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史上最强大学 > 一九七、研究生复试开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曾奕霖也是读过这本书的,虽然只是粗浅翻了翻最前面的几十页,已经深知其中艰涩。听完徐生洲的考查题目,声音都有些发颤:“一个月?”

“一个月不够吗?”

徐生洲觉得这本书难是难了点,但曾奕霖已经是研三的学生,学了这么多年代数几何,有很好的基础,一个月内看完应该问题不大。

衡平反问道:“徐老师,你看完这本书,用了多久?”

徐生洲想了想:“我还是大四的时候看的,断断续续大概花了80个小时吧。”

因为他用的是从黑系统里兑换的“智慧时间”,所以累计起来不是用了多少天,而是多少个小时。

衡平倒吸一口凉气:“也就是说,一天看8个小时的话,你只用了10天就看完了这本书?!”

“一天看不了8小时。那时候我刚接触代数几何没多久,一般是上午、下午、晚上各看2小时,然后慢慢消化。”徐生洲实话实说道。当时确实底子太薄,就算有黑系统加持,他脑袋也经受不住那么大的知识量冲击,只能看一会儿歇一会儿,“前前后后加起来,估计用了将近半个月。”

衡平忍不住为曾奕霖主持公道:“你大四的时候已经能发‘四大’,就这水平,还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你让小曾一个月看完?你以为大家都跟你一样?”

徐生洲挠挠头:“那,两个月?”

衡平道:“最少得半年!还得是小曾有天赋、肯用功。你知道吗?我在米国的时候听说,有个得过奥赛金牌的留学生,跟着麻省理工的一位大牛读这本书,一年多都没什么进展,最后被迫转校。”

徐生洲道:“有那么夸张吗?你别吓唬小曾。其实这本书也就那样。要不小曾你先试试?”

曾奕霖在一旁瑟瑟发抖。

试试?只怕试试就逝世!

马平川也麻了:“小徐,徐老师,指导学生一定要循序渐进,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因材施教,量力而行,毕竟大多数学生都不可能像你这么天赋异禀。就像小曾,可能在同辈中算是优秀的,但肯定没法跟你相比。所以指导学生,只要在他自身的能力水平之上再拔高一点,就算是教导有方。”

徐生洲直言不讳道:“如果只是培养一个相对优秀的学生,甚至只是想写出一两篇像样的论文,我觉得随便找一位老师指导就行,不必特地来找我。或者按照我的审稿意见好好努力,一篇ScI3、4区的论文肯定没问题,添油加醋熬成一篇硕士学位论文也能说得过去。”

马平川连忙说道:“当然不止于此——”

徐生洲道:“那三篇?五篇?写论文很难,也可以很容易,无非就是指出一条有明确指向的路径。我完全可以给小曾几个具体的题目,甚至告诉他可行的思路,但我想,这种指导对于小曾的成长并无多大益处,甚至不如让他好好读一下这本Gtm52!”

马平川等人不禁瞿然而惊。

曾奕霖咬咬牙:“好,那我试试!”

受人之托的马平川此刻反倒踌躇起来:“小曾,要不你再考虑考虑?”

曾奕霖道:“我已经考虑好了!如果达不到徐神的要求,只能说明我没有学习数学的天赋,那毕不毕业、要不要这个硕士学位,也就关系不大了。”

徐生洲嘉许地点点头:“你有这个觉悟,说明你在思想上已经接近真理王国,下面就看你的行动了。”同时不忘提示他道:“读书,读完并学会其中的知识,只是最基础的第一步。还要透过纸面知识,去触碰并掌握作者的思维方式,这是更重要的。当然,最重要的是把作者的思维方式和所描述的知识点,融化为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只有到这一步,写出的报告才是有灵魂、有意义的!”

曾奕霖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比接班人还重的那种。

马平川叹口气道:“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别的不说,单单你对读书的看法,就胜他人多多,别说指导个硕士,指导博士也完全没问题。有你这样的青年才俊,真的是学校幸甚!数学幸甚!”

徐生洲谦逊道:“我也是跟着成老师、邱老师他们问学,才有这般感悟。”

马平川有心想说,“你的指导方法很高明,但只适合那些智商超群的天才。就像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好是好,可没有大智慧,就会修成野狐禅。而绳解木断、水滴石穿的渐悟法门,慢是慢了点,可每进步一寸就有一寸的益处。对于那些只为了拿个学位、混个职位的普通研究生,还是循规蹈矩更好些”。但他终究没有说出口。

为什么要说呢?

