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开局截胡五虎上将 > 第1981章 曹操也有铁甲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曹操决心一战后,立刻率军往河边进发。

虽然决心不可动摇,但曹操没有鲁莽行事。

为了确保大军的绝对安全,各个方位全部放出岗哨。

最远处延伸五十里!

就算汉军有埋伏,也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预警。

再加上冀州大地平坦,道路对于大军通行十分友好。

魏军有条不絮的行军,速度极快,阵型整齐。

俨然一副精兵强将的姿态!

这种军阵姿态与气势,让曹操心中的底气不由多了许多。

尤其是这种如臂指使的感觉,在心中涌出战无不胜的气势。

之前自相残杀的影响,正在不断泯灭。

“仲达,你可知夏侯惇的士兵,为何敌不过孤得本部兵马吗?”

一路无事,曹操又与司马懿聊了起来。

语气中,颇有些得意的味道。

尽管是自相残杀,但总归证实了麾下兵马的强大。

“臣。。。不知,还请魏王明示!”

司马懿想了一下,还是就决定装傻。

曹操明显有炫耀的意思,司马懿岂能拂了他的心思?

“呵呵呵。。。仲达尽管直言,不必在乎太多!”

“既如此,那臣就斗胆猜测。。。”

曹操笑着点点头。

司马懿先是沉思了一番,才紧接着开口。

“魏王,臣觉得夏侯将军的士兵刚刚经历战败溃逃,是兵无战心导致。”

“若是两军对垒,没有其他因素干扰,也许不会如此轻易被击破吧。。。”

“哈哈哈!”

曹操仰天大笑,更是得意的不行。

“仲达,你也有走眼的时候啊!”

司马懿连忙拱手下拜。

“臣糊涂。。。”

“无妨!”

曹操指了指前方,正是前军所在的位置。

“你说的,只是一方面!但孤可以告诉你,即便是两军对垒,孤的大军,一样会没有任何意外的碾压夏侯惇!”

司马懿露出一副不解之色。

“还请魏王解惑!”

“是因为孤的大军,在开战前补充了一批装备!”

曹操自信心十足。

“刘璋之所以战无不胜,并不是谋略多么出众,将军多么悍勇,士兵多么精锐,一切就在于装备!”

“试问,一群穿着皮甲的士兵,如何与全副铁甲的士兵相交一二?”

司马懿一愣,忍不住站起身往前军眺望。

可惜被士兵遮挡,并不能看得十分清楚。

“魏王,莫非。。。”

“正是!”

曹操十分爽快的确定了下来。

“五万前军,人人身披铁甲!”

此话一出,司马懿真有些被震惊到了。

出征时,他的确看到了不少身穿铁甲的士兵。

可没想到,竟然有五万之巨!

“魏王何时打造了如此铁血之师,臣佩服!”

“哈哈哈!”

曹操又是一阵大笑,捋胡子更顺畅了。

“这段时间,孤痛定思痛,苦心研究刘璋战无不胜的秘密。”

“终于,发现了这一定律!”

“刘璋,没什么本事,也就是凭借铠甲之利!一旦这个铠甲之利不再被刘璋独有,汉军便不足为惧!”

随即,曹操又富有深意的看了司马懿一眼。

“你以为,孤真要以一个背水结营的兵家大忌,就敢袭击汉军营寨吗?”

“如果不是有这五万套铁甲作为底气,纵然突袭又能如何?”

“到时候,孤的士兵,依旧奈何不了秦军。”

司马懿这才顿悟,看向曹操的眼中满是惊愕。

看来,对于曹操他还是想的太简单了。

“魏王大才,臣敬佩万分!有魏王在,区区刘璋何足畏惧?”

“诶,仲达谬赞了。”

曹操嘴上谦虚,可身体却很诚实。

任由司马懿拜着也不阻拦,最后还是司马懿自己起身的。

“魏王既然有如此利器,为何不早些拿出来呢?”

曹操笑容顿时一僵,尴尬的摇了摇头。

“哎,这五万套铁甲,孤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啊!”

“可以说,付出了许多,才能够得到,着实不易!”

“不得不说,刘璋这个奸贼,目光之甚远,的确等闲难及!”

司马懿有些不明白。

“魏王,此话何意?”

“仲达,你想想,刘璋的铁甲是从哪里来的?”

曹操这话意味深长,颇有些叹息的意味。

可司马懿双目呆滞,根本没有注意到。

这个问题,绞碎了司马懿的大脑。

铁甲哪来的?

是啊!刘璋哪弄的。

这么多年,好像世人都默认了刘璋麾下大军身披铁甲的样子。

从没有人怀疑过,刘璋怎么找来如此多的铁甲。

“魏王,刘璋是怎么变出来的?”

“变?不!”

曹操又是一声叹息,眼中也呈现出了佩服之色。

“不得不说,刘璋真的很有远见,他拿下成都后,首先重启了造币场,稳定了崩溃的物价,随后又在益州大型炼铁打造。”

“只要有铁,他便能源源不断的产出铁甲!”

司马懿听得连连点头,可还是不明白。

“魏王,这些都好说,只是铁从哪里来?”

众所周知,铁原料,是极为珍惜的物资。

只要有铁,任何一个诸侯,军阀都可以打造铁甲。

莫说掌控中原,河北的曹操了。

就是小到当时的刘备,孙权,同样可以。

这些人的大军无法装备铁甲,不是因为没有打造的机会,而是没有铁!

连兵器都无法覆盖,更何况铠甲了!

曹操抬起头,侧目看向了南方。

“是南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