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象棋少年! > 第一百三十四章 岭南世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岳山道:“另外两凤就让新老师给我们介绍吧,毕竟她才是土生土长的岭南人,包括粤东三凤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她比我要更加清楚。”

“我来讲我来讲。”说起这个,新凤兰的兴致可就高了:“从哪儿说起呢……嗯……还是得从上个世纪的棋坛总司令谢侠逊开始说起。”

“清末民初的时候,棋手们活动圈子还很小,即使是最顶尖的国手,也只能在一个地区称王称霸,但是到了二三十年代,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跨区域的象棋交流活动越来越多,许多称雄一地的好手,开始走出自己的‘领地’,征战四方。

譬如西北棋圣彭述圣老前辈,就是在五十八岁的高龄,毅然决然离开故乡,千里迢迢从兰州赶赴北平,打败了北方诸多名手,在北地称雄。

然而在全国范围内,众多棋手公认、棋坛内外公推的象棋第一人,还得是‘棋坛总司令’——后来的‘百岁棋王’,平阳谢侠逊。

谢老能在棋界有如此崇高的声望,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他高超的棋艺,绝对是当时全国最顶尖的水平,足以称霸一方,然后就是他对象棋文化发展传播做出的巨大贡献。

上世纪二十年代,谢老呕心沥血,废寝忘食,花了整整六年时间,将多年来奔走四方、千方百计搜罗到的古今棋谱进行考证破译,增补取舍,详加校坪,整理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象棋书——《象棋谱大全》。

这本《大全》集中国古今棋谱之大成,既辑录了当时已发现的明清古谱,继承和弘扬了中国历史上的棋艺精华,又包括了当时全国象棋高手创作的残局和名家对局,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堪称象棋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除此之外,谢老还把象棋着作翻译成英文,向海外传播,这在中国象棋史上也是第一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谢老崇高的爱国情怀,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民族危亡关头,他挺身而出,亲身实践自己‘象棋报国’的理想。

谢老创造性的用象棋排局隐喻时事,寓教于乐,向广大民众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抗日战争时期,他不顾个人安危,毛遂自荐,前往南洋为抗日筹款募捐,前后历时两年,筹款五千余万,动员华侨三千多人回国参战,被誉为‘古今以来以象棋报国之一人者’,被总理赞为‘爱国象棋家’。”

雷振东道:“谢司令的事迹确实值得我们这些后辈学习敬仰,但是老师您说了半天,还是没有提到粤东三凤啊。”

新凤兰白了他一眼:“你急什么,我这不马上就要扯到……说到了嘛。”

“好像是在1926年,当时正是军阀混战,各路司令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于是一个棋手就在报纸上撰文,提议在上海成立一个‘象棋司令部’,推举谢侠逊为‘棋坛总司令’。

这篇文章本来是为了揶揄嘲讽当时‘司令长官’多如牛毛的乱象,没想到发表之后,获得了全国各地棋手的纷纷响应支持,各界舆论也空前热烈。

这个‘棋坛总司令’若是换了别人,那是哗众取宠,但谢老却是众望所归,无人敢质疑。

谢老本人也就从善如流,他写了一篇骈文登在报上,宣布就职,还仿造北伐军的番号,委任各地棋手为总指挥、军长、师长,各地棋手也都应命复任,报告就职,这个‘司令部’搞得风风火火,看上去还真像那么回事儿。

其实这样的行为看似玩闹,但是在不知不觉之间,把各地的象棋名手笼络在一起,增强了棋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此后,各地的象棋交流活动愈加频繁,象棋发展掀起了一轮新的高潮。

中原大战之后,那些有真枪实弹的真司令大多都被雨打风吹去,谢司令这个只有车马炮兵驰骋棋盘的‘假司令’却越叫越响,最后成了名副其实的‘棋坛总司令’,不得不说,公道自在人心。”

“象棋司令部正式成立一年以后,谢侠逊在报纸上作纪念文章,点评天下各路英豪,对华南棋界首次提出了‘三凤粤东’,自此,粤东三凤的说法开始流传开来,在全国影响日增。

除了钟珍,粤东三凤的另外两位前辈,分别是曾展鸿和黄松轩。

他们的棋艺超群,棋风却迥然不同,各有所长,当然这与他们的身份职业不同有很大关系。

曾展鸿是是当时岭南棋界的掌门人,他是一名古董商人,家境殷富,因为职业的关系,常常奔走各地,在洽谈生意之余,顺便以棋会友,因此结识了很多当地的好手,促进了各地棋手之间的交流沟通,为象棋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当年钟珍南下安南,是他带领;华北华东华南三地之间的象棋名手对抗赛,也是他积极牵线,奔走促成;除此之外,他还乐善好施,经常接济生活困顿的棋友,还喜欢提拔后进,粤东三凤之后,称霸岭南棋坛的‘四大天王’,就得到过他的指点提携。

粤东三凤之中,棋艺最高的是黄松轩,他也是三十年代岭南棋界的第一人,既是‘粤东三凤’之一,又是之后崛起的‘四大天王’之首,他曾和当时的华东第一高手,‘七省棋王’周德裕大战二十局,难分胜负。

