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南货店 > 在我老去之前+横川三迁(续) 寻找父亲(十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我老去之前+横川三迁(续) 寻找父亲(十六)

陈四平是他母亲的儿子,也是他父亲的儿子,他继承了他们的染色体,继承了他们的基因,先天已经注定,无法选择,也无法拒绝。如果未来有一天,阿尔茨海默病会出现在他身上,陈四平一点都不意外。

他又翻过了一页。

“男孩有两个睾酮升高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胚胎在子宫中发育的第六周,第二个阶段就是青春期。……睾酮的两次爆发,对于男孩大脑的影响是很明显的。第一次爆发使他们的思维在出生之后就和女婴有所不同。……在学校里,男孩一般都比女孩好动、难管理、很难集中注意力。20个多动症儿童里面有19个都是男孩,有诵读障碍和学习困难的男孩人数也是女孩的4倍。心理学家戴安娜·麦吉尼斯(diannemcguiness)写道:‘教育几乎就是抑制男生的天资和意愿的一场阴谋。’

“男孩和女孩是不同的,无论在生理或心理上,两性在相同的年龄段接受相同的教育是一场灾难,尤其当教师以僵化的标准来要求他们,选拔他们,表扬或批评他们,对儿童来说,男校和女校才是更好的选择。睾酮造成的两性差异客观存在,从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我们被所谓的‘男女平等’蒙蔽了眼睛。平等指的是机会的平等,而不是形式或结果的平等,汽车修理工没有把女性排除在外,但女性很少选择汽车修理作为职业,这一结果并不意味着女性受到歧视,必须钻到汽车底盘下才能扬眉吐气,我想再怎样激进的女权主义者也不会否认这一点。”

陈四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肯定,父亲在说自己。他的大脑发育比同龄人滞后,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他一路走得磕磕碰碰,没什么朋友,在批评和指责中长大。他潜意识中渴望得到肯定,尤其是父亲的肯定,因为父亲不作伪,他的肯定是真正的肯定,而非出自老师或母亲之口的虚伪的欺骗。这是一个悖论,因为父亲不作伪,所以他从来没有得到他的肯定,其中最接近的一次,他偶然临摹了一张画,父亲看了很久,说了句“画得不错”。这句话陈四平一直记在心里,然而也仅此一次,他没有画画的天赋,也没有耐心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他记得有一次,父亲说起他的母亲,也就是陈四平祖母的厨艺,“很多人都觉得母亲做的饭菜最可口,但我并不这么觉得,饭店里厨师的手艺,很多时候要好得多得多。”现在陈四平能够领会父亲在表达什么,母亲做的饭菜最可口,重点是“母亲”而非“可口”,然而父亲剥离了感情的因素,客观评价母亲的厨艺,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是在为自己辩解,那是一种“生理的缺失”,与道德无关!

“美国《精神病诊断统计手册》把人格障碍分为三大类九种,‘边缘型’是‘紧张、情感、情绪型障碍’中的一种,表现为‘在人际关系中感情冲动,不稳定’。需要说明的是,‘没有区分标准行为和病态行为的绝对标准。而且标准的概念也取决于不同的社会关系。’对人格障碍的判定不能忽略文化的要素,一种文化下的‘正常’很可能是另一种文化下的‘不正常’。

“有些学者把边缘型障碍的产生归咎于缺乏爱的教育……边缘型障碍病人在一份问卷中表示,他们对父母的不满意程度大大超过了健康的人。他们把父母形容为严厉无情、性情暴躁、性格懦弱、发号施令。当然,对这些调查结果不能全信。倘若有边缘型障碍患者说,他们在童年时受到比别人更多的殴打,可以把这种对身体的暴力看做是疾病的一个真正的原因。但也有一个可能,这些边缘型障碍病人从小忤逆不孝,所以父母煞费苦心,才迫使这些野孩子就范。父母在孩子屡教不改时就会气急败坏伸手要打。当警告无效时,他们就转而采取更为严厉的教育措施。对身心健康的孩子,父母没有必要这样做。换句话说:较为严厉和粗暴的教育方法不是产生障碍必然的原因。

“那么原因何在呢?遗传起了最重要的作用。一代又一代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都犯了这个错误:他们孤立地观察‘教育’这个因素,造成一个错觉:不良的教育应对边缘型障碍的产生负主要责任。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但是很遗憾,他们不都是,也并不总是天使。”

……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陈四平感到害怕。父亲把自己的想法赤裸裸地写下来,他仿佛就站在陈四平面前,摊开双手,微笑着说:“我就是这样想的,我就是这样的人,你失望也罢,怨恨也罢,这就是我,完完全全暴露在你跟前,不掩饰,不隐瞒,也不屑于掩饰和隐瞒。我尝试忍受世俗的生活,最后失败了,所以抛妻弃子,远走异地,重新开始一个人的生活。很遗憾,你们并不重要,人终有一死,在死亡到来前,我的生活比你们重要。”

他鼻子发酸,眼角有些湿润。是可怜母亲,还是哀叹自己的遭遇?都有一些,但又不全是这样。事实上,他并不怨恨父亲,每个人都有权力选择自己的生活,没有哪一种生活是“正确的”,“必须的”,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父亲恰恰是特别的那只。

那个夜晚,陈四平想了很多。为什么父亲必须以离家出走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他错了吗?谁来评判是非对错?生命只有一次,我们都是微不足道的蝼蚁,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谁都没有权力横加指责,一切遭遇都是偶然,一切遭遇也都是必然,最后的最后,当死亡降临,你只能独自面对,没有任何东西,能提供哪怕最微小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