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抗日之铁血使命 > 第1010章 不要挑战那个人的底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10章 不要挑战那个人的底线

日军最终没有对抓来的老百姓痛下杀手,躲在暗处的刘宇等人终于松了口气,然后将情况上报到了前指。

接到刘宇等人发来的电报之后,李国耀也松了口气!

说实话,接到刘宇之前发来的电报,称小鬼子竟然驱赶老百姓趟雷时,李国耀的肺都快要气炸了。

作为红旗下长大的军人,李国耀对于老百姓那是最为看重的,他最看不得小鬼子残杀老百姓。

但是他现在人在阳谷,就算是插上翅膀也飞不到冠县,如何解救那些老百姓就成了摆在眼前最大的难题了。

最后还是李国耀下了决心,他要好好恐吓一下这些鬼子兵!

而后一封措辞严厉的命令飞到了冠县,李国耀命令吕战武等人将所有鬼子兵的尸体全都收集起来,再将他们身上的衣服剥掉,把脑袋砍下来堆放在城门口。

没错,李国耀恐吓小鬼子的手段就是京观!

京观,古代将领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

这种手段现代战争已经很少有人用了,但是在古代,将敌人的尸体筑成京观是最最常见的事情。如历史上着名的长平之战,赵国战败以后,白起坑杀了四十万赵国俘虏,这里面的“坑杀”很多人会理解为是在地面上挖了一个大坑,然后把这些俘虏就地活埋,还有把那些战死士兵的尸体就地掩埋,其实这是误解。

坑杀古书又称为“京观”,是古代交战一种非常野蛮的行为,是战胜的一方把敌军的尸体和头颅全部堆积起来,盖上泥土夯实,筑成金字塔形状的大土堆,是我国古代军队作战时的一种惯例,古时又称为“武军”。

那些古代将领把敌军的尸体堆积起来做成“京观”原因有三点:第一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军威和战功,提高军队士气。第二是通过这种残忍的方式来告诉敌军自己的实力,来惩罚和震慑敌军。第三,古代医疗水平落后,把敌军的尸体堆积起来,筑成土堆能有效减少瘟疫的发生。

中国历史最早有京观的记载是春秋时期,在公元前597年,楚军大胜晋军,为了炫耀军威,一位大臣建议楚庄王把晋军战死士兵的尸体筑成“京观”,但楚庄王并没有采纳大臣的建议,认为国家动武是为了禁暴,安民,只有十恶不赦的人才能筑成京观,而这场战争的阵亡者只是为自己的国家尽忠,若将他们的尸体筑成京观,并不是一位明君所为。由此可见,古代那些仁义的明君是不齿于“京观”这种野蛮的行为。但是史籍有关于“京观”的记载却是屡屡发生,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有。

尽管这样的行为有点残暴,但是这得看用在什么人身上,对于这些将屠杀平民当成乐趣的日本鬼子,李国耀想不到还有什么手段能威慑住他们!

李国耀知道日本人害怕被斩首,而京观最常见的手段就是将对方的头颅砍下来。

当然了,对于这些残暴的日本鬼子,区区一个几百人的京观还不足以震慑他们,因此李国耀又给对方的指挥官留了一封信,告诉他们,如果他们敢报复的话,不但被俘的千余名日军俘虏将被公开处决,今后山东游击总队将对所有的日本侨民下手。

李国耀自然不会是吓唬他们,如果小鬼子真的这么做了,他绝对会以牙还牙的,尽管这样可能会给他留下难以洗刷的污点。

就好像是历史上的白起一样,想当初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俘虏,白起虽然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战功,实际上更是为世人展示了他的残暴。将死之年,白起对于此事也是感到无比的羞愧。

如果李国耀真的这么干了,不管他的初衷是什么,后世史书上肯定不会认同他这么做的。

但是眼下他也只能用这种办法震慑小鬼子了,算得上是权宜之计。

好在他相信日军的前敌指挥官不敢动手的,毕竟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大佐联队长,根本就不敢决定这么大的事情,而一旦将这事儿上报到日军高层,以那些日军高级将官的眼界也会慎重考虑这事儿的。

毕竟这事儿关系到双方今后作战的模式,加入双方都将平民卷进来,当成报复的目标的话,那么这场战争将更加的难以收场。

果然事情的发展真如李国耀预料的那般,赤柴大佐并没有将那些幸存下来的老百姓全部屠杀掉,而是将他们关押起来了,这说明对方还有一丝理智,也可以说他已经被李国耀给唬住了。

济南.日军第12军司令部!

接到第十师团部转发来的敌情通报之后,饭田贞固等人都沉默了!

原本五个小时就要抵达冠县的命令,前线的部队竟然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还损失了一千四百多人,这样的战果令所有日军高层都感到羞愧!

这也就罢了,更让他们愤怒的是,冠县守军竟然被支/那人弄成了京观,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是李国耀的那封威胁信却也将所有的日军高层震慑住了,先不说李国耀手里的日军俘虏,单单李国耀威胁他们要对侨民下手的事情就不得不重视。

饭田贞固的办公室里,几个日军高级军官面色都非常的凝重,所有人都紧皱着眉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良久,饭田贞固开口道:“诸君,都说说吧,这事儿该如何解决,前线的部队还等着我们的指示?”

本乡义夫少将当即说道:“阁下,这件事情其实应该从两个方面分析!”

“哦,那两个方面,请说!”

“第一方面就是那位李桑说的皇军俘虏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分析一下对方是不知真的有上千皇军俘虏,其次是对方会不会对这些俘虏下手。”

接着本乡义夫继续说道:“第二个方面是帝国侨民的问题,对方会不会对帝国侨民下手,以及他们有没有那个能力!”

“呦西,佐佐木君,你怎么看?”饭田贞固道。

饭田贞固之所以要征求佐佐木到一的意见,主要是因为佐佐木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指挥官,同时更是一个难得的中国通。

佐佐木到一生于日本松山市,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1911年,他所在的第五师团因和守备在满洲的第十一师团进行轮换,佐佐木首次踏上中国的领土。

佐佐木在士官学校时期初步学习了汉语,但是,短期速成的我们的新语言没有带来什么,加之血气方刚只顾游玩,几乎没有学习汉语,也没有研究中国事情。

陆大毕业后,佐佐木先是到参谋本部“支/那班”工作,先后被派遣到广州、北京、南京,体验了国民革命进行中的中国。1928年济南事件时,遭南方革命军逮捕险些丧命。

九一八事变后,佐佐木担任关东军司令部附、满洲国军最高顾问,积极扶植满洲国军。他写了很多有关中国的着作,对中国的认识非常的深刻。但是与青木宣纯、坂西利八郎等旧“中国通”不同的是,佐佐木是陆军支/那通中最早关注中国国民党,对国民党最有亲近感的军人,是陆军新“中国通”的代表人物。

正因为如此,即便是饭田贞固也不能小觑这个中将师团长。

佐佐木到一想了想说道:“阁下,关于李国耀以及他麾下的那支军队卑职也有所了解,甚至于之前还曾深入研究过,因此卑职的意见是最好不要去挑战这个支/那将军的底线!”

佐佐木到一的话,让在场的两位日本将军都愣住了,他们实在是难以想象这么“怂”的话竟然会是佐佐木说出来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