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中,人声鼎沸。
大街小巷,但凡空阔些的地方,都在公审“贪官污吏”,百姓们苦“拷掠”久矣,一旦李过把“拷掠”的黑锅甩到这些文臣身上,他们哪里还管什么真假?
稀泥、狗屎、石头疙瘩先来一波!
臭鸡蛋、烂菜叶子什么的,倒是没有,西安城里的百姓,早已一贫如洗,有那些玩意儿,还不紧着祭五脏庙么?
四门洞开,李过已经出城了。
高一功、袁宗第、李来享三人是他的铁杆兄弟,田见秀、刘芳亮、谷可成、刘希尧、刘体纯、辛思忠六人,又早已打过招呼,大顺八成兵马,都在他们十人手中,整编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
剩下那些将领,谁敢说半个不字?
中军大帐。
一场会议刚散,众将纷纷领命而去。
朱慈亮和谢逊便悄无声息的潜了进来,李过抬头一看,立即拜倒道:
“末将李过,参见陛下……”
“免礼!”
朱慈亮将他扶起来,笑道:
“李兄果然是绝世良将,举重若轻,兵不血刃便将这泼天大功收入囊中,自此威名远扬,流芳百世啊!”
这话说得,李过都有些脸红了,讪讪道:
“末将不过依计而行,全赖陛下庙算无双,未雨绸缪……”
“少拍马屁!”
朱慈亮笑骂道:
“说正事儿,这位英雄叫谢逊,人称‘金毛狮王’,武功盖世,韬略、学识,也是一等一的人才。以后就给你当保镖了,你这个靠山王,眼下可是众矢之的,大明的豪门、大顺的旧部,都恨得不得把你生吞活剥,但有谢兄,可高枕无忧了!”
“谢陛下隆恩!”
李过恭恭敬敬的行了个大礼。
一见他这模样,朱慈亮顿时就回过味儿了,佯怒道:
“李兄,我一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谢兄确实只是保镖,而非监军,你若这么想,可真是伤我的心了!”
“末将不敢!”
李过汗颜道:
“陛下待末将,犹如亲兄弟,末将岂能有小人之心?”
朱慈亮哼了一声,道:
“最好没有,我若不是看中你的人品,早就给你种下生死符了,还用得着派人监视你么?”
顿了一顿,正色道:
“不说这些了,陕西各府空虚,破虏军旬月之间,便能收复全境。你有什么打算,随我回北京,还是?”
李过双手抱拳,毫不犹豫的说:
“但凭陛下差遣!”
朱慈亮点点头,揶揄道:
“给你个弼马温做,嫌不嫌小?”
《西游记》早在万历年间,便已经传刊天下,经过数十年发酵,便连李过这种没什么文化的,也知道“弼马温”的鼎鼎大名。
闻言不由一愣,忽然醒悟,欣欣然道:
“陛下,是让臣取河套?”
大明缺战马啊!
立国之初,朝廷设置了一些专门的机构养军马,太仆寺作为驯养军马的主要机构,在各地都有马场,是军马的主要来源。
但是,战马消耗太大了。
尤其到了万历之后,动辄数十万军队就没了,战马自然也就没了,骑兵死后,战马还能回来的现象,只存在于影视作品中。
所以,民牧军马也开始补充了。
但是养马太费草料,养马的民户,负担就特别重,很多民众因为被分摊养马任务,家里越来越穷困,最终无法维持正常生活,只能逃户做流民,这一来源也是杯水车薪。
至于茶马贸易,随着三边吃紧,早就消失了……
所以,不仅崇祯缺战马,朱慈亮登基以来,也苦于无处补充战马,二十万天策军,也才三万骑兵,而破虏军和神机军,到现在为止,还凭两条腿在跑呢!
说起战马匮乏,不得不提老朱的不肖子孙们。
每到缺马的时候,皇帝们往往垂死病中惊坐起,仰天长叹——
踏马的,我家的河套呢?
大明也曾经拥有广袤的北疆,那时候“几”字型的黄河弯怀里抱着的鄂尔多斯高原,还是大明的心腹之地,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成吉思汗的子孙不敢弯弓而抱怨。
在贺兰山以东,阴山以南的河套平原,水草丰美,人称“塞上江南”,那里有庞大的马场,还有奔腾如洪流的剽悍战马。
但是……
这些地方,早就被老朱的不肖子孙弄丢了!
老朱得天下之后,施行“诸王靖边”的政策,先后分封北平燕王、大宁宁王、太原晋王、大同代王、广宁辽王、西安秦王、宣府谷王、甘州肃王、宁夏庆王、平凉安王、开平齐王、沈阳沈王、开原韩王等十三个塞王分布在从东北到西北的漠北边防线上。
因为他们拥有三个护卫军权,镇守着边塞,故称之为塞王。
每个王府约配备三个护卫指挥使司、二个围子手所、一个仪卫司,约有万余人,以老朱的设想,有这些塞王拱卫边疆,中原应该是高枕无忧了,如果出息一点……
都像朱棣一样,能主动出击,偶尔骚扰一下残元,掠夺一些牛羊、马匹,还能反哺中原,大明怎么会缺马?
老朱,想的太美了!
一场土木堡,大明的精气神都没了。
土木堡之变后,趁着大明边境空虚,鞑靼部的蒙古诸部先后入居鄂尔多斯地区,最终占据了河套,“大明战神”的继承人们,也曾以此为耻,多次用兵“剿套”、“搜套”、“复套”。
然而,收效甚微。
大明最精锐的军队,已经在土木堡损失殆尽,后来的游行队伍自然打不下来。
到了成化年间,这些不成器的东西——
还不想打了!
延绥巡抚左副都御史余子俊上奏说:
到成化八年,屯驻延绥征套的士兵已达8万,一年之内就需粮银94万,草银60万,运粮运草又得耗银825万,而这样的巨资耗费,却不见成效,蒙古诸部反而在河套内的势力越来越大。
食之无味,弃之不可惜。
因此,他上书请明廷在河套南部筑墙建堡,设一道防线以御蒙古,明宪宗准奏,余子俊便乘满都鲁部等出套之机,动用了四万役军,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修起一条东起清水营(今陕西府谷),西抵花马池(今宁夏盐池)延袤千七百七十里的边墙,任由蒙古诸部入居河套。
这就是臭名昭着的——
大明弃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