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晚唐 > 第844章 纵贯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感谢车车达的月票支持!)

代北还没有拿下,但修一个纵贯线水泥路似乎已经应当提到议事程序上来了。代北之地是河北、河东与塞外草原的连接点,这里不论是从河北出燕入晋出塞还是河东出晋入燕去塞外,或者塞外南下燕晋,这都是必经之路。若是秦军筑路连通三地,那对于加强这里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按秦军的战略计划,将来拿下河北之后,秦藩必然要挥兵越过太行,直取山西之地。甚至拿下山西之后,还要以山西为跳板,直攻关中。因此,这条运输线也就越发的重要起来。

眼下这个时代,运输主要还是依靠内河航运和海运,内河航运载重两三百石,甚至万石的比比皆是。唐一石一百二十斤,唐代一两约42克,一斤十六两约680克,重量单位的一石就是差不多80公斤。因此,普通的河运船只戴二百石,也有16吨。至于万石的航船,更是运载量高达800吨,在后世,八百吨运载量并没什么,但在此时,却已经庞然大物了,这样的船只只能航行在长江、运河、淮河、黄河等的下游,而一般的河流能够航行的,多是两三百石的船只。

大唐的京师长安,就一直仰仗着东南的钱粮供赋,这些粮赋都需要经由运河水路运至关中。

大唐的生命线就是运河,东南的财货必须经由运河运到关中,就是西南的巴蜀等地,甚至也多是经由长江,把长江中上游的山南和巴蜀的送到长江下游,然后再西北向的折返过来通过运河北上送到黄河。再一路往西输送入京。

运河一旦有警,直接就扼住了关中的喉咙。

这也是当初德宗父子听到运河重新打通后喜极而泣父子相拥的原因,同样也是田令孜急忙忙带着李儇逃离长安的原因,一样也是黄巢在长安如入泥潭,不得不冒着逼反投降诸镇也要向他们索取钱粮的原因。

大唐的政治中心在关中。在中原,但他们的生命线大动脉却是运河。

李璟的秦藩这几年能发展的这么迅速,实际上有很大原因就是李璟并不依赖这条大动脉。李璟最初以登州为根基,经营辽东为大本营,进而攻取河北,靠的是渤海的海上运输。

巨大的渤海。加上强大的水师,以及发达的造船业和航运业,使得李璟通过渤海,用无数载量千石万石的船只进行着运输调运。

在攻下辽东后,李璟也开始修建了一条沿海道,纵向以辽水为中心。从海边营口一直到达北方的西辽河。而横行,则从山海关傍海,一直修到鸭绿江南岸的平壤。

这条路花了秦军很大的财力人力,但修通之后,却对控制辽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不过这条道路却是以黄土沙石为材料,一到雨季就泥泞不堪,异常不便。即使是平日,道路也常不堪重负,必须时常维护。更多的时候,秦军的长途运输,还是必须依赖海运。

不过如今秦军重心渐移到了河北,不但如此,随着秦军的不断扩张,秦军的势力还不断向中原地区扩张。

河北,山西、热河、山东诸省,秦军不断向西扩张。只依靠海运,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了。海运还有一个更麻烦的问题是,每年到了冬季,北方的港蜂鸣口基本结冻,封冻期长达两三月时间之久。虽然秦军有几个不冻港。却远远无法满足这段时间的运输量。特别是这种缺点,在战争时期,有时往往是致命的。

现在李璟正准备拟一个新的计划,一个纵贯线计划。