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的上海最贵的地界是太古里,上海歌舞团就在最贵的附近,歌舞团旁边还有一间上海舞蹈学校。每次经过的时候,总能在校门口看到一些豪车,起先以为是送孩子上学的,后来知道是接孩子的。当然并不都是亲生父母。那是在千禧年的时候亲眼所见,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接的。
太古里附近属于hK区,抗战时期是日本侨民集结的地方。1937年淞沪战役的时候,日本侨民是武装起来的民间军队。当然上海人民也是全民抗战。那些百乐门舞厅的汉奸们毕竟是少数。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演员宿舍附近的十字街头有一些街头地摊,拉着三轮车,上面有厨房所需的一切,干炒牛河是必点的夜宵。以至于后来回青岛的香港茶餐厅总是要点一道。
上海的录音棚那时候普遍用的是苹果protools录音系统,在上海中唱的时候,用的8路分轨,然后回到录音棚混音合成。当然不包括人声和领奏乐器等等。
作曲的课程需要听大量的音乐,并进行曲式分析。这是单独的一种课程。有一种静止和弦,作曲的使用和只是会用这一个和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在上海的校园里有一个礼堂,有时候会有一些国外的访问学者,其中一个大提琴演奏家的谱子让我吃了一惊。一片的黑杠,后来知道那是一首现代派作品,无调性的。
对于西方音乐来说,调式已经成了桎梏,需要打破才会有新意。但是对我们东方文明来说,对称的、翠玲珑的、有迹可循的才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