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 > 第三百八十一章 首届恩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想好之后,起身对着在场众人行了一礼,萧锐发愁的说道:“诸位前辈,实现孔圣人开民智的理想,光靠萧锐一个小辈可不行。在下不过是有几枚铜钱俗物罢了,能给百姓提供书籍,却无法教会他们读书识字。”

赵德言一看就知道,萧锐这是有歪主意想坑人了,于是唱起了双簧,“侯爷,不是已经让各级县令每月讲学两日了吗?”

萧锐摇头摆手,“杯水车薪、杯水车薪……”

“识字读书可不容易,孔圣人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那些贫苦百姓们、住的距离县城偏远的,怕是没机会听县令讲课。且半月一讲,间隔时间太久,又能记住多少?”

赵德言叹息道:“是啊!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大唐现在太缺识字之人了。民间私塾先生可是要收费的,普通百姓根本念不起私塾。”

萧锐无力道:“是啊。陛下本意是想在各县开设官办学堂的,免费的学堂。还说哪怕朝廷勒紧腰带,从口粮里挤一挤,也要让孩子们能够识字。”

“谁成想受制的不是钱粮,而是识字的读书人,能够担任学堂先生的读书人。太缺了。”

“据我所知,在最偏远的几个县,他们的县令还都是文盲不识字呢。”

“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让各地县令,每月讲学两日。”

这……

孔颖达和颜师古等人,可都是人精,听到这里如果再不明白,那就是要装糊涂了。

对视一眼,孔颖达起身说道:“侯爷,我孔家族中有一批学问浅薄的子弟,资质平庸无法为官,送去治学问也有些欠缺,但若是教人蒙学识字,应该是够了。如果侯爷不嫌弃,就让他们到侯爷手下听用如何?”

“真的?有多少人?”萧锐激动的上前握住了孔颖达的手。

“约莫二三十人吧。”

“不够,差的远啊。”萧锐略显失望。

颜师古站了起来,“侯爷,我颜家也有一批子弟,同样送到侯爷手下吧。不多,十几名。”

有这两位带头,其他几位也纷纷站了起来,或多或少都提出送本族子弟过来。

萧锐挨个致谢,这么一凑,真的凑出了百十人呢。

“诸位放心,这第一批送去各地的学堂先生,只要能够踏实在当地教学五年,且教学成果不错,将来全都召回长安,本侯亲自保举,每人都有一份不错的功名。”

此言一出,众人喜笑颜开,一个个都盘算着,回去多送几名不成器的族中子弟过来,跟在冠军侯手下历练,就算混得再差,也能有一份功名,可是大好事。比在家里当纨绔的强。

老李纲笑吟吟的看着这一切,虽然徒弟的心机很明显,大家都看懂了,但大家也都理解,萧锐说的都是实情,而且他着急也是真的。

“藏锋,靠各个家庭拼凑出来的学堂先生,毕竟有限。读书人真正多的,可不在座。”

萧锐苦笑道:“恩师,您说的极是。弟子也知道是杯水车薪。天下八成读书人都在那几家,可人家怎么会给我用呢?他们巴不得将天下所有书籍都收归自己所有,巴不得学问成为他们一家之言。”

老李纲抚须道:“错了,老夫说的不是世家,是民间。”

“民间?别闹了,恩师,我们现在商议的,就是怎么往民间传播学问。如果民间读书人最多,那还用得着我们现在这么忙活吗?”萧锐还是没明白。

旁边的赵德言好像懂了,拍案叫绝,朝着老李纲躬身行礼,“夫子妙计!不错,天下读书人最多的,还得是民间。”

“赵兄,你们到底在打什么哑谜?”萧锐着急了。

赵德言解释道:“侯爷,夫子说的,应该是寒门。不是庶民。”

“寒门?”

“不错。世家子弟读书人的确很多,但人家是含着官印出身的,可不会屈尊给您当学堂先生。但您不要忘了,天下寒门无数,每年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九成都是寒门。多少人落第之后,留连长安久久不去?还有那些投卷的,虽说不是个个文采斐然吧,但也都是有一定学识的。”

萧锐眼前一亮,惊喜道:“恩师,您是说,可以征辟这些落第书生来做学堂先生?分配到全国各地的官办学堂?”

李纲抚须笑道:“不错,如果按照刚才你给他们几人许下的承诺来办,想来会有无数人愿意领这个差事。”

萧锐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恩师,姜还是老的辣!弟子服了。您这一句话,能让大计提前十年实现。”

老李纲哈哈大笑道:“迟暮之年,能看到盛世的曙光,能帮上点忙,老夫责无旁贷。只可惜,老夫没有十年了,看不到咯。”

“怎么会?您老可是要长命百岁的,一定能看到。”萧锐宽慰道。

老李纲摆手道:“人活七十古来稀,孔圣人也不过活了七十二岁。人不能太贪心,我这身体,这两年如果不是你这个好徒儿照顾的好,怕是早就入土啦。”

“行了,到了我这把年纪,多活一日就是多赚一日,为师早就看开了。还是说正事吧。”

颜师古担忧的说道:“夫子,侯爷,用那些落地书生做学堂先生,单纯的教人蒙学识字没问题,但这些人良莠不齐,每个人品德不一,是不是需要甄别遴选一下?”

“毕竟教书几年,就可以免去科举被录用为官的,难免有些浑水摸鱼之辈。”

孔颖达也点头道:“不错,若是有人应付差事,随便对付几年,然后就去当官了,岂不是祸事?”

萧锐沉思道:“孔祭酒,可否从国子监遴选一批人,常年走访巡视各地,监督考核他们的教学情况呢?”

孔颖达思考片刻,点了点头,“此计可行。”

旁边赵德言开口了,“用后考核?为什么不在用人之前就考核呢?干脆对那些落第之人开一场专门的科举。不测时政、不测学识,就考他们对蒙学之事的理解,还有对这几册蒙学图本的见解。若能通过者,方可被派去担任学堂先生。”

萧锐抚掌大赞:“好主意,开一场别样的科举,不选拔官员,选拔学堂先生。我们这就上书陛下。”

“科举之外的选才?为落第之人另辟之路。选上了,就是五年之后的官员,不如就叫作——恩科?朝廷格外开恩的科举?”

“妙极,就叫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