甚至连前去平叛的将士不愿与义军死战,地方上一些尚有良心良知的官员们也在暗中配合,最为难缠!

前方三名负责平叛的领兵大将看在眼中,皆是急得不行,已然数次上奏催促,甚至有人请求皇帝要就地募兵操练,还说这样也总好过等待各地卫所兵马的集结……

全忠注意到皇帝不悦的神情,连忙用手掀开玉盘,霎时之间便有一股丹药异香充斥殿中。

玉盘之上,一枚通体圆润,其上灵光闪动,有异香扑鼻的灵丹,就这么静静地摆在上面。

“皇帝,这是紫宸殿平阳真人送来的灵丹!”全忠道。

皇帝闻言,猛地展开眼睛看去。原本略显烦躁的脸上,顿时露出了一丝惊喜之色,道:

“这是,真人新炼制而成的灵丹?”

全忠连忙点头,开口道:

“真人说,此乃合一灵丹,取天材地宝炼制而成,合阴阳二气为一。”

“服之可无病无灾,若能用连续服用九九八十一日,还能返老还童,增添一甲子之寿!”

听到这话,皇帝当即再无心顾忌其他,连忙取过丹药,毫不犹豫地往嘴里一送。

全忠见状,连忙又递上了参汤助服。

皇帝将这这枚丹药吞咽而下,合一灵丹顿时在腹中化开,温和的药力散发而出流遍全身,让皇帝顿觉精神大振,脑中一片清明。

片刻之后,皇帝睁开眼睛,原本那双浑浊发昏的瞳孔之中此时明亮精神,显得精神烨烨。

“哈哈哈!”

皇帝朗声大笑,脸上难掩兴奋狂喜,道:

“平阳真人灵丹,当真奇效啊。这古往今来历代帝王之中,恐怕朕就要成为那寿数最长者了!”

历代王朝帝王背负一国之气运,别说修行了,就连各种丹药也未有多少效用。古往今来在位最长者,也最多不过一甲子而已……

全忠此时,适时送上了马屁,谄媚地笑道:

“皇帝统御万方,治国有道,上天必是念及皇帝对江山社稷的功德,这才派来平阳真人相助……奴婢觉得只要再给些时日,别说延寿六十载了,只怕皇帝您长生久视,也并非是虚妄啊!”

皇帝闻言,再次朗声大笑起来。这段时间来,皇帝因为三地叛乱、北境瓦剌异动,时局越发崩坏所带来的坏心情,也皆被一扫而空!

而此时的皇帝,却是丝毫未能察觉到,一缕阴冷戾气被掩盖在温和灵丹药力之下,瞒过了皇帝身上所携带的大梁国朝气运之力,悄无声息地渗透入了体内。

大殿之内伺候的一名小太监,此时悄悄抬头打量了一眼大喜之中的皇帝,眼中神色一动,旋即便再次低下头去……

------------------------

神京,楚王府中。

宫中刚刚传回的消息,已经摆到了楚王的面前。

楚王神色沉重,眼神略显幽深,喃喃道:

“平阳真人……”

书房之中,此时仅有少数的几名心腹在此。

其中一名心腹眼神冷冽,沉声道:

“紫宸殿守卫并不算森严,只要王爷一声令下,宫中安插的人手,也足够了!这天干物燥的,炼丹失火也是常理之中……”

心腹一边说着,右手还一边做了个狠狠下砍的动作,语气之中尽显杀意。

这想要杀谁,自然是不言而喻!

楚王这边好不容易才成功拖延燕王回京,可这转头平阳真人又献上灵丹给皇帝续命延寿。

这样一来,楚王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登临大宝?

楚王不登基,他们这些党羽又怎么升官发财?

阻挡他们的平阳真人,就变得十分碍眼,让楚王党羽恨不得现在就要铲除!

站在最前面的赵睢,此时眯眼不语。

挑动楚王与平阳真人的内斗,倒也不失为牵制楚王精力视线的办法。

可此时,反倒是上首的楚王摇了摇头,轻哼道:

“此人是道教修士,精通法术,又非凡人。皇帝会相信一场大火,就能烧死他?”

其实想要杀一个修士,也并不是难事。

毕竟哪怕此人修为法力再高,也不可能百毒不侵,万法不侵。只要有足够的权势,就能够轻易招揽到精通这些异术邪法的左道修行者。

但终归到底,单纯的一场大火绝对杀不死一个修行者。所以就算能够杀了平阳真人,也只会让皇帝暴怒彻查……

说到这里,楚王眼中神色更是闪烁,幽幽道:

“如此炼丹高人,能为皇帝炼丹,自然也能够为本王炼丹!”

没有人能够抗拒长生的诱惑,尤其是待在天下至尊位置上,掌握无上权柄的那个人!

见楚王没有上头,赵睢心中轻叹一声,然后当即出声附和道:

“王爷所言甚是!”

“皇帝如今虽然旧疾复发,但却并未到病入膏肓之地,此时杀了平阳真人暂时也不能扭转局势,反而极有可能会让燕王更早回京接受册封!”

楚王闻言,颇为赞赏认同地看了赵睢一眼。

赵睢在楚王府混了这么多年,之所以能够位居诸幕僚之上深受楚王信任,不仅是他能够给出合适恰当的谏言,也是因为他有时候刻意迎合……

楚王微微昂头,眼中狠辣坚定之色闪过,沉声道:

“如此看来,此前在军中安插心腹的准备,到底是没有白费!”