徐生洲能出成果、能发顶刊,就代表学院目前最核心的利益。他虽不是口衔天宪,一言九鼎,但发表的意见看法,院长张安平都得掂量掂量。自己现在是求人办事,何必触他霉头?

衡平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没有放在心上,只是说:“徐老师,这次复试你可要多费点心,要是挑个资质平庸的,我怕他熬不过三年!”

京城师大那么多栋楼,哪栋楼没被学生开过光?

————

不知不觉间迎来了开学,沉寂将近一个月的校园又恢复喧闹和生机。

徐生洲的讲稿日渐充实丰盈,包括科学出版社、本校出版集团在内的好几家公司都或明或暗投来橄榄枝,要求在演讲完之后能出版此书。徐生洲既没有拒绝,也没有松口,因为演讲之后,论文首先要刊登在《Acta. math.》上,至于通俗版如何处置,不烦再等等看。

演讲的事儿也被炒得沸沸扬扬。

京城师大与《Acta. math.》编辑部一方面广撒英雄帖,力邀菲奖、沃奖大佬出席助阵,一方面又要应付那些不请自来的学者,忙得不亦乐乎。连任洪山都被抓了壮丁,整天没有歇脚的时候。徐生洲倒还有机会躲个清净,和衡平一起去参加研究生复试。

说实话,徐生洲对复试还挺好奇的。

跟着衡平走进教室,发现里面已经摆开了阵仗,当面是曲尺形的一长溜桌子,邓国等人已零散地坐在那里;中间放着给考生用的一桌一椅,显得孤单而可怜。墙角上架着2个摄像头,技术人员正在调试。总体来看,就像是公务员面试现场。

见徐生洲进来,除了邓国,熊海文、孔林燕还有研究生院的老师都站起来打招呼:

“徐神好!”

“徐神你出关了?”

“徐老师,你这是百忙之中拨冗参加啊!”

徐生洲笑道:“我以前没机会参加,今天是过来补课的。”

研究生院的老师马上拿出纸笔:“徐老师,这是《保密承诺书》,所有参加人员都要签,麻烦您也签一份。”

徐生洲边签边说道:“感觉有那味儿了!”

那位老师收起《承诺书》后叮嘱道:“待会儿复试的时候,咱们是全程录音录像,有什么意见可以结束之后再交流,现场最好不要讨论,免得有些被刷的学生泄愤举报,说我们徇私舞弊什么的。”

徐生洲点点头:“好的。”

那位老师又小声说道:“校领导和成院士都交待了,如果您有什么中意的人选,复试后再综合考量。”

徐生洲再次点头:“明白、明白,我就是来凑个热闹,只看不说,绝不添乱。”

邓国终于站起身来:“你可不能当观棋不语的真君子。这是咱们教研室第一次招收研究生,能不能打响第一炮,就看徐老师你了!”

徐生洲轻笑道:“我是来学习的,具体掌舵还要看在座的各位老师。”

“真的不参与?”

徐生洲想了想,好像在考场里当个哑口葫芦也不礼貌:“那我就每人问一个问题。”

衡平菊花一紧:“拜托,研究生复试而已,至于那么残忍吗?”

邓国有些疑惑不解:“什么意思?”

衡平连连摇头:“没事、没事,我就随便说说。”

徐生洲问道:“对了,之前不是说咱们教研室只招2名硕士研究生吗?我怎么昨天接到了七八份简历?”

邓国答道:“两方面原因,一是今年考研的学生比较多,听说咱们学校代数几何方向发展得比较好,就有很多人选择调剂过来;另一个也是学院关心咱们教研室,就从其他方向调整了3个名额给咱们。所以,咱们现在有5个名额。你看了简历和材料之后,有中意的吗?”

是的,除了简历,还有材料。

就是之前徐生洲提议增加的几道题目。

为了这几道题目,徐生洲很是花费一番功夫,倒不是说想出的多深、多难,而是想从中看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有没有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也就得让考生有自由施展的空间。

几道题目由浅到深,包罗甚广,想要完成得好好动一番脑筋。但不管他们是自己做的、查资料的,还是求师拜友的,最终都是全部完成,并交到了徐生洲手上。

徐生洲看完之后直挠头。

怎么说呢?

七八个人里面,除了一个叫“文优谈”的还有点意思,其余几个基础非常薄弱,根本就不适合学代数几何。就算学了,顶多也只能像曾奕霖的导师韩成路教授一样,在普及推广、培养人才方面做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