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一个人的抗日2 > 第三十四章 攻防大转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鲁迅先生曾说过: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

华人民族自由党的高层领导或许不知道鲁迅先生说过的这句话,但却深切的感受到举起抗日大旗,自立自强所带来的好处。当然,铁血青年军接连取得胜利,在日军的进攻下巍然屹立,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如果没有对日本鬼子的公开抗争,广大被压榨欺凌,甚至被屠杀的华人可能还在禀持着忍耐的传统和习惯,只好把恨埋在心里。现在,他们多了一个选择,多了奋起而战的勇气,多了对未来的希望,多了尽自己一份力量的机会。

外来的压力能加强一个国家、民族或是集团的凝聚力,日本鬼子的侵略和占领,杀戮和暴虐使得遭到同样悲惨命运的华人们团结起来。在战争爆发前,华人之中有客家与潮洲两大派系,因为利益与地盘之争,相互斗殴甚至仇杀的那段以武力解决生存问题的纠葛,已成为了过眼云烟。他们现在只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日本鬼子,他们只有团结一致,而没有了分裂的本钱。

反扫荡刚刚结束,黄历便召集军队干部,开始布置下一步的工作。主动攻击不是经常的,但骚扰袭击却是不能松懈的。要使日军始终处于紧张状态,要使他们的统治秩序无法稳定。满清入关后汉人的表现,以及日本侵占东北若干年后东北人的表现都说明了这一点,东北的抗日局面始终打不开,很少有人起来反抗,因为占领军很早就建立了稳固的秩序。

但在后来的中国华北和华中占领区,有组织的游击战风起云涌,“治安”从来没能确保,民心倾向抵抗也就成为必然。只要侵略者还没完全退出,游击队就不能让局势稳定下来。一稳定下来民众就不想再乱了,游击队就没有市场了。要想成功驱逐侵略者,游击队一天都不能停止对占领秩序的破坏。

数支精干的武装小队迅速组建,进行了十天短期强化的培训后,渗透入敌占区。他们将进行抗日宣传,并伺机摧毁日本鬼子建立的村镇政权,惩治日奸,破坏敌人的侦察网、情报站和经济配给机关,打击小股敌人,截击敌人的运输队……这与诞生于中国华北敌后抗战最艰苦的岁月中的gcd武工队比较类似,但又不尽相同。

日军依仗装备优势下的兵力相对劣势,只能采取的是区域重点协防,无法有效地对整个占领区实施军事控制。这便给了精干部队施展游击腾挪的空间,这种状况,在中国战场,在南洋战场,都是一样。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游击队能够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

主动发起进攻,占领更多的地盘,铁血青年军现在还力有未逮。但依靠游击骚扰,一点点蚕食占领区,把日本鬼子挤走,还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目标。得到命令的还有拉亚山的沈栋支队,大战没有,小战不断,哪怕一天只派几个狙击手进行袭击,也绝不能让鬼子消停。总之就是零敲零打,让鬼子开始感觉损失不大,但这个数字会慢慢累积。使伤口不断流血,虽然不多,也总有让人失血过多而瘫软的时候。

而且,这样相对温和的发展手段,可能使日本鬼子感觉不到如山般的压力和紧迫感,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等意识到不对劲,想挣扎也浑身无力了。

战争,从来就是考验综合实力的过程。政治、经济、军事,一样也疏忽不得,一样也不能抛下不顾。打仗打的就是后勤,这句话千真万确。军队能够越战越强,这与内政和经济是息息相关的。

从国际大形势来说,瓜岛战斗渐渐进入了高潮,这场物资消耗战,以日本人经受不起延续更长时间的情况下,吸引着日军的舰船、兵员和飞机,这正是日本参谋本部企图避免的那种战役。当东京帝国统帅部意识到已经不可能再为瓜岛的消耗战搜罗到兵员和海军舰船时,已经造成的损失对于日本海军来说不亚于一场灾难。

四万日军在“死亡之岛”上战死两万三千人,联合舰队损失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运输舰共三十三艘,外加数百架飞机。正如它预示了对手的军事素质与实力,瓜岛之战也揭示了日本战争潜力不足的弱点。毫无疑问,随着争夺瓜岛之战的结束,帝国参谋本部被迫采取退却战略,他们的力量消耗得太多了,防守太平洋环形防线的能力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可以说,日本失败的命运现在已是在劫难逃了。