此时书房之中仅有少数几名心腹在议事,都是楚王认定的死忠,自然也就不拐弯抹角了。这番话语之中,竟然已经毫不掩盖他意图兵变造反,逼宫夺位的想法了。

皇帝对燕王李玉鉴的看重,一副欲要交托江山的态度;朝堂局势发生变化,燕王党逐渐有了势力党羽;还有平阳真人再炼灵丹,能够助皇帝延寿一甲子的消息……

这些消息都是压在楚王心头上的重石,终于逼着他下定决心。

哪怕是做出了父子相残不忍言之事,为青史唾骂,他也不愿认输!

众心腹闻言,相互对视一眼,几乎是毫无犹豫地道:

“愿誓死追随王爷!”

此时在书房之中除了赵睢,剩下的人又哪里来的其他退路?

楚王扫视众心腹一眼,旋即点了点头,道:

“宫中禁军二十六卫亲军,如今本王已经渗透了五分之一。神京十二门守军之中,宣平门、直城门守将,都已经换成了本王的门客。”

一年之前,楚王还是众望所归的储君之人,投效靠拢之辈如过江之鲤,楚王党羽的势力自然庞大。

所以哪怕是燕王得势的现在,楚王也能够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就拉拢到这么多的将领……

“唯有京营,潞国公对本王防备甚重,至今也只拉拢收买了两个参将……”

说到这里,楚王眼中不由闪过一丝恨意。

当初京营主将冤杀昭明太子之后,原本已经被闲置的潞国公得以重新执掌京营。

但因为此前教训,这十几年来对于诸皇子夺嫡,潞国公从来都是保持中立,与诸位皇子都保持着不远不近的关系。

若非是皇帝出手,潞国公又怎么会死心塌地地投靠燕王,对楚王报以如此大的戒心?

赵睢闻言,当即劝慰道:

“王爷何必担忧,京营兵马虽众,可到底是在神京之外。只要燕王未曾回京,再以雷霆之势一锤定音,潞国公又能如何!”

京营兵马虽众,但终究驻扎在神京之外,也并非是潞国公的私兵。

只要神京不失,掌握朝廷中枢,一道盖有玉玺的圣旨,就足以喝退京营大军。

也正是因为如此,皇帝才敢拿潞国公出来作饵,而不怕引火自焚。

楚王闻言,当即沉声道:

“既然如此,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宫中的二十六卫亲军,以及神京十二门守军之上!”

“在燕王回京,皇帝察觉之前,必须将这些兵马掌握过半!”

众人闻言,当即抱拳一礼,齐声应是……

-----------------------------

初春时节,正是出兵征伐的最好时候。

辽东盖牟城,如今已经改名为抚顺城。

自北平而来的辎重队伍,此时正源源不断地将粮草军械运来。

城池内外,往来将士巡防戒备,调动连连,让整个抚顺城之中,都充斥着无边肃杀之气。

军营大帐之中,身穿甲胄的高继勋领着一众将校,单膝跪地行礼,听候燕王军令。

当初那个在山海关意图拥兵自重,野心勃勃的高继勋,此时却是无比地恭顺。哪怕李玉鉴远在北平,只是一旨军令而来,也是不敢有丝毫违逆。

手持军令而来的百户,此时朗声喝道:

“燕王军令,高继勋即日领抚顺城兵马,整军备战。待神机营到来,即刻进逼绝奴部,围攻衡山城!”

“此战当求速胜,若有延误战机之举,军法处置!”

这道军令严肃凛然,显然是冲着高继勋来的。

当初攻占盖牟城,高继勋便纵兵劫掠,暗中占了不知多少金银缴获。

所幸高继勋虽然野心勃勃,但有些领兵本事,上场冲杀毫不含糊,算得上颇为得力,雍博荣和李玉鉴这才没有追究。

但这一次为求速胜,大军攻伐进度安排得极为紧张,自然不能允许高继勋为了劫掠财货而延误战机,这才有了这道军令。

高继勋是个聪明人,要不然当初也不可能那么果断地选择对李玉鉴认怂。

此时听着这道军令,心中已然明白了,当即神情一凛,朗声喝道:

“末将高继勋,谨遵燕王之令!”

高继勋野心虽大,但还分得清轻重。

如今情形,已然不是在当初他根基深厚,敢拥兵自重的山海关了。

因为辽西、辽东数战大胜,燕王殿下在军中威望深重,军中将领也都毕恭毕敬,心悦诚服。

哪怕燕王此时不在这里,只要传令百户凭借手中区区一道军令,也足以将他就地拿下。

再说了,这燕王殿下赏罚分明,在手下效力只需用心效死,自然不担心什么战功被夺的腌臜事。

而且高继勋也不是蠢人,从各处搜罗而来的消息之中,更是察觉到皇帝对燕王的“看重”,俨然有了众望所归,登临大宝的势头。

这样的大腿一旦抱上了,那就是光耀门楣,晋升朝堂勋贵的机会。

高继勋的勃勃野心,又怎么会容许他自己,只因为这区区一点金银财货就放弃了大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