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他老婆李氏躲在一口枯井中,刘大孬也没有逃掉。
倭寇寻找木匠给他们修船,某村民当了汉奸,他带着倭寇找到刘大孬。
倭寇把刘大孬还有刘大孬的老婆李氏抓到他们的船上,让刘大孬修船。
张氏被倭寇糟蹋了,为了活下去,她忍辱负垢,苟且偷生。
倭寇杀人不眨眼,刘大孬不敢反抗,他和张氏在倭寇的船只上煎熬着,十分艰难地活着。
倭寇在大明抢的好东西把船装满了,他们的船队往倭国航行,回家。
刘大孬迫切希望官兵的战船追过来,把倭寇杀光,拯救他和张氏。
但刘大孬没有等到大明官兵,他们乘坐倭寇的船只到了倭国萨摩番。
倭寇小头目岛津敬二喜欢刘大孬的老婆李氏,他把李氏糟蹋了,在回倭国的大船上,他奸污张氏无数次。
不想放弃张氏,岛津敬二把刘大孬和张氏带回他的村庄。
没有其它选择,刘大孬和他老婆张氏成了倭国人岛津敬二的奴隶(农奴)。
倭国人给刘大孬分了几十亩地,刘大孬和他老婆张氏给倭国人岛津敬二种地。
交过租子,剩下的粮食不多,省吃俭用,再挖点野菜,有时,刘大孬再帮城里的倭国人干点木匠活,日子紧巴巴的,但刘大孬一家两口人还能活下去,他觉得在倭国和大明过得差不多。
去年春天,李氏给刘大孬生了一个儿子,刘大孬的心一下子就踏实了,哪里的黄土都埋人,他决定在倭国好好活下去。
其实,刘大孬不知道张氏生的孩子是不是他的。
岛津敬二经常欺负张氏,有点变态,他喜欢和刘大孬一起玩弄丰乳肥臀,狐臭气比较重的张氏。
刘大孬怀疑张氏生的孩子是倭国人岛津敬二的,但他没有钱做亲子鉴定。
那个,刘大孬只当张氏生的孩子是他的儿子,我把孩子养大,孩子就是我的,谁都抢不走!
几个月前,东尧区歼灭二十多万倭国萨摩番军兵收复了被倭国萨摩番占领的琉球王国。
倭国萨摩番兵力吃紧,萨摩番的藩主岛津太郎命令有关部门征召二十万新兵。
身体不错,刘大孬的条件合格,他可以当兵。
几十天前,岛津敬二让他的佃户刘大孬应召入伍。
给倭国人当兵有军饷拿,关键是刘大孬不敢拒绝。
于是,身高一米八左右,膀大腰圆的刘大孬就成了一个不光荣的倭国萨摩番军兵。
被集中到一起,刘大孬等他们十多万萨摩番新兵在军营中训练了半个月。
几十天前,刘大孬他们数万萨摩番军兵奉命乘坐大船奔袭明国东尧区本土,刘大孬没有意见,他也不敢有意见。
他的老婆孩子都在倭国,刘大孬知道,如果他敢跑,如果他不打明明国人,他的老婆孩子就会遭殃。
成立刚一年多的大明东尧区多次打败倭国大军,他们攻占了倭国的对马岛,九州岛的福冈城和北九州城。
几个月前,明国东尧区大军在琉球王国打死二十多万萨摩番军兵。明国东尧区十分强大,但刘大孬不敢不来攻打东尧区。
刘大孬等绝大多数其它藩国的军兵没有必胜的信心,他们不看好这次奔袭东尧区本土的军事行动。
足利藩是倭国最强大的藩国,足利藩国的历任藩主都是足利幕府大将军。
足利藩国的藩主是倭国实际上的天皇,他们统治倭国一百多年了。
被足利藩国(足利幕府)逼迫,倭国的其它藩国不敢不调派大军和战船奔袭明国东尧区。
被迫来明国打仗,倭国的其它藩国的军兵的战斗意志不强,他们得过且过。
作为炎黄子孙,刘大孬从内心深处希望倭国这次行动失败。
老天有眼,刘大孬的愿望马上就会成真,他听到前方传来的枪炮声了。
二十多分钟前,东尧区情报处登州情报科侦察员赵二兵发现正向董家庄强行军的倭国骑兵,在登州城南,他的侦察小组发现足利失血带领的那五千多倭国骑兵了。
大海无边无际,再加上大海上天气易变,没有雷达和卫星,东尧区情报处的侦察船没有发现来袭的倭国舰队不奇怪。
但陆地上不一样,东尧区情报处的侦察小组以董家庄为中心,层层布防,密切监控这一地区,倭国骑兵不可能无声无息杀到董家庄村头。
发电报把情报上报后,没有和倭国人客气,东尧区情报处登州情报科侦察员赵二兵立即带领他的侦察小组十多个人用燧发枪和火棉手雷攻击倭国骑兵。
枪声和火棉手雷的爆炸声把负责登州城一带防卫的东尧区董家庄民兵第一大队和东尧区董家庄民兵第二大队吸引过来了,他们立即用虎蹲炮招待远道而来的倭国骑兵。
朝廷也是东尧区的潜在的敌人,东尧区战斗力比较强的东尧区董家庄民兵第一大队和东尧区董家庄民兵第二大队驻扎在董家庄西北和登州城之间地带。
不是朝廷的官兵,倭国大军来了,加上欧洲人民志愿军五千多军兵还有水手(水兵),五十多万大军杀向东尧区的核心董家庄。
几十万大军杀向董家庄,那真的是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五千倭国骑兵被东尧区董家庄民兵第一大队和东尧区董家庄民兵第二大队击溃了,排在最后的欧洲人民志愿军还在登陆地点没有动窝,他们也不用动了。
除了东尧区董家庄民兵第一大队和东尧区董家庄民兵第二大队以外,东尧区董家庄独立团等多支东尧区大军都扑向欧洲人民军志愿军和倭国大军。
这一年多,东尧区在招远县高价买了数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开采浅表地层的石油。
东尧区民事部门在招远县安置了二十多万流民,训练了数万预备役民兵。
东尧区舰队上万多海军陆战兵和东尧区芝罘岛民兵第二大队还有东尧区招远县一共八个预备役民兵大队都出动攻击倭国大军。
五十多万敌军来袭,董家庄人民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起来,不愿被倭国人打死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