这三个人的棋路,钟珍行棋诡谲难测,常有仙着妙手,令人防不胜防;曾展鸿则以稳健细腻着称。

黄松轩的实力最强,他的布局堂堂正正,不行偏锋,先手惯用中炮盘头马,攻杀凶悍,被谢侠逊誉为‘第一当头炮手’,后手则用屏风马御敌,以柔克刚,兼收《橘梅》之长,堪称玄门正宗,备受当时棋手的称赞,是名副其实岭南第一高手。

粤东三凤之后崛起的就是‘四大天王’,以黄松轩为首,卢辉、冯泽、李庆全并列其中,他们的棋力水平相近,也都各有所长。

这‘三凤四王’,代表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岭南象棋发展的第一次高峰,之后由于时局动荡,全国的象棋运动都陷入了低谷,到解放时,‘三凤四王’已陨落大半,一个时代也就此落幕。”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解放以后,全国局势逐渐稳定下来,象棋发展也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得益于雄厚的群众基础,岭南象棋很快东山再起,而且势不可挡。

这一次,岭南棋界换上了两面全新的旗帜,这一次,他们的称霸的地域,不再是岭南一地,而是全国!

魔叔杨官璘,华南神龙陈松顺,这两个人,就是第一代的‘岭南双雄’。”

“五十年代初,杨陈双雄携手,并肩作战,多次与华东、华北、港澳等地的名手展开联队对抗,均取得胜利,确定了岭南棋界在全国首屈一指的地位。

个人成绩上,魔叔杨官璘开始南征北战,讨伐各地诸侯。

他在上海的十局擂台赛中,击败了当时的华东第一高手,十三省棋王董文渊;后来在羊城,通过两次‘杨陈十局赛’,力挫自己的同队战友,‘华南神龙’陈松顺;对同时代的其它名手,魔叔在战绩上也有明显的优势,放眼全国,可以说难逢一败。

当时棋坛公认,杨官璘是当之无愧的象棋第一人,真正的无冕之王。

到了1956年,第一届全国象棋锦标赛开打,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官方举办的全国性的象棋比赛,意义非凡。

这次比赛,魔叔代表羊城出战,经过一番艰苦的战斗,最后有惊无险的加冕,成为名副其实的象棋第一人,到1959年,共举行了四届全国大赛,魔叔夺得三届冠军,展现了他在棋坛的统治力。

可以说,在象棋领域,建国后的第一个十年,毫无疑问是杨官璘时代。

同时代的后起之秀,如东北虎王嘉良,小神童李义庭等,虽然展现出了猛烈的冲击力,对魔叔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但并不能真正的撼动其王座,真正掀翻他霸业的,还要等更年轻的后人。”

雷振东道:“这个更年轻的后人,就是胡司令吧?”

新凤兰没好气道:“我在讲岭南的故事,能不能不要扯那么远?”说罢叹了口气,无奈道:“没错,就是胡司令,推翻一个王朝,然后建立一个更伟大王朝的人。

进入六十年代,胡司令开始称霸棋坛,此时岭南棋界的主要任务,就是‘抗胡’,或者说全国棋手的主要任务,都是‘抗胡’,只是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场战争竟然如此漫长,整整持续了二十年。

一直到八十年代,胡司令的霸业衰落,棋坛呈现出群雄逐鹿的景象,只是这一次,诸侯割据,再没有人能单独建立起胡杨二人一样的王朝,最终称霸棋坛的,是第二代的岭南双雄。

他们二人合计共夺得十一个全国个人赛冠军,单独夺冠次数仅次于胡司令,其他个人冠军无数,岭南队夺得的团体赛冠军次数最多。

双雄合力,可以称为一个时代,代表了岭南棋界又一个辉煌的高峰。”

“从粤东三凤到四大天王,再到建国后的两代岭南双雄,岭南象棋能达到今天的高度,不是某一个棋手的功劳,首先要得益于岭南地区浓厚的象棋氛围,在街头巷尾,茶室公园,随处可见车马纵横,老人小孩低头凝思考,只有这样肥沃的土壤,天才的棋手才能如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的冒出来。

其次,是近百年来,几代棋手克服万难,薪火相传的结果。

华南神龙陈松顺的师父,是粤东三凤之一的钟珍,魔叔杨官璘则悉心培养了第二代的岭南双雄。

这一代代棋手,传承的不只有象棋技艺,更有对象棋的虔诚与热爱,即是在最动荡最苦难的年代,他们仍旧保持着对象棋的热爱,即便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四处奔波,艰难求生,他们始终不曾放下手中的象棋。

这些,才是岭南象棋真正的财富。”

岭南象棋发展的历史,放到那个充斥着沧桑巨变的时代中看,只是很不起眼的一页,只有真正的阅读,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分量。

雷振东此时才有些明白,他们将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面对的又是什么样的对手,他必须心怀敬意。

当然在在他的心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无人解答:岭南象棋的历史已经写了这么长的一段,中原象棋的开头,什么时候,又该由谁来书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