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召唤天山童姥 > 第三百五十七章 快跑啊,天策军来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五十七章 快跑啊,天策军来了!

朱棣之后的继承者们,都没什么战略眼光。

所以,两百多年来,对大明而言,【辽东】就是辽东都指挥司所辖的疆域。

望北往东,则都是蛮夷之地。

鉴于此,朱慈亮第一步作战计划,也只到这里。

恰好,皇太极建国之后,整个女真部落南迁,形成了以盛京(沈阳)为中心的政治、经济体。

收复此处,满清就基本上被灭了!

至于萨尔浒以北的广袤疆域,则是下一个作战目标。

女真,分为三个部分。

大明初期,女真人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

当然,这并不是三个部族的真实名称,而是明朝根据当时各种女真部族生活的地域而命名,其实女真人主要以渔猎为生,分布地域广大且松散,而且常常迁移,这个命名,一开始就很笼统。

建州女真,是努尔哈赤本部,所以大明又把女真称为“建奴”,其实建州女真的历史,要一直上溯到北宋时期,那时正是金国完颜部(金朝核心统治部族)的附庸五国部。

所以,努尔哈赤建国,也叫金。

元末明初,建州女真中三个女真万户分别在胡里改部酋长阿哈出、斡朵里部酋长猛哥帖木儿带领下,向东南迁移归附明朝。

老朱很高兴,就在辽东都指挥司以北,设置了三个地方军事行政机构,用以安置这些女真部落,分别是:

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

从此,这个地方的女真人,便被称作“建州女真”。

而海西女真主要分布于松花江东到黑龙江的广袤疆域,后来发展为叶赫、哈达、乌拉、辉发四部,奴尔哈赤崛起的时候,以叶赫为首的九部联军被打败,及至万历四十七年,被吞并。

至于野人女真?

这个侮辱性的名字,自然是明朝的士大夫取的,当时建州女真已经被视为蛮夷,好歹他们还受朝廷约束,而海西女真,就更“蛮夷”一些,因为他们不服管束。

所以,更往东的苦寒之地,女真人分布越发松散,甚至没有形成像海西女真那样的部落联盟,那当然是“野人”了!

野人,大明不要,努尔哈赤要。

努尔哈赤太缺人了,兼并海西女真之后,就屡屡发兵攻打野人女真。

倒不是为了抢土地,而是纯粹的劫掠人口,这些彪悍的野人女真部族的战士,是上好的兵员,满清历来都把他们作为各部先锋,还有个威风的名字——

披甲人!

皇太极时期,整个辽东都指挥司已经丢得只剩下辽西走廊最南端的宁远、锦州等几座孤城。

在这个过程中,建州、海西女真渐渐丢弃了寒冷、贫瘠的故土,完成了以沈阳为中心的大迁徙,而野人女真,被努尔哈赤掳走了十余万,剩下的都逃进深山老林,没几个人了。

所以,朱慈亮也不贪心,收复辽东都指挥司就收手。

时间在流逝,郭靖所部一直按兵不动,但萧峰那边的包围圈,却渐渐收紧了,到了七月初,已经收复了辽阳一线,进逼盛京!

鞑子慌得一匹……

由于派往科尔沁、察哈尔草原求援的使者一直音信全无,洪承畴终于发现了问题,派出兵马一试探,顿时眼前发黑,手脚冰凉。

再这么等下去,直接就成饺子馅了啊!

在皇太后娜木钟的主持下,满洲各部终于组织了一场像样儿的朝会,洪承畴义正辞严的通告了眼下的恶劣形势,八旗各部的丘八们顿时就炸了锅,吵吵嚷嚷要回老家……

娜木钟不想回建州,她毕竟倾向于回科尔沁,洪承畴也是这个意思,建州早没人了,回去既无法补充兵员,又得不到补给,只要大明追上来,仍然是死路一条!

但是,八旗各部却不这么想。

回建州,各旗旗主仍然是说一不二的主儿,但到了科尔沁草原,寄人篱下,谁知道会不会被那些白眼狼吞并!

洪承畴磨破了嘴皮子,意见仍然无法统一。

最终,还是裂开了:

正黄、镶黄两旗被说服,同意保着娜木钟和小皇帝,同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一道去科尔沁草原,而剩下六旗则去建州。

分头突围!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么……

郭靖麾下,有“江南七怪”、“全真七子”这些高来高去的武林高手,对天策军而言,整个鞑子朝廷,都是透明的。

那边刚开始收拾包袱,郭靖、萧峰就先后得到了消息,甚至连鞑子分头突围的路线,都清清楚楚!

这能逃到哪儿去?

七月十六日,满清皇太后娜木钟抱着小皇帝,与文武百官坐上马车。

恨不得把整个盛京城都搬空!

车队绵延十里不绝,伴驾的是满洲正黄、镶黄旗,蒙、汉八旗共计十三万人马。

洪承畴忧心忡忡,派出去的探子,都是肉包子打狗,一个都没回来,这让他有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感觉,犹豫再三,还是去找娜木钟。

跪在地上,泣血启奏。

娜木钟在当林丹汗的老婆时,就掌过兵,倒是也有几分见地。

俩人商量了一会儿,便让两旗汉军先行探路。

行至蒲河,汉军旗派人回报,说蒲河以北并无敌踪,距蒲河十里的新城堡也安然无恙,娜木钟松了口气,便命全军渡河。

洪承畴虽然隐约觉得不妥,却又没什么把握。

一过蒲河,往北再无水道,一条坦途,直奔科尔沁草原。

按洪承畴的经验,既然探子回不来,则前方必有明军,而最佳的伏击地点,就在蒲河北岸,半渡而击才是上策。

可是,人呢?

又走了三十余里,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赫然在望,娜木钟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

正在这时,“哒哒哒”的马蹄声响起,洪承畴手搭天蓬,极目望去,却见夕阳的余晖下,一队汉旗军丢盔弃甲,狼狈而来!

洪承畴大惊失色,急令前部兵马扎住阵脚。

那群溃兵已蜂拥而来,竟然并不归于阵中,反而拼命抽打着马屁股,远远的绕开他们,直往盛京而去!

洪承畴心一沉,正待派人拦截,而后续又有大量溃兵冲来,这次倒是有管事的说话了。

一边跑,一边高声大喊:

“快跑啊,天策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