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们以及后来的妃子,都没能长生。
倒不是朱慈亮吝啬,而是这三十个女人,四十六个孩子,居然没有一个能练成“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的,即便朱慈亮以深厚的内力为他们易经伐髓,也没法练。
刚开始还好好的,可一旦将将突破小成,便会心魔纵生,走火入魔。
连天山童姥,都束手无策。
朱慈亮都无语了,一个是偶然,那七十六个呢?
这也是他近些年来“沉迷后宫”的原因,长生虽好,但眼睁睁看着妻儿老去,却无能为力……
又是何等心痛?
十四年前,三十岁的南宫秋月要求出宫。
虽然朱慈亮已经为她易经伐髓,整个人看上去像个诱人的蜜桃,但岁月的刻刀,依然在她的眼角偷偷秀上了几丝鱼尾,她知道皇帝已经尽力了,甚至为此差点儿走火入魔。
那一天,南宫秋月一袭盛装。
美的像个新婚的仙女,她在朱慈亮额头浅浅一吻,便翩然而去,只留下一纸信笺和娟秀的字迹:
不若相忘于江湖!
从此以后,后宫佳丽每到三十岁,便纷纷出宫。
她们最好的年华和记忆,都留在紫禁城中,搬出皇宫,便在大明名媛馆中住下来,与众名媛听琴、作画,偶尔去皇子府、公主府看看儿女,倒也逍遥自在。
皇子、公主十岁前住在紫禁城,之后便有了各自的府邸,除了有宫女伺候起居,并无任何特权,与寻常百姓相同。
男孩儿入县学,女孩入女子学院。
唯一不同的是,他们都晚婚,朱慈亮坚持儿女们要过十八岁才给赐婚,所以孩子们都得等。
十六岁获封亲王、公主,十八岁大婚。
立储也大为延迟了,今年大皇子朱和坤已经三十岁了,同十二个弟弟一样,只是亲王,仍然不是皇太子。
内阁劝了很多次。
朱慈亮都不为所动,一句话就堵回去了——
你们猜,朕还能活多少年?
谁特么知道!
六十岁的人了,还跟十七八岁一样,比儿子都年轻,新年都又添了个公主……
神仙知道你还能活多久!
朱慈亮终于想明白了。
也许是金庸群侠馆搞的鬼,不算他,至今大明本土唯一练成“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的,只有朱媺娖。
而朱媺娖,是《碧血剑》和《鹿鼎记》中的人物。
所以……
跟西施、王语嫣她们没法生孩子一样,《金庸群侠馆》大概不想有系统之外的人长生不老!
就这么不讲理!
既然如此,那还折腾什么?
儿孙自有儿孙福,该做太子做太子,该当藩王当藩王。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指明方向,而后——
给他自由!
六月初一这天,朱慈亮一口气册封了十四个成年亲王:
大皇子朱和坤终于获封太子,得以入主东宫。
其他十三个藩王,分别是:
二皇子朱和基,获封夏王,就藩辽宁。
三皇子朱和城,获封商王,就藩安南。
四皇子朱和志,获封周王,就藩宁夏。
五皇子朱和吉,获封秦王,就藩吉林。
六皇子朱和堂,获封汉王,就藩黑龙江。
七皇子朱和圣,获封魏王,就藩科尔沁。
八皇子朱和培,获封晋王,就藩察哈尔。
九皇子朱和垣,获封唐王,就藩喀尔喀。
十皇子朱和坦,获封宋王,就藩土默特。
十一皇子朱和岱,获封楚王,就藩乌斯藏。
十二皇子朱和嘉,获封燕王,就藩青海。
十三皇子朱和坚,获封韩王,就藩新疆。
十四皇子朱和圳,获封赵王,就藩扶桑。
成祖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所以十三个藩王就都被送去大明新增的十三个省就藩了。
他们,将会是第一批移民。
天子就要做表率!
住宅、道路、饮水、耕地、牧场等基础设施早已准备就绪,但这次人口大迁徙是从南往北,还是要慎重。
大明人口,已经突破五亿,但分布并不均匀。
由于崇祯年间的天灾、瘟疫、战乱,北方各省的人口基数急剧降低,即便有了四十多年恢复,仍然比不上南方。
譬如南直隶,已经过亿了!
浙江、江西、湖广没有那么夸张,但也有七八千万,这四个省加起来已经是大明一多半人口了。
朱慈亮还都北京之后,北直隶飞速发展,人口也突破了六千万,北方其他省份就很一般了,尤其是山西、陕西、四川或遭天灾,或遇兵祸,三省加起来,却还不足五千万。
除此之外,云南、贵州、广西三省人口本来就少。
其他几省,像山东、福建、广东等,倒是中规中矩,所以人地矛盾比较严重的,主要是南直隶、浙江、江西等地。
一个月后,朱慈亮正式下旨——
全国大游行!
从北直隶开始,境内人口分为均分为二十八份,北直隶只留一份,其余全部迁入南直隶及其他二十六省,每省一份。
这件事儿,可不容易。
所谓故土难舍,要让承平四十年之久的百姓背井离乡,去南直隶倒还罢了,还要去西域,去乌斯藏那些蛮荒之地……
那不是要命么?
朱慈亮在三年前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就遭到了内阁的剧烈反对,但他并没有妥协,你们懂个屁!
这只是第一次,将来大明百姓还要继续搬迁到更远的欧罗巴、北美、南美、大洋洲、黑非洲……
这点苦算什么?
三年之内,打造了一百万辆马车,残存的八百多万倭奴被集中起来,赶往北直隶,在破虏军的监督下,一县、一府挨个搬迁。
不管你愿不愿意……
倭奴们带着手铐、脚镣,膝行上前,磕头如捣蒜,而后扛起人就往马车里放,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若是这样还不搬,太监们就要发飙了!
手起刀落,倭奴顿时身首两处,血流了一地,人都死了,还在那鞭尸,扯着公鸭嗓骂道:
“让你们办事不利……”
百姓们都傻了,你是不是杀错人了?
不肯走的是我们好么?
一旦有人问,公鸭嗓们顿时换了张嘴脸,和颜悦色的说:
“陛下说了,一定要对百姓以礼相待,决不能粗暴。只是君无戏言,您老人家要是不搬,这群倭奴,怕是都活不成了……”
这话说的!
我搬还不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