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二百九十章 张辅要去广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九十章 张辅要去广西

武英殿。

朱允炆正在办公,双喜走近禀告道:“皇上,安全局顾三审求见。”

“回来的倒快,让他进来吧。”

朱允炆批阅着奏折,吩咐道。

顾三审走入大殿,行礼后,道:“臣有辱使命,请皇上降罪。”

朱允炆将奏折放在一旁,抬头看着顾三审,平静地问道:“受伤了?”

顾三审并没有惭愧,而是直接回道:“以伤换命,战场上惯用的手法。臣虽打败了郭栾,却一时大意,没有将他制服,致使他撞树昏迷,至今生死难料。”

朱允炆走了出来,道:“郭栾能伤你,说明他本领不错,他想要自杀,你想拦也未必拦得住,这件事不怪你,说吧,他交代了什么?”

“金陵!”

顾三审咬牙道。

朱允炆微微一愣,旋即道:“郭栾是说,幕后的人在京师?”

顾三审重重点头,严肃地说道:“皇上,臣请命取消宫女、太监休假,加强宫禁、护卫盘查,调精兵把守京城城门,微服私访之事再不宜发生……”

朱允炆见顾三审将事态说得如此严重,反而轻松一笑,道:“郭栾两个字,便要朕寝食难安不成?不需要如此风声鹤唳,若暗中的人有能力将手伸入宫中,呵呵,那就让他伸伸看,朕有安全局,有人心,若这还不足以护朕周全,如何防备不一样吗?”

“可是皇上,万一有太监、宫女被挟持,被迫……”

顾三审担忧道。

朱允炆摆了摆手,说道:“放心吧,后宫之内的宫女太监,不是二十四衙门的宫女太监,他们若无法旨,鲜有出宫,又是家世清白人家,无需多虑。至于二十四衙门那边,安全局把好关便是。”

顾三审叩头道:“为确保万一,臣请旨对入宫之人一律严加搜查、盘问,还请皇上恩准。”

朱允炆看着顾三审,点了点头,道:“让女官配合行事。起身吧,你认为金陵之中谁有布局开封府,遥控千里的本领?”

顾三审起身,面色凝重地说道:“在臣看来,目前并无一人有此本领,燕王虽是将才,嫌疑最大,然安全局对其监控最重,燕王并无异动。辽王、珉王与代王又弃了兵权,投身于商,虽有影响,但已没有了势力。”

“其他王爷多是年龄小,又未曾就藩,绝无力量与心智布局开封府。至于朝堂内,尚没有如此人物。臣来路时思虑良久,始终没有头绪。”

朱允炆沉思着。

诚如顾三审所言,京师中的王爷要么是没了兵权,要么是年龄太小,还真找不出来一个既有兵权、又有财力的王爷。

“会不会是郭栾故意误导?”

朱允炆怀疑道。

顾三审吃了一惊,拿不准地回道:“他说金陵二字时,极为真诚、不似作伪,之后便一心寻死,应不会虚假……”

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朱允炆摇了摇头,道:“既然你认为郭栾的话可信,那就让安全局扩大下监控范围,将藩王世子、五军都督府主要官员纳入视野。”

“遵旨。”

顾三审领命。

朱允炆看着离去的顾三审,背负双手,对双喜说道:“燕王躁动,朕降服了。周王谋逆,朕下令抓了,接下来还会有谁?是不是朕太软弱,所以才一个个想欺负朕?”

双喜连忙跪地,不敢言。

朱允炆低估了大明初期的政治复杂性,朱元璋的儿子就没几个好惹的,就历史中记载的,光是变态杀人狂就有四五个,还有几个阴谋家,阴损的很。

原以为自己改变了历史,消除了朱棣这个大威胁,其他藩王就能老老实实了,可现在看来,阴谋这把火一旦燃烧起来,不多准备点水,是浇灭不了的。

朱允炆刚坐下来,准备继续批复奏折,解缙便求见,呈报一份奏折,道:“皇上,前往安南的使臣杨渤回京了,这是他的奏报。”

接过奏报,朱允炆快速扫过,道:“杨渤的奏报与安全局的奏报相悖。杨渤言说安南并无胡季犁篡位,只因陈氏国王病死,胡季犁作为陈氏外甥,被百姓拥立为国王,你认为可真?”

解缙摇了摇头,肯定地说道:“杨勃的奏报是虚假的。安全局调查并未接触胡季犁,而是于安南内外暗处调查所得,而杨勃深入安南,为胡季犁厚待,所看到的听到的只是胡季犁安排的结果。”

朱允炆低头看了看杨勃的奏报,道:“将这份奏报抄录一份,送给占城使臣,看看他的反应。”

“那杨勃?”

