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召唤天山童姥 > 第三百八十七章 兵戈再起,北击蒙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八十七章 兵戈再起,北击蒙古

朱慈亮横空出世,于成龙的命运也改变了。

自中华二年,天下承平,朝廷按“新税法”分发土地,于成龙家里日子好过多了,老爹也没有生病,随着各地官学开始普及,便于农闲时潜心读书,于去岁中举。

今年应院试,居然一举夺魁!

殿试成绩出来之后,考官们都松了口气,好歹没让柳如是压天下士子一头,要不然真没法说理去了……

一个妓女,中状元?

真真羞死人了!

对于成龙,朱慈亮是有些印象的,后世茫茫辫子戏中,于成龙都是一个清正廉洁的正面形象。

这样的人中了状元,也算是名副其实。

榜眼叫李仙根,是吕大器的外孙,《蜀语》专家李实的儿子,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于成龙能比他分高,实属侥幸。

柳如是,只是探花,也很神奇了好么?

前三甲考大明师范学院,自然如探囊取物,但朱慈亮现在缺官,于是效仿姚启圣例,劝于成龙放弃了大明师范学院,选择大明行政学院作为官场的起点,至于李仙根……

没听说过!

便和柳如是一同进了师范学院,恰好这一年徐灿、叶小纨、商景兰、夏淑吉四位首届“名媛”也毕业了。

照例,该入县学任职。

然而皇帝朱慈亮又别出心裁,让她们四位“名媛”在北京城创办了“大明第一女子学院”,只招收六岁以下女童,从开蒙开始,逐步教授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琴棋书画……

徐灿、叶小纨、商景兰、夏淑吉任第一届教授,院长由大明银行行长冯蘅兼任,起点很高,因为皇帝说了——

这只是开始!

大明,将会有一千所女子学院!

恍恍又是三年……

十年与民休戚后,朱慈亮又要开始征伐了。

这些年来,大明文风鼎盛,武举也渐渐走上正轨,除破虏军以外,其余诸军都渐渐换上了新鲜血液,普通士卒皆是各地“壮士大比”中选出来的“壮士”,老兵们光荣退役,带着皇帝赐下的两个高丽美人和三年饷银,在肥沃的辽东大地上扎了根儿。

各部低级军官,是清一色的军事学院毕业生,中高级将领分批次进入大明军事学院深造,像黄闯子之类,不学无术的高级将领,着实留级了好些年……

除破虏军外,大都督府已对各军进行完成整编,下设五军:

破虏军、天策军、骁骑军、神机军、和海军

诸军皆按新式编制,其中:

破虏军左都督东方不败,仍然只有三万太监,各配一柄长剑,两把手枪,不过太监们“辟邪剑法”已经大成,几乎没有用手枪的机会。

天策军左都督萧峰、右都督郭靖,辖三十万人。

骁骑军左都督常遇春、右都督李过,辖二十万人。

神机军左都督吴领军、右都督罗虎,辖二十万人。

经鄂尔多斯等牧场的努力,让七十万大明儿郎人手有了三匹战马,而大明军械厂,则为三军将士装备了清一色的后装线膛步枪,甚至还有重机枪和野战炮!

海军左都督文泰来、右都督郑芝龙,辖东海、南海两支舰队,战舰、水兵仍在补充之中……

中华十三年,三月初一。

皇帝朱慈亮在北京阅兵,之后下令大军开拔!

天策、骁骑、神机军分别从察哈尔、科尔沁和建州攻入,艺高人胆大的破虏军,则孤军深入乌斯藏都司探路……

这是一场热兵器时代对冷兵器时代的降维打击!

七十万武装到牙齿的战士,仅仅用了三个月,就已经犁庭扫穴,越过外兴安岭,在贝加尔湖畔饮马。

中华元年夏,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第一任沙皇米哈伊尔病逝,年仅十六岁的阿列克谢继位,为阿列克谢一世。

此人在位期间,俄罗斯帝国虽然已经摆脱“混乱时代”三十年,但是在总体上仍然萎靡不振,隐患四伏。

北方:

强敌瑞典占领着从普斯科夫·诺夫哥罗德一线以北、波罗的海沿岸的大片土地,牢牢地控制着通往欧洲的商道。

西方:

世仇波兰立陶宛王国,占领着斯摩棱斯克为首的一系列重镇,时刻威胁莫斯科,西南是藩属于波兰的乌克兰,来自乌克兰大草原上的哥萨克骑兵时时侵扰。

南方:

几个世纪内无数次侵袭俄罗斯的土耳其藩属克里木汗国。

好巧不巧,俄罗斯帝国正在打仗!

中华九年五月,俄罗斯帝国十万大军在北线,分北、中、南三路向白俄罗斯和斯摩棱斯克地区的波兰帝国发动进攻,不仅收复了俄罗斯西部的失地,而且占领了第聂伯河和西德维纳河之间的白俄罗斯地区和部分立陶宛地区。

这段时间,波兰·鞑靼联军已经展开反攻,阿列克谢一世有些遭不住,压根儿没工夫关心冰冷荒凉的西伯利亚……

恰好,朱慈亮也没打算这么早北扩。

战报传来,皇帝下旨:

其一,文泰来率东海舰队北上,攻占库页岛。

其二,天策、骁骑、神机三军改道向西,肃清漠北蒙古。

其三,堵胤锡率二百万苦役北上,会同被三军征服的蒙古俘虏,从辽宁往北,一路筑城、修路,直抵外兴安岭。

这十年来,漠南蒙古已经快被破虏军折腾光了,剩下的小部落为了躲避这群恶魔,已经纷纷北迁。

漠南,几乎空了!

漠北蒙古,又称为喀尔喀蒙古,崇祯十一年曾派使到盛京,向皇太极呈表称臣,献上“九白之贡”,即每年进贡白马八匹,白骆驼一头。皇太极大喜,他曾打算参照漠南蒙古设四十九旗例,在漠北亦设若干旗,不料突然病死,而未推行。

结果,喀尔喀蒙古在崇祯十三年与卫拉特四部会盟于塔尔巴哈台,缔结《蒙古卫拉特法典》,联合一致地对抗满清。

这十年来,喀尔喀蒙古各部见大明气势汹汹,先灭了满清,又把漠南蒙古折腾得不轻,于是纷纷遣使称臣,但朱慈亮不同意,命鸿胪寺好生接待,然后带回话去——

洗干净脖子!

身为被元朝祸害了整整九十年的华夏子民,好不容易才被老朱救出苦海,怎么可能好了伤疤忘了痛,容忍蒙古各部称臣纳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