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百骨刀之九州旗 > 第六百七十六章 北岳山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五洞天,东晋《道迹经》云:“五岳及名山皆有洞室。”所列十大山洞名与十大洞天一一对应。《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为五代道士杜光庭编录。一卷。杜在自序中称:“太史公云:大荒之内,名山五千,其间五岳作镇,十山为佐。又《龟山玉经》云:十天之内,有洞天三十六,别有日月星辰灵仙宫阙,主御罪福,典录死生有高真所居,仙王所理。又有海外五岳,三岛十洲,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二十四化,四镇诸山。今总一卷,用传好事之士。其有宫城处所,得道姓名,洞府主张,仙曹品秩,事条繁广,不可备书,聊记所管郡县及仙坛宫观大数而已。”末署“天复辛酉八月四日癸未华顶羽人杜光庭于成都玉局编录”。

其中第五洞天为北岳常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惣玄洞天,在恒州常山曲阳县,真人郑子真治之。

仙人隐士,于吉(?-200年,一作干吉、干室),史书《后汉书·襄楷传》:“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青领书》。

《太元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传》记其少时修道于恒山,有异操,后隐于句曲山(今称茅山,在江苏西南部),创立道教茅山派。修炼服气、辟谷术,并以医术救治世人。后其弟茅固、茅衷从其修道,时人称大、中、小茅君。后世称茅氏三兄弟为“三茅真君”。《道教神仙》载,茅盈于西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至恒山修道,时年18岁。遇王君拜为师,授“至真上道”,行“服饵调神”之法,边修道边采药,为民治病。曾访名山洞府,川于龟山遇西王母,授其“玉佩金铛”之道,“太极虚真”之经,遂归恒山北谷。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返家,时年49岁。南朝梁陶弘景创道教茅山派,以茅盈兄弟三人道成后,至茅山掌教而命名,奉茅盈兄弟为茅山派祖师爷。《大唐新语》载,张果老先生者,隐于恒州枝条山,往来汾晋。时人传其长年秘术,耆老咸云:“有儿童时见之,自言数百岁。”则天召之,佯尸于妒女庙前,后有人复于恒山中见。八仙之一张果老在河北还有很多仙迹,其中较为着名的还有过赵州桥的故事。《旧唐书》载,张果(八仙之一张果老)者,不知何许人也,(武)则天遣使召之,果佯死不赴。后人复见之,往来恒州山中。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恒州刺史韦济以状闻,又遣中书舍人徐峤赉玺书以邀迎之,果随峤至东都(洛阳)。后恳辞归山,赐银青光禄大夫,号通玄先生,乃入恒山。

《畿辅通志》载,北魏北天师道祖师寇谦之的弟子李皎,至恒山修道,年90颜如少童。

《舜典》:岁十一月朔,巡狩至于北岳。

北岳恒山早之名最就见于〈尚书·禹贡〉《禹贡》:太行,恒山。

孔子编定的《尚书》中“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月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

战国成书的《周礼》中首次提到五岳《周礼·职方》中,并州,其山镇曰常山(恒山)。

司马迁着《史记·封禅书》中也提到五岳。汉武帝时正式创立五岳制度。

《汉书·郊祀志》载,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颁诏,确定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大茂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

《尔雅》:恒山为北岳祠典,五岳之一也。

北岳大帝,北岳神的形象,《云笈七签》说:“北岳神君服元流之袍,戴太真冥冥之冠,佩长津悟真之印,乘黑龙,领仙人玉女七千人”。今天,人们所见到的北岳神,河北曲阳北岳庙壁画上的样子:身穿衮服,头顶王冠,胡须飘然,丹凤眼炯炯发光,挺胸正坐,帝王作派,一付威严,与文献记载相差无几。《古今图书集成·北岳恒山之神外部编》记载:“北岳恒山君领仙人玉女七千人,北岳君服元流之袍,戴太真冥灵之冠,佩长津悟真之印乘黑龙”。还有,hEb省怀安明代建筑昭化寺壁画中的五岳神祗群像,《五岳大帝江河淮济四渎王众》组图中前排位置可以看到“五位岳神均头戴朝天幞头,圆领中袖朝服,腰束玉带,足蹬黑履,均挺胸叠肚,三缕短髯。或作禀事状,或作静听装,或回首状,态度安详自然,一幅幅王公形象”。

