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 第568章 再次站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永历二十年春天,吴应熊带着大明天子的答复回到贵阳。

吴三桂听完“优待条件”,然后又眯着眼睛对所谓的吕宋群岛端详了半天,然后勃然大怒,差点将亲生儿子拖出去斩首。

耻辱!

天大的耻辱!

即使在甲申之变,困守山海关已成亡国孤臣的形势下,黄台吉、李自成二个枭雄仍对他以礼待之。

当时,黄台吉许下分茅裂土的承诺,李自成也给他开出封侯的丰厚条件。

虽然夹在中间处境艰难,然而在两头摇摆的过程中,他至少感受到双方给予的尊重。

然而这次,他只感受到了羞辱。

朱由榔的答复实在太欺负人了,“流放三千里”算是什么条件,提出来不是故意羞辱人吗?

难道伪帝已经狂妄到,连假惺惺地欺骗一下也不屑为之了吗?

这是成名以来,吴三桂从未遇到过的情况。

之后吴应熊又汇报了这次出黔的见闻,明军舰队在长江畅通无阻。

湖广、江西、江南数十省近二十万清军,竟对数万明军噤若寒蝉,连守城不失这么简单的要求都做不到。

吴应熊道:“父王,天下真的变了呀!湖广已在密谋投降,江西、江南估计也不远了。”

“什么!”

吴三桂大吃一惊,连问这是怎么一回事。

吴应熊回答,他在明军大营里看到了周培公的身影。

“周培公?新任武昌知府?”

“没错,就是他。儿子早些年路过湖北,曾设宴招待过一批士子,认得此人。”

吴应熊说起偶遇老相识的情形,当时他正在明军营前求见天子,等待通传的时候,看到周培公领着一群家眷也登上了码头。

虽然周培公很快便躲进了人群之中,不过他觉得自己没有看错。

而那群家眷多达数十人,光老妪就有好几个,肯定不是周培公一个人的。

“嗯,没错。他不可能有几个老娘。”

吴三桂对投降这种事非常熟悉。

互派使者是第一步,互通书信是第二步……至于送家眷为人质,几乎就到最后一步了。

他立即做出判断,整个湖广官场已经不再姓“清”。接着,便陷入深深的懊悔之中。

昆明之战后,他率部退守贵州,在北盘江到安顺之间修了无数壕沟和壁垒。

本以为,凭借易守难攻的地形,云南明军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

云南明军放弃进攻后,他又有点沾沾自喜,毕竟守着这块稳固的地盘可以安心恢复实力,坐山观虎斗。

等到明、清两军拼得两败俱伤,再也打不动时,都要争着抢着来讨好他。

届时,或两头吃好处,或率精锐争霸天下,都不失为上策。

总而言之,拥有一个省作为地盘,吴家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谁能想到,仅仅几年时间,朱由检便在安南、广东、湖广接连打胯清军主力。等他再次看向全国,明清双方已经攻守易势。

这次吴三桂派世子出黔与朱由榔接洽,就是想放弃王爵,为家族争取一个体面收场。

没想到朱由榔竟然一口回绝,他一下子陷入尴尬之中。

前几年勒索清廷勒索得太狠,京城对贵州的要求已经基本不理睬。现在明廷也摆明了不接受任何条件,他已成为谁都不想要的政治孤儿。

继续困守贵州也不行。

贵州山实在太多,耕地实在太少,在册人丁仅一万四千左右,还不到湖广的一个零头。

这几年,他拼命搜查藏匿人口,又从山上强迁下来不少土司民,然而总人口还是没超过百万。

除了粮食,整个省几乎没有值钱的产出。

北边、西边都是明军的地盘,只有东边的湖广、南边的广西还能做点山货生意。

那些小生意赚不了什么钱,前两年为了买盐,又几乎都花光了。

为了供养五、六万大军,这几年吴三桂的头发都愁白了,可老百姓的负担已达到极限,继续压榨下去人死了产出更少。

总而言之,如果湖广不接济,贵州连军饷都发不起,至于大量购买火器,融铜铸大炮等,他连想都不敢想。

如今湖广即将降明,补给线即将中断,最后关头就要到来。

再不走出大山,等到明军占领长江以南,贵州就会沦为一个死地。

到时四面楚歌,就只能接受去吕宋和野人打交道。

吴三桂对着全国地图连续思考了好几天,苦苦思索退路,接着,又秘密传召嫡系将领到贵阳商议。

最后,他找到天天沉迷温柔乡的多尼,让他收拾行装准备返京。

“此间乐,不思归!”多尼一口回绝。

“信王殿下,您可是皇家血脉,要承袭王爵的啊,怎能一直呆在贵州呢?让您在这个苦地方受累,本王于心何安?”

“呵呵,王爵?想多了吧?回去不被太皇太后拖出午门斩首就不错了。”

多尼一边拒绝,一边发出冷笑。

谷城之战后,少量正蓝旗的士兵非但没有跟随穆里玛回武汉,反而偷偷跑到了贵阳,投靠了多尼。

在他们嘴里,多尼这个正蓝旗旗主已经名存实亡,旗下田产也被两黄旗那帮人侵吞得差不多了。正蓝旗的旗丁被达素、穆里玛当成炮灰去送死,很多牛录已经残缺得不成样子。

现在回京城,除了爱新觉罗血脉和一个旗主的名头,什么都没有。

想起博穆博果尔的下场,多尼对回京后的前途深感绝望,也许死得不明不白,就是唯一的归宿。

“怎么会呢?您可是太祖的亲孙子,打断骨头连着筋呢,太皇太后绝不会这样对你的。”

吴三桂孜孜不倦地劝说多尼,劝他不要太悲观。

直到口干舌燥,他才叹道:“信王殿下还不知道吧,湖广就要向伪明投降了。咱们再不走,就真的来不及了。”

“什么?此话当真?”

“那还有假?”

吴三桂将吴应熊的见闻又复述了一遍,然后又叹道:“大清的江山,难道就这么拱手让回给伪帝吗?吴某主意已定,带兵北归助战。王爷务必在太皇太后面前为吴某分说明白。此乃国战,吴某还站在大清的这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