解缙问道。

朱允炆看着解缙,道:“他只给了你奏报,却没有给你胡季犁的国书,自然是想要入殿奏报,既然如此,那就召他入殿吧。”

解缙面色一变,连忙跪道:“是臣疏忽。”

朱允炆摆了摆手,道:“坐一旁等吧。”

杨勃尚未到,御用监少监王钺匆匆入殿,对朱允炆奏报道:“皇上,中央钱庄兑铜风潮猛过昨日,只一个上午,四处钱庄便兑出十八万铜币,再这样下去,钱庄的铜钱怕要见底了,主事提议加以约束,再关停两个钱庄……”

朱允炆皱眉道:“不可再关停,继续兑换!”

“皇上,再如此下去,怕支撑不到明日午时。”

王钺担忧地说道。

朱允炆拍案道:“继续兑换,铜荒铜荒,朕就不信解不了!解缙,稍后周知百官,下午开朝会。”

解缙清楚朱允炆开朝会的目的,眼见朱允炆在气头上,也不敢违背,只好答应下来。

杨勃至,跪拜后,拿出了胡季犁的国书,道:“胡氏深得民心,加之陈氏已无后人,故此为民所拥,成为安南国王,并无篡位谋朝之嫌。胡氏亲书朝廷,一为陈明事实,二为宗藩请封。”

双喜接过国书,转交给朱允炆。

朱允炆看过之后,不由暗暗感叹胡季犁是个人才,在演戏、撒谎方面,丝毫不弱于朱棣,历史书都记载了的,你丫的再演戏有啥用?

谋朝篡位就是谋朝篡位……

只不过,陈氏还没死绝,现在还不是拆穿胡季犁的时机,自然也不能处置杨勃。

朱允炆欣慰地对杨勃道:“你出使辛劳,又查明了安南真相,是有功于朝廷的,且下去休息,朕不会忘记属于你的赏赐。”

杨勃欣喜道:“君之命,臣万不敢懈怠。”

解缙见杨勃走了,才疑惑地对朱允炆道:“皇上,杨勃虽带来了胡氏国书,然奏报明显是虚言,不处置已是格外开恩,如何能嘉奖赏赐?”

朱允炆微微摇头,认真地说道:“虽说杨勃带来的消息不真,但大明需要这一份虚假的消息。这是我们暂时不卷入安南纷争的有力证据。”

解缙恍然。

朱允炆并不打算此时直接插手安南与占城之间的纷争,而是在等待更好的时机。

“告诉占城使臣,安南已收到大明敕令,会安分守己。”

朱允炆握着安南国书,说道。

解缙重重点了点头,说道:“依安全局调查,占城实力尚在,即便安南大举进犯,也不至短时间内有覆国之危。而安南胡季犁篡位不久,也需要耗费精力整顿国内,巩固地方,短时间应无瑕南下。那我们便坐观其变,徐徐图之。”

朱允炆笑道:“我们有的是时间慢慢筹划,只是还差几个合适的人选。朕听闻张玉有个儿子名为张辅,颇有将才,徐辉祖几次推荐此人,你以为如何?”

解缙面带惊讶之色,朱允炆什么意思?差几个合适的人选,转而就说到张辅?莫不从他想让张辅带兵南下,平定安南?

“张辅之名臣是听过的,只不过此人并没有作为主帅,且缺乏历练,若要重用,还需勘磨一番。”

解缙谨慎地说道。

朱允炆认可解缙的说辞,赵括纸上谈兵的事不可重犯,没有四年靖难之役,张辅能不能成长到历史上的程度,是需要打个问好的。

玉不琢,不成器。

“命张辅为广西南宁卫指挥史,并辖驯象卫,练兵地方。”

朱允炆肃然道。

解缙点头答应,见再无其他事,便告辞安排各项事宜。

下午临时朝会,朱允炆再一次号召百官,拿出铜钱至钱庄兑换银子,以助朝廷平抑银铜,可百官浑似聋了,一个个木然不语。

“朕知道你们当中有一些人,至钱庄以银兑铜,朕不怪罪,但你们要想清楚,中央钱庄为的就是让银铜回轨平衡,你们难道就不担心,银贱铜贵转为银贵铜贱吗?”

朱允炆提醒着百官,可百官却不为所动。

他们虽然不懂得市场规律,却也清楚,皇权不同于铜钱,铜荒的时候,说再多还是铜荒,真正能解渴的是水,不是馒头。

朱允炆为了让这些官员醒悟,甚至隐晦地说出了自己的底牌:“朕已命工部遍寻铜矿,用不了多久,铜荒定会解决,莫要因囤积铜钱,反而折损了根本。”

苦口婆心,干不过铜钱。

朱允炆走出奉天殿,揉了揉脸,自己就差直接告诉这些蠢货,铜钱马上要贬值了,快点增持银子,可他们总听不见。

既然想薅皇家的羊毛,那就来吧,让你们见识见识,什么是无形的手,什么是乾坤大挪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