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九百四十二章 关中夏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些天张阳确实很忙,每日不是去山下的车间,就是去山上的车间。

心无旁骛地打磨着电机的各个零件。

以至于这半个月以来,张阳也不理会朝中送来的奏章,拿出一副真的要辞官的架势,对这些奏章不管不问。

又过一个月了,家中的奏章堆积得越来越多。

五月的关中,天气开始进入夏季,张阳在车间中,用车床不断打磨着一根铁杵。

铁杵的表面越来越光滑。

打磨完成之后,张阳用铜线圈将这根铁杵缠绕起来。

连接好发电器,李泰开始测试电磁的反应,随着发电机的运作,等着两边磁石的反应。

过了半柱香还没见到反应,悬挂在铁杵两侧的磁石也没有动静。

李泰对一旁人吩咐道:“加大转速。”

“喏!”

后方的蒸汽机响起一声汽笛声,转速更快了。

终于,两边的磁石有了反应,它们翻了一个面,悬吊着不停晃动。

张阳看着这个反应,应该是电压不稳的缘故,正常来说缠绕着铜线的铁杵有了磁性,会让磁石翻转过来而靠近铁杵。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不断地晃动。

“魏王殿下不能再加压了。”

李泰皱眉道:“再快一些!”

侍卫咬着牙去收紧拉开气阀,直到一声炸响,后方的蒸汽机炸炉了。

众人垂头丧气只好作罢。

李泰气馁道:“还是负荷不行,原地踏步两个月。”

张阳拿着图纸道:“我回去看看。”

今年的五月,骊山技术院内学子,挖了一条沟渠,用来模拟束水冲沙的试验。

将朝中那些如山的奏章放在一旁,张阳坐下来看着技术院送来的报告。

“县侯,丁溜家出事了。”

听到婶婶的话语,张阳皱眉道:“出什么事了?他不是在卖酱油吗?”

自从将酱油的秘方交给了丁溜后,骊山已很久没有与他联系了,他还开了自己的养殖场,经常会给骊山送一些肉食。

婶婶讲述到:“去年的时候丁溜置办了一个回收站,准备用来回收骊山的种种垃圾,其中就包括了纸张与木料,他将前年的旧纸张囤积了起来,今年朝中开始收拾旧纸张,旧纸张涨价了,他便想着将收来的纸卖给朝中,这一卖就出事了,已被刑部拿下。”

“现在就在刑部的牢狱中,丁溜的妻子带着两个儿子正在山脚下,希望县侯可以救救他们家。”

张阳笑道:“当年一个在长安城的靠着卖饼为生的好哥们,现在竟然也学会了回收纸张进行倒卖了,还学会了钻朝堂的空子,他的家业已然不小了,本领也是越来越大了。”

王婶低声道:“人都是会变的,丁溜当年跟着县侯学了太多的本领,现在他是个很精明的人。”

张阳放下手中的书卷,苦恼地喝下一口茶水。

王婶拿出一卷书信,“这是辽东的何必送来的。”

张阳接过书信皱眉道:“朝中打算怎么处置丁溜?”

王婶回道:“交罚钱,发配苦役三年。”

“这件事是谁在处置?”

“刑部尚书刘德威。”

张阳不解道:“刘德威?这么小的一件事不在京兆府处置,怎么去刑部了?”

王婶回道:“听说这件事是刑部的人查问的,京兆府并不知晓。”

“朝堂那些人可真有意思。”

“县侯,要请人去给朝中传话吗?”

张阳站起身看着书架,在这里有一卷书,是当初心安去找房玄龄拜师,房相赠予的唐律修撰批注。

张阳打开卷宗看着,低声道:“麻烦婶婶先将丁溜一家安顿好,再将小武找来。”

“喏。”

小武正在藏书阁与老师一起收拾着书卷,听到婶婶的吩咐便快步走向书房,看到师父正在看着卷宗,很是乖巧地给倒上一杯热茶,“师父有何吩咐?”

张阳皱眉道:“丁溜家出事了,你带着人走一趟,将他们的所有的经营与账目都带来。”

“喏。”

小武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换上一身干练的男子装束,走下山之后与一直跟着自己的做事的姑娘们出了村子。

因为骊山规矩,女子到了二十岁才能出嫁,现在村子里也有很多十七八岁的姑娘在做事,多数都是跟着小武与小慧办事,安排村子里的生产调度与账目归档。

小武走在最前头,在师父与老师面前的她还是一副乖巧的模样,现在带着姑娘们去办事,她的眉宇间带着强势与威严。

小慧还算是一个很随和的人,但小武对自己手下的姐妹向来是严格的,而且小武手中的人手一直比小慧那边的人办事更仔细更有效率。

两位弟子现在是骊山的左膀右臂。

不过长乐公主自在骊山学成之后,在宫里的时间比在骊山更多,一直陪在皇后的身边,现在很少参与村子里的经营。

丁溜的家距离骊山村不远,他们一家经营着养殖场,酱油作坊和一个回收站。

小武高挑的个子在一群姑娘中很出众,以前跟着两位婶婶练武,现在的身材锻炼得很匀称,十八岁年纪正是风华正茂,气质与气势上有着特有的强势气场。

从骊山走出去的姑娘,在外面也都是独当一面的,各县传闻最难对付的便是骊山的姑娘。

有骊山县侯的命令,丁溜的妻子当即拿出了自己的所有卷册,她低声道:“您是县侯与公主殿下的弟子吧。”

小武点头没有言语只是收拾着账目。

她不断地躬身行礼,“我们家是敦厚人家,做事从来都是厚道的,求骊山一定要救他,他有今天这般富贵日子,全是仰仗骊山的。”

“师父与丁伯是患难之交,这多年的交情不会不帮忙的。”小武安慰道:“我小时候也受过丁伯的照顾,夫人请放宽心,如果丁伯没有做伤天害理的事,我们骊山一定要回这个公道。”

丁夫人擦着眼泪不住点头。

小武带着账目回了骊山,坐在藏书阁内一卷卷地翻看着。

小慧刚回来见状问道:“这是哪里的账册。”

“都是丁伯家的。”

“是那位酿造酱油的丁伯?”

小武点着头,作了汇总之后站起身。

小慧看着小武道:“师姐的个子真令人羡慕。”

小武哼道:“师妹又取笑我了,江南姑娘的温婉我也很羡慕。”

两人走入书房禀报着事宜。

小武解释道:“丁伯的作坊账目很简单,而且这些年以来他的三个作坊许多利润都给了乡民,与我们骊山相同的分成,他只占了两成,而且还时常拿出银钱帮助乡里,当初太原疫病他还拿出了一百贯钱,买了药材送去了太原各县。”

“河北水患的时候,也拿出了五百贯钱,送去了当地,用来置办粮草与粮种,这丁伯不仅没有自己敛财,反而拿出了不少银钱救灾救民,至于他的家产,只有一千贯余钱。”

“至于回收站这两年一直都在亏损,上个月有个人去问他买废纸,丁伯便将囤积的纸张以一百钱一石的价格卖了,这个价格并不高,至于朝中查证的证据来看,这里面说不定还另有原因。”

张阳放下了账册,“这件事不是冲着他去的,是冲着骊山来的。”

小武点头道:“弟子也这么认为,很多人都知晓丁伯与师父的关系,我们村子里的人对丁伯向来敬重。”

小慧没考虑这么多,也觉得自己没有小武想得这么多。

小武总是能够将事情分析得很透彻。

张阳忽然道:“小慧来年也二十岁了吧。”

小慧忽然回神道:“是的。”

“你老师说等你二十岁的那天请徐御史也来骊山,为你庆生。”

“谢师父,谢老师。”她欣喜地笑着。

张阳执笔写了一份书信,递给小武道:“你将这封书信交给处默,他会安排人去查问的,如果没有问题,刑部会将人放归的。”

“弟子这就去办。”

张阳又看了眼坐在桌边的徐慧,吩咐道:“快写封书信给你父亲,让他早些准备。”

小慧心情很愉快,走出书房,绕过华清池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写信。

事情交给程处默去办,第二天丁溜就给刑部放出来了。

效率出乎意料地快,张阳见到丁溜的时候,这家伙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着遭遇。

现在的丁溜中年发福,整个人看起来圆滚滚的,此刻还穿着牢狱的破落衣衫。

张阳皱眉道:“他们这么快就将你放出来了?”

丁溜收起眼泪又道:“是刑部尚书刘德威批复的,让小人交了六百贯罚钱,往后不得再倒卖货物。”

“朝中的空子也不是这么好钻的,你这般倒卖,被人盯上了,往后做事小心些,不要冒这些风险了。”

“小人明白了。”丁溜又拿出一封书信,“这是处默兄弟让小人带来的。”

张阳拿过书信正看着。

丁溜忧愁道:“给县侯添乱了,何大哥又在辽东不知死活的,往后我们三人什么时候再相聚呐?”

“这么多年了,你还这么胆小怕事又要哭。”

“小人哪里比得过县侯与何大哥。”

“行了行了。”张阳摆手道:“赶紧回家吧,你出事了,你家夫人就来骊山求救,以后不要再闯祸了。”

“哎!”

丁溜点着头,“县侯,这件事……”

张阳看完了书信,“其实也不赖你,我的辞官奏章让某些人不高兴了。”

“赖我,都赖我!”

丁溜说着。

张阳道:“是赵国公找人安排的,他警告我不要随意辞官,他要是出事了,会拉着我一起人头落地。”

本着不能听这些话的原则,丁溜自动将这句话过滤掉,憨憨笑着,“小人家里还有些上好的酱料,这就给村子里带来。”

“行了,你去吧。”

现在的丁溜确实精明了,家业也越来越大了,别看他家中余钱不多,有这三个作坊在,一辈子也不用愁了。

有了这一次的教训,他以后做事该会小心一些。

张阳回到了山上。

小武走到一旁问道:“师父,丁伯没事了?”

“嗯,没事了。”

“什么人会来找寻丁伯的麻烦?”

张阳气恼地将书信放下,灌下茶水道:“长孙无忌这个老狐狸,他看我要辞官了,就警告我!没有权势连朋友都保护不了。”

小武错愕一笑,“原来是这样,不过也是丁伯自己不小心,被这老狐狸找到了机会。”

“他不让我辞官,这厮哪天要人头落地是不是也要拉着我一起,混账!”张阳一边怒骂着。

小慧低声道:“师父怎又这样了?”

小武看着叫骂的师父低声道:“还不是赵国公来警告师父别辞官,当朝最大的两个外戚难免有矛盾。”

小慧问道:“陛下知道这件事吗?”

“嗯。”小武在藏书阁内坐下来,“皇帝肯定知道,赵国公就是做给朝中的人看的,也是做给皇帝看的,只有师父与他两个外戚明争暗斗越多,皇帝会更放心,不仅仅只是因为师父辞官,或许是赵国公也遇到了什么难处,才会这么做。”

“至于刑部尚书刘德威也不过是顺势而为,本就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

说罢,小武又道:“师妹为何这般看着我?”

小慧不解道:“师姐好厉害呀。”

小武明媚地笑着,“骊山能有今天不容易,我就要多想多考虑。”

丁溜的风波过了半月,长安城又发生了一件事,骊山的反击开始了,赵国公在灞上的几处产业,都遇到了问题。

上官仪查问田亩的时候,拿下了灞上的几个县官与主簿缘由是他们侵占田亩,侵占的也不多,只有三分田,连一亩地都不到。

长孙无忌得知这个消息,拍案怒道:“好你个张阳!三分的田地,你就要能拿下老夫三个县尉,五个主簿!”

一报还一报,这件事就算是过去了,贞观一朝的两个权贵互相报复,看得朝野乐成了一片。

长孙无忌暂时不计较了,这些天张阳也没再说辞官的事了。

夏夜里的关中下起了雷雨,这天甘露殿内传来的急促的咳嗽声,卢照邻急匆匆殿内走出来,冒着雨对外面的侍卫道:“去骊山的医馆,将崔知悌与孙神医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