与瓜岛之战几乎同时结束的还有一场发生在新几内亚的战役,美国和澳大利亚军队经过艰苦奋战,击败了堀井将军率领的南海分遣队。热带丛林对于失败者是无比残酷的,残存的日军在撤退途中沦为了一群饿得半死的乌合之众。他们的军装早已烂掉,裹着毯子和麻袋片,光着双脚,蓬头垢面,在泥泞的山道上挣扎着前进,脸上带着一种彻底溃败的惊愕神情。而堀井将军没有活着看见这种战败的全部惨状,他在之前渡河时落水被淹死。

“帝国军队使得美国佬在瓜达卡纳尔岛遭到了惨败,死伤达到了惊人的十万,击沉了包括四艘航空母舰在内美国舰艇百余艘,随后,帝国军队主动撤离了这个没有军事价值的小岛……”

“莫尔斯比港毫无军事价值,帝国英勇的南海分遣队在重创了美澳联军后,完成了佯攻任务,安全撤出了该地……”

黄历脸上带着嘲讽的笑意,伸手关上了收音机,两次惨败,在日本人嘴里变成了空前的胜利,就是在这种不断的“胜利”鼓舞下,鬼子在太平洋上的防线高歌猛退,直到本土落下了雨点般的炸弹和燃烧弹。

日本人凭狂热打仗,靠自欺欺人来麻醉自己和人民;美国佬靠雄厚的工业实力和科学技术打仗,尽管也时常撒谎,但总还不是太过离谱。

在瓜岛之战开始时,“东京玫瑰”便得意地声称,日本兵只要带着奎宁登上瓜达尔卡纳尔岛,不用打仗,美国大兵就得全患疟疾病死。是的,日军占领了医治疟疾的特效药奎宁的主要原料产地——荷属东印度群岛,完全垄断了金鸡纳霜的出产。可惜,他们太不了解美国科学技术的巨大潜力了。一种叫“阿托品”的特效药很快便出现了,它比天然的奎宁更有效。而由于美军飞机舰船的封锁,日军对瓜岛的增援变得越来越困难,反倒是伤亡的日本鬼子中有半数是因为缺药而得病死的。

日历马上就要翻过一九四二年了,由于雨季的来临,在西婆罗洲的战事稍微缓和下来,该地日军缓慢的恢复能力已经预示着他们战败只是时间问题。太平洋战场上由攻转守,使得日军在广大的占领区愈发显得兵力不足,包括中国大陆的战场。有战斗力的士兵和有限的飞机军舰都被调往环形防线的岛屿,阻挡并消耗盟军的反攻作战。其他地方的日军则根本得不到增援,或许,会有一些从本土征召来的胡子兵和少年兵,但这些炮灰已经无法阻挡敌后武装的发展壮大。

经过几个月的休整训练,铁血青年军主力已经恢复了元气,新兵再加上伤愈归队的老兵,三个团已经不再是小团编制,而是都有三个营的齐装满员。所派出的小部队不间断的骚扰游击,既锻炼了队伍,也使日军被迫放弃了很多鞭长莫及的村庄,收拢兵力,确保城市及交通线上要点的安全。而铁血青年军也没有采取太大的军事行动,依旧是坚定不移地在农村渗透发展,慢慢地使日军所占据的点线陷入他们面的包围之中。

地盘越大,影响越大,投奔者越多,根据地就象一块越来越有吸引力的磁石,吸引着有志之士,吸引着热血青年,吸引着所有仇恨鬼子的人们。甚至连苏门答腊的苏岛反法西斯总同盟也派出代表扬万元与周斌与铁血青年军取得联系,并带来了同盟成员为人民抗日军筹募的捐款。

因为打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根据地,能够让士兵适当休整;有相对充足的后勤体系,能够让士兵吃饱穿暖;有相对日本人宽松的赋税政策,让居民百姓能安居乐业;有战前疏散撤离的星洲、三发、坤甸等地华人侨领富商的支持,政务委员会的也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民族自由党也敞开大门,大量招收有识之士。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复杂的环环相扣的过程。从外部看,只是走马观花,看到的只是个皮毛,却领悟不到其中的精髓,更猜不到铁血青年军壮大的源泉和后劲。。.。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