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车轮缓缓慢了下来,直到进站以后渐渐停止,大家跟随社长下车,出站。

兰州火车站门口早已立着朱解放和马超,他俩等候多时了。身为老敦煌,马超兴奋异常,担任向导的自豪感明明白白地写在脸上,也真难得,西北在很多人眼里极其陌生,人家要亲自来一趟更加不可思议,但大部队毕竟来了,将给今不如昔的河西走廊增添无尽的荣光。

在兰州饭店住了一夜后,众人就随马超将军乘坐慢车,摇摇晃晃,晃晃悠悠,直到酒泉地区的瓜州县柳园站下车。第二天一早又乘长途汽车奔向敦煌莫高窟。

一路上,马超好奇地向田恬打听问,田姑娘,你是杭州人,知道常书鸿吗?

怎么不知道?田恬一开口就洪水滚滚,一泻千里,用惟妙惟肖的言语,把出生在杭州,一辈子从事敦煌艺术研究工作的常书鸿讲得头头是道。大伙儿被故事深深感染了。这位名叫常书鸿的大画家,青春年少时期曾加入过丰子恺的西湖画会,二十三岁远渡重洋去法国学习绘画,后来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进行深造。在这段日子里,他的油画作品取得巨大成功。偶然有一天,常书鸿在塞纳河畔的小摊上发现了一本《敦煌图录》,专门介绍敦煌石窟和塑像。从那天起,受到强烈震动的他决心抛弃国外的安逸生活,回到故土山河来保卫我们的敦煌艺术。好事多磨,在国民党有识之士的帮助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常书鸿担任所长。

顾菲搜寻着记忆说,好像他妻子吃不了苦,狠心离开他了。

没办法,田恬耸耸肩膀说,女人就是如此娇贵,谁让大艺术家一头扎进风沙里去呢?

假如我也扎进去呢?王贵生故意问女友。

你?田恬不假思索说,哪怕跟你去LS我也愿意。

肖剑和林寒英等一伙人听了,立刻朝王贵生那儿送去羡慕的眼光祝福。诗人和女友情不自禁地互相依偎在一起。

来莫高窟游览的人并不多,门票也便宜,随时可以买到,需要讲解员的话,可以再加一些钱,即刻就能跨进去大饱眼福,凡是对外开放的洞窟都允许观赏浏览,并没有数量上的严格限制。对第一次光临这儿的同学们来说,敦煌莫高窟给了他们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过程,那一眼望不到头的戈壁荒漠,让人感觉到自身的无限渺小,而上苍赋予的巧夺天工般的壁画和泥塑,带来了强大的艺术震撼力,犹如波浪起伏的鸣沙山,呈现出苍凉悠远、神幻莫测的天外仙境。

在这样的场合,本科生肖剑自然谦虚起来,小心谨慎地向研究生林寒英请教说,林大哥,是不是给小弟我讲讲张大千啊?

没问题。新加坡人觉得自己肯定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出学者风范,介绍张大千跟敦煌的特殊渊源。民国二十九年,大千先生来莫高窟,总共花了两年多的时间,临摹历朝历代的壁画,不久《大风堂临摹敦煌壁画》与广大读者见面。

依我之见,王贵生发表看法说,张大师临摹壁画的主要目的,是想让全中国的绘画同行和普通百姓,都开始熟悉甚至关心敦煌的这座艺术圣殿。

不仅仅这个原因,林寒英纠正说,佛教尤其是禅宗思想,在大千先生的作品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无论是外在形式,还是内在思想,全都渗透着佛家慈悲宽容的情感流露,而敦煌壁画则体现了这种超脱空灵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