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史上最强大学 > 二一〇、随便看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徐生洲半开玩笑地说道:“既然胡教授有吩咐,那我就拿出毕生功力,好好看看这些论文!”

胡元科吓得神色一变,连忙说道:“我刚才是开玩笑的,不必当真!你随便看看就行。”

好家伙,差点引狼入室!

江湖传闻,自从徐生洲这小子当上《数学月刊》青年编委之后,还没有一篇论文在他手上直接录用的,最好的结果是“小修”(minor Revision),百分之六七十是被给出两三页的修改意见,或者直接删改的亲妈都不认识,然后要求“大修”(major Revision),其余的直接建议“退稿”。

《数学月刊》主编马平川私下开玩笑说,要是所有编委都像徐生洲这么搞,杂志要么没人敢投稿,要么大踏步跃进ScI二区。

没人敢投稿,自然是句玩笑话。

只要有论文考核指标,只要它还在中文核心期刊范围内,就不愁没人投稿。

据说现在有些聪明人,干脆托私人关系把自己论文投到徐生洲手中,等拿到修改意见之后,再认真改改,直接改投国外ScI二、三区的期刊。成功率还特别高!

但话说回来,徐生洲这小子的眼光确实非常独到。他亲眼所见,兰大物理系副主任薛壑都被这小子问得落荒而逃。就国内的理论物理学博士生水平,99%比不上薛壑。这要是让他来挑刺,恐怕桌上这几本论文有一个算一个,个个都得是c(较大修改后重新送审)或d(不同意答辩)!

我胡某人的名声还不得臭大街?

徐生洲哭笑不得:“我就是开个玩笑。”

“打住!谁还不知道你‘徐一问’的赫赫威名?”

徐生洲妥协道:“好吧,那我就随便看看。”

几本论文都是理论物理学科的,主要以统计物理与复杂系统为主,也有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引力理论与宇宙学等方向,看得出来,胡元科教授涉足的学科领域还是挺广的。

徐生洲关注理论物理学科,既是绸缪已久,也是机缘巧合。

说“绸缪已久”,是因为他很早以前就考虑过神州科技职业学院未来的路怎么走。第一步肯定是“升本”,接下来应该是“改大”(学院改名大学)、“申硕”(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至于“申博”(申报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可能是有生之年了。

学院改大学,在米国人看来可能只是无谓的字词游戏,像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佐治亚理工学院校名用“Institute”,达特茅斯学院、威廉与玛丽学院、波士顿学院校名用“college”,丝毫不逊色于那些名为“University”的同行。但在国人看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所以“必也正名”,好像不叫“大学”就低人一等,出门见面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何况在当前教育体系内,大学和学院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层次!

就比如学科门类,学院只要求应拥有1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大学则要求拥有3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

徐生洲的着眼点也正在此。

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从来都不是校领导拍拍脑门就能决定的,至少对于地方普通院校是如此。它既要考虑你的师资配备,也要考虑所在地区的学科布局,还要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同时你自己也要考虑学校的学科建设,因为国家有规定,每个主要学科门类中的普通本科专业要覆盖该学科门类3个以上的一级学科,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徐生洲的设想,是把学校建成以文理基础学科和应用技术教育齐头并进的高等院校,所以他想瞄准3个学科门类来努力:

首先是人文学科。

学校已经将商务英语专业为英语专业;再依托《永乐大典》正本和《文汇阁四库全书》,办好汉语言文学专业;再加上金泽河、严长寿、黄柯3位历史学长江学者,办好历史学专业;依托收藏的40幅中外名画,结合学校旧有的动漫设计专业,办好美术专业。这算是文科基本盘。

其次是工科。

这是学校整合紫金信息职业学院、雨花理工职业学院、三江职业技术学院、钟山财会职业学院等多家兄弟院校后留下的班底,诸如软件技术、网络工程、汽车运用与维修、土木工程等等。听着感觉不入流,其实就业还凑合,很多考生也愿意报,所以就暂时留了下来。徐生洲想等什么时候腾出手来,把这几个专业好好规整一下,把它们作为应用技术教育的基本盘。

