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抗日之铁血使命 > 第774章 背锅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看着马德胜带着一脸的疑惑离开之后,李国耀笑着摇了摇头!

他知道马德胜心里还有疑问,但是他却不打算解释什么!

其实以马德胜的聪明课肯定也能看得出来,他这样做应该不全是嘴上说的那样,是为了帮于学忠。

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的,李国耀之所以让于学忠出兵临沂,固然是有帮于学忠和苏鲁战区扬名立万的意思,但更重要的是李国耀需要一个顶缸的人。

正如李国耀刚才说的那样,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不管是山东游击总队还是于学忠所部,想要站稳脚跟并有所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打仗,打胜仗。

老蒋对于东北军的忌惮是有目共睹的,抗战爆发前老蒋便在计划肢解东北军,抗战爆发后更是将东北军所剩的六个军全部分割使用,尤其是备受少帅看中的于学忠所部和吴克仁所部,都被上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吴克仁的67军从华北打到华中,最终折戟松江城,几乎以全军覆没的悲壮成为了牺牲品。

而于学忠所部同样差点重蹈覆辙,只不过于学忠手段更高明一些,他不与老蒋正面冲突,而是将全部精力放在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身上。

尤其是进入1938年以来,于学忠所部更是被第五战区当成了绝对的主力来使用。

1938年1月于学忠的51军受命坚守淮河。战前,部下像往常那样请示于学忠:“拼不拼?”

于学忠说:“现在打日军不拼还行?不拼还能对得起中国人吗?在中国还能站得住吗?”

在得知重要阵地贾家埠是由他的叔伯兄弟于学道防守后,虽然兄弟两人关系密切,在军队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但是上了战场,面对民族仇敌,于学忠却在电话中对师长牟中珩说:“你告诉于学道,夺不回阵地,我连他一起枪毙。”

这句话在部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极大地鼓舞了官兵的士气。在这次战斗中,于学道虽然身负重伤,却仍然坚守阵地,英勇杀敌。

于学忠以两个师的兵力约人,死守小蚌埠,血战临淮关,顶住日寇3个师团共计4万人的疯狂进攻。

副军长韩博文对于学忠说:“你是集团军总司令,不必守在前线。”

于学忠回答:“我在阵地在,可以激励士气!”

在连续8天的防守中,51军伤亡7000人,但他们守住了淮河,日军的伤亡达9000人以上。

淮河一战,使于学忠和他的51军声威大震,当时的中外媒体都称51军为“血肉长城”,于学忠则被誉为“伟大的将军”。

在国民党一级上将中,只有于学忠在抗日前线负过4次重伤,这也为他赢得了全国军民的尊重,日军对他既恨之入骨,又畏之如虎。

台儿庄战役时,于学忠奉命率疲劳之师增援台儿庄,任中央兵团副总指挥,在率部智取韩庄、坚守防线、争夺贾家埠、血战禹王山战斗中再立战功。

徐州撤退时,于学忠任鲁南兵团副总指挥,率部负责殿后。战区的要求是坚持到5月20日,51军没有提前一分钟撤退。

一直坚守到20日晚8时,于学忠才率部开始撤离,这时所有道路都被封锁,于学忠部曾被敌切成数段,分割包围。

之后,部队分散,自选路线,分别向确山、信阳集中待命,在河南明港又奇迹般地陆续集结。

由淮河出发时全军近人,回来仍有人,除牺牲者之外,没有擅离一人,甚至还有其他部队的官兵慕名前来投靠。

此后,于学忠又率领部队参加了武汉保卫战。

武汉保卫战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并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战。国民党军队分左、中、右3个兵团,于学忠任左翼兵团副总司令、代总司令,指挥2个集团军、2个军团暨6个军13个师和一些直属部队参战,在大别山北麓打得非常坚决。

正是因为这赫赫战功,才使得老蒋不得不对于学忠以及他麾下的那支铁血部队另眼相看。

眼下于学忠所部虽然已经抵达山东,但是到目前为止也仅仅只是打了一次沂南县城,还没有站稳脚跟,山东的老百姓也因为国军之前的大溃败而不认可他们,所以他们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捷来定军心,赢民心!

临沂作为鲁南重镇,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其战略地位一点都不比枣庄和徐州差,只要他们能拿下临沂城,毕竟使得整个鲁南震动。

相对于苏鲁战区而言,李国耀所部需要一支部队来吸引日军的火力,侧面支援他们的行动。

这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等他们打下徐州之后,李国耀还需要一支部队来吸引国内外的目光。

所部拿下徐州问题不大,但是李国耀却一直在思考拿下徐州之后怎么办?

徐州的地理位置及其的重要,堪称是兵家必争之地!

何为兵家必争之地?

所谓“兵家必争之地”,就是指双方必会相互争取的地方,这个地方必然是天然地势险峻的所在,地形适合防御或进攻。

其实并没有特定的兵家必争之地,如果有需要,任何地方都能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相反,如果没有战争的需要,或者说并没有处于双方交界地区,那这个地方就如同“鸡肋”,毫无作用。

所以历代以来,能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只有少数城市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一笔。那么能否有这个资格,这还要联系到当下的政治、社会环境。

再看徐州,这个不大的城市为何如此的重要,能够成为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

据史料记载,发生在徐州的战争,就多达400余次,这还没有包括没有记载的。

最近的一次发生在徐州的,就是去年五月份的徐州会战,双方参战人数共达百万之多,这场战役可以说是抗战前期影响力最大的几次大会战之一,只可惜国军最终以主动撤离徐州而结束。

而发生在徐州的战争并不止这些,有人统计,平均每十年左右,徐州这块地方就要打一回仗,你可以想象的到,徐州的战略地位是有多么重要。

徐州一直是南北交界,处于北京和南京的中心位置,是防卫苏南税收重镇的屏障,可以说苏南的富庶和徐州的屏障作用密不可分。

它扼守在交通要冲,北可控制华北平原,南下可攻打江南,西去可以进中原腹地,东推可有海港作退路。而且徐州虽属于华北平原,但周围却多山,易守难攻。加上有时黄河经常改道,流经徐州,有黄河天险据守。

再看,徐州是唯一一处大军团可以毫无障碍的从南往北打或者是从北往南打的地方。如果,从北往南打的话,攻下了徐州,扬州的门户大开,扬州不保,南京也就危险了。

相反,从南往北打,只要占领了徐州,整个中原就像一个大棋盘一样摊开了。

历史上,在战国时期,徐州是楚国、齐国、三晋的分界点。在三国的时候,徐州一直是曹魏和东吴胶着的地方。金和南宋也在徐州胶着,这些例子充分说明了徐州的重要性。

徐州的地位体现在不是攻还是守的问题,关键是我不能得到,敌方也不能得到。这是一座我可以不要但绝对不能让你得到的地方,所以很多战争都是以徐州为中心进行的。

尽管如此,但是徐州由于地处平原地区,无险可守,所以向来是易攻难守。

对于这次作战,李国耀志在必得!

但是由于徐州地理位置太重要了,一旦被攻克,影响力远远大于攻克临沂,必然引发中日两国的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李国耀所部无疑将会暴露在聚光灯下,甚至于连带着江南游击队也会暴露。

所以李国耀想到了于学忠,老于已经是抗日名将了,不管是资历上还是实力上都足以配得上任何的战绩,用来顶缸最合适不过了。

至于名不名的李国耀并不在意,他只要实实在在的好处就行了!

因此,这个锅于学忠背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