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 第54章 【随想】从诗人徐迟之死想到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4章 【随想】从诗人徐迟之死想到的

【随想】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54、从诗人徐迟之死想到的

顾雪林

1996年12月12日深夜12时,82岁高龄的着名诗人兼报告文学作家徐迟突然从病床上坐起来,悄悄走出阳台门,悄悄推开窗子,向窗外纵身一跃!这一悲剧,震惊了世人。

徐迟在改革开放之初,因为发表描写陈景润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让整个中国沸腾。

很多年来,82岁高龄的徐迟之死,一直是一个迷。为了探寻这个迷,我曾经买过一本洪洋着的《徐迟的第二次青春》,试图找到原因,但书中的解释依旧让人不得要领。

一天早晨,我随意翻开2017年1月13日出版的《作家文摘》,在第10版上,看到张守仁写的一整版《诗人徐迟跳楼之谜》,我仔细看了两遍,认为张守仁的文章,令人信服地揭开了徐迟跳楼之谜的谜底。1、对当时世风颓败,道德沦丧的不满。2、对现实生活中违宪违法,权大于法的百思不得其解。3、面对如此无奈的环境,岂能随波逐流,苟且偷生。4、徐迟曾翻译过莫德的《托尔斯泰传》,对托尔斯泰在82岁高龄的冬天出走,最后冻死在小火车站上,印象深刻,想步这位俄罗斯文学大师的后尘。

对徐迟的这种死法,我只有扼腕!

我非常喜欢读徐迟的报告文学作品,可以说是酷爱读。他的一本报告文学集,几十年来,一直摆在我的案头,不时翻看学习。当过记者,且混到资深的人,恐怕没有不认真研读徐迟的报告文学的。至少我是如此。

我喜欢写文章时感情真挚充沛的人,徐迟就是这样的作家,且他的文字清丽,充满诗意,文笔流畅,通俗易懂,没有任何装腔作势。

徐迟生前说过:“论诗,徐志摩第一,戴望舒第二,卞之琳第三,艾青第四。”新诗人他喜欢舒婷、北岛和顾城。

翻译家中,他和钱钟书一样,首推林琴南的译文,第二推崇王元化。他说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而王元化喜欢朱生豪的翻译,说他:“古典诗词烂熟于心,故笔下文字融会贯通,琅琅上口。”在翻译家中,徐迟还很喜欢复旦大学教授孙大雨翻译的外国诗作,在他主持《诗刊》时,总是给孙大雨最高的翻译稿酬。由此可以看出,徐迟是个性情中人。

诗人和作家死了,而死者是无法复生的。但徐迟的作品留下来了,他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将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