第三是理科。

依托裂银杏树和陈康彦的相关研究,办好生物专业,以后还可以扩展到药学方向。依托杰青肖和平,简文桐,还有自己,可以适当发展数学专业,——但规模一定不会很大,没办法,数学太靠天赋。以最低录取分数线招进来的学生,99%都不适合学数学,要是按照国家的专业课程标准,保准个个都得“自挂东南枝”,不是挂在高树(高数)上,就是挂在代树(代数)上。到最后只能是大放水,搞得积分不讲测度、微分不讲流形、代数不讲范畴、几何不讲同调,完全就是个假数学系!

如此以来,理科还缺少一门。

徐生洲曾想过,既然已经开办了生物专业,干脆在“生化环材”四大天坑里一条道走到黑,再搞个化学专业或者材料专业。每个专业挖2个杰青优青,再招聘30位左右的博士,花费不超过1个小目标,应该就可以勉强撑起架子来。后来想想,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实在难以解决,不能误人子弟,这才作罢。

在这个时候,他也考虑过成立物理专业,最后同样以不好就业而搁置。

不过他转念一想,成立物理专业确实为时过早,但可以未雨绸缪先成立一个物理研究所,最好是研究理论物理的,有道是“理论物理学家费纸,实验物理学家费钱,理论实验物理学家费米”,成立理论物理研究所是“惠而不费”。等时机适宜,再成立物理专业。

这个念头在他脑海盘旋许久,没想到机缘凑巧,今天就遇到了理论物理专业的博士生学位论文,而且手里还有5次“真诚的邀请”。

可不是瞌睡遇上了枕头?

他在翻看的同时,也间或使用“中级超凡卓绝的学术眼光”来分辨论文中所蕴含的学术价值,捕捉其中的闪光点。不知是送审的这几篇论文含水量充足,还是自己现在的眼界太高,愣是没发现什么让自己吃不准的东西,系统大爷也是没有任何反应。

直至翻到第六本的时候,徐生洲才发现一点好玩的东西。

因为外审是匿名的,徐生洲不知道论文的作者是谁,但从论文中不难看出,这位博士是跟着导师做重味重子产生、衰变和cp破坏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本身平平无奇,唯独最后一章《结论与展望》中从理论上预言Λb重子的某种衰变道可能呈现出显着的cp破坏,让系统给出亮眼的红光!

有趣的还在于,这个难得的亮点居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至少没有出现在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里,就这么埋没在一顿平庸的论述中。

徐生洲看完全部9本论文,也只有这位作者独得系统大爷恩宠。

他于是抽出那本论文,问胡老爷子道:“胡老师,我能联系这位作者,和他聊聊吗?”

“按照规定是不可以。”

胡元科很好奇什么样的论文能得到徐生洲的认可,接过来很认真地又翻了翻,终于回想起他对这本论文的印象。总体感觉就是中规中矩,虽然作者很努力、很踏实,但只是理论层面的推导和论证,结合已有的实验结果进行论述。由于没有条件进行验证,总体来说更像是谈空说玄。如果没有徐生洲的好奇,他打算给对方一个b(修改后可以进行答辩)了事。

既然徐生洲问了,他当然要刨根问底:“你觉得这论文有什么问题?”

“没什么问题。我就是觉得这篇论文有点意思。”

“有点意思?”胡元科心中千回百转:连徐生洲都觉得有点意思,那就很有意思了!可是,有意思的在哪儿呢?我怎么就没看出来?

徐生洲道:“就是我觉得论文里有些论点应该很有价值,所以我想和作者好好聊一下。”

具体哪些论点有价值,你倒是说呀!

胡元科心里着急,却又不好意思主动发文,等了半天不见徐生洲有下文,只好说道:“原来是这样啊!那我帮你联系一下,看看对方愿不愿意、方不方便。等有了消息,我会第一时间告诉你。”

胡元科心里早已打定主意,等徐生洲一走,第一时间就把自己的博士生、硕士生全都抓过来,好好研究一下这篇论文,看看到底是哪里的论点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