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武侠修真 > 乾心论道 > 第二百八十三章 兆未明管辂答卜辞(3)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八十三章 兆未明管辂答卜辞(3)

管辂笑眯眯的,容貌虽丑,笑起来却也和善。

孙邕本就与他关系不错。

做为能够被卢毓举荐,参与到为《论语》历代训注做集之事中的人,儒家学问不可谓不深。

但在能够仅凭《易术》,便成就大修士的管辂面前,孙邕不钦佩都不行!

《道德》、《易术》,这两部先师着述,都是不涉及丝毫具体的修行法门的,其中所载,是二位先师对自家的“道”的认识与阐述!

寻常修士,别说凭着《道德》、《易术》修行了,就算是用这两部书,参照现成的修行法门,为修行法门做指导,都是相当大的挑战,非要学问精深、境界高明的大修士不可。

而像管辂那样的,不说是古往今来绝无仅有,也是中古以后,有记载流传至今的唯一一个。

但凡是稍稍用心于学问的儒家修士,见到管辂,无不对他先敬三分。

管辂却也是脾性温良,与谁见了都是温和谦恭相交,因为他精于卜算的名声在外,许多人一见他就向他求卦,他也从不推辞,每每随口应答,而后无不应验,由此名声越来越大,交好的朋友也越来越多。

孙邕与管辂之间,便是如此。

“愚兄算得什么良禽,公明戏谑了。”见过礼,孙邕不以为意地朝管辂摆手说着,话语间满是萧然:“向日曾得公明卜辞,断我居乡野以终老,如今果然将要应验。”

管辂听了这话,只是笑笑,并不接言。

孙邕自是知晓,自己此次再度拒绝何晏,第六次贬官肯定就要被彻底赶出朝堂了,但这也是他自己所求,没什么好多说的。

倒是荀融才刚刚步入仕途,想到这儿,孙邕忽而道:“难得与公明相遇,伯雅何不问上一卦?”

荀融听了却只是拱手摇头,道:“前闻公明先生曾与长社钟稚叔谈易,公明先生卜得钟稚叔生辰,钟稚叔不敢更卜死日,在下虽不敏,亦不敢以生死付先生。”

孙邕顿时愕然。

关于旁人求取管辂卜算的传言非常多,但不让管辂卜算的,先前却只有长社郡钟氏的钟玉一人。

往常说起此事,大多数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管辂卜算的神妙之上。

此刻再经荀融一说,孙邕才终于察觉,像钟玉、荀融这样,能够不为“得知未来”所动的人,又是何等难得!

管辂似是早已料到了荀融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根本没有丝毫意外,仍旧是笑眯眯的,对着荀融、孙邕点点头,道:“清逸之气既已得振,吾不复滞矣。何平叔见召,就此别过!”

言罢,管辂拱手而去。

只是他最后的话,颇有些似明似不明,孙邕一时也难品出其中含意。

见管辂已是去了人群当中。

孙邕便也不再想他,仍旧与荀融谈论学问。

荀融也完全没把刚刚管辂主动相见的举动放在心上,如今何晏势大,体用说极受追捧,刚刚在魏国得以推行十年的形名说,随着曹广骤然驾崩,竟是转眼间就有了转入衰颓的迹象。

毕竟,就算朝廷再怎么掩藏秘密。

以形名说得来的法力难以如臂使指也是事实,每一个通过形名说获得了感应以上法力的修士,都能明确感受到。

曹广的真实死因,朝廷中有数的几个人不说,不意味着下面的其他人不会自行猜测。

正因此,何晏近来才会越来越受推崇。

毕竟,没有哪个高官显宦在身的大修士,想跟曹广一样,死得不明不白。

荀融这坚持形名说的修士,已是许久没有遇到能够畅快交谈的同道了。

故而,他与孙邕,都有心与对方结交,话题自便不会缺少。

像是焦县那边,可不止是一个司亮被审,据称那位县守还审了两位神只,虽说那两位神只俱非朝廷敕封的正神,不过是山野毛神,但县守审神只之事,也可算是一桩奇闻了。

说起这事,荀融又称赞一番,言说那县守毛绽以大魏刑律匡正神只行止,可称得上是“名实”之论的又一次开拓,从以前的限于朝廷、百姓,又开拓向了神只,乃至幽鬼,这或许能够成为形名说再进一步的重大契机。

唯一可惜的是,荀融不是当今朝廷主事之人,就算他看到了其中关要,也无法左右朝廷决断。

却说那边管辂来至人群之中,便见在场的朝廷要员当真不少。

领侍中何晏自是不必说。

其下左尚书邓飏、右尚书丁谧、司隶校尉毕轨、雒都令李胜、大司农桓范等等十余人,都是当今大将军所信用之人。

见得管辂来到,周边官职稍低之辈纷纷让路。

何晏也不起身,直接招呼着令管辂自行落座。

因着管辂容貌丑陋,虽然他卜算精妙,修为高深,可是与他相交之人却很少有对他特别恭敬的,与他嘻笑玩闹,他也不恼,如此就更是没有什么威严可言。

何晏举动轻佻,管辂果然毫无所觉一般,笑着应了,左右一看,直接去了面色沉凝的桓范身边跪坐。

待管辂落座,何晏等人便继续商议刚刚他们的话题。

“大将军心慈手软,司亮乃司帅、司旦幼弟,若能强令那焦县令将之处决,定能使司氏举动失措,这般好的机会,错过了何等可惜!”

“罢了,大将军不肯,我等又能奈何?倒是那焦县令,且派人暗示他一番,他若知趣,召他登朝亦无不可!”

“不错不错,此事可行!届时即便我等领会错了大将军意图,那亦是焦县令之过错。”

几人七嘴八舌,说的也正是焦县、司亮。

他们这些人恨不得司亮立刻就死,但那边毛绽审理,却是按照曹魏律令,士族杀死自家部曲仆从,罚金罚粟,没有说偿命的。

毛绽虽然知晓,若要陈仲满意,肯定是判司亮以命抵命才行。

可是毛绽早已绝了凭自身之力修行上进的心思,如今他是朝廷官员,总还是要按照朝廷律条做事,故而关于司亮的问题,他干脆上奏等待朝堂决断了事。

何晏等人,正是为此而议论。

管辂听着,颇有些心不在焉,却于目光流转间,悄悄传音桓范问道:“太府列座不发一言,却不知有何见解?”

桓范垂着眼睑,可见得眼珠微微转动,而后便又恢复了古井无波之态,只传音回答:“焦县敕野神姚娘子为正神,此事或大或小,愚以为亟当议论,奈何此辈视若无睹,公明善卜,何不占断一二,此事于朝廷、于天下,休咎何如、太平何如?”

管辂笑得好像不以为意,复问:“于朝廷乎?于天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