北岳初称“北岳神”执掌一方,周礼视五岳三公,以公侯待之。初唐时北岳被称为“北岳府君”,中唐起五岳始加封号:天宝六年(公元784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封“北岳神为安天王”;宋真宗于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加封北岳安天王为“北岳安天元圣帝”并封帝后之号;元代在前几代基础上复又对北岳安天大贞元圣帝加封“北岳为安天大贞元(玄)圣帝”;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北岳又改封为“北岳恒山之神”。

北岳祀典,汉之前,五岳的祭祀之制因势而异,各有不同。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设专职祭祀人员,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颁发诏书,确定了具体的五岳地望,五岳之祀日益完善并制度化,五岳祭祀形成制度,并随着祭祀活动渐成规模。《古今图书集成·后汉》条:“后汉,章帝元和三年春二月,遣使者祀恒山。按后汉书章帝本,纪元和三年二月戊辰进幸中山,遣使者祀北岳。按恒岳志,时帝北巡至中山遣使以太牢祀北岳于上曲阳,见黄白气,有神鱼跃出十数”。三国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魏文帝祀北岳。晋泰始六年(公元270年)修北岳山神祠堂。

北魏泰常四年(公元419年),明元帝东巡至雁门关“望祭恒岳”,遣使祀恒岳。北魏泰常七年(公元422年),明元帝南巡,(从平城往南)四方官员及随从以“太牢”祀北岳。北魏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太武帝拓拔焘巡视中山达曲阳,并刊石勒名。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太武帝南征,经(古)恒山,用牛、羊、猪祭祀。北魏和平元年(公元460年),文成帝东巡,北至古恒山祭祀。《北魏·本纪》载,太和八年(公元496年),孝文帝亲自制《祭岳文》,“孝文帝亲为文遣使祭恒岳,荐牲玉”。《古今图书集成·北魏》载:“太宗泰长四年秋八月遣使祀恒山。按魏书太宗本纪载,北史魏明元帝本纪泰常八年辛未东巡遣使祀恒岳。

《资治通鉴》载:隋炀帝大业五年(公元610年)八月,辛酉,帝亲祀恒岳赦天下,河北道郡守毕集,裴炬所致西域十余国皆来助祭。《隋书·礼仪志》也载:隋炀帝“行幸所过名山大川,则有司致祭。以岳渎太牢,山川以少牢”。隋炀帝杨广曾亲临曲阳北岳庙致祭北岳,西域十余国皆遣使赶来助祭。当时的河北道所属郡守均齐集曲阳前来拜见。唐武德贞观(公元618—627年)年间规定,年各一祭,祭牲用太牢。主祭祀官由历届任都督、剌史充当,庙设置庙令一人,斋郎三十人,祝吏三人。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伐高丽(今朝鲜)经定州,遣使祭祀北岳。唐僖宗时,晋王李克用也曾亲临北岳庙祷谢,留有题名碑一通。后唐庄宗(李克用之子李存勖)与义武节度使(治定州)王处直曾同谒北岳庙。宋太祖赵匡胤,曾下诏令以曲阳县令兼任庙令,县尉兼任庙丞,专管北岳的有关祀事。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时,加封北岳为安天元圣帝,派遣冯起、裴庄捧玉册、皇服抵北岳庙。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赵恒亲撰《北岳醮告文》,刻石柱上。

金代《金史·礼志》载:大定四年(公元1164年),礼官言“岳镇海渎,当以五郊英气日祭之”。命礼部尚书王竞祈雨北岳。金按宋代典故沿革,于立冬祭祀北岳恒山于定州,郡邑长贰官行事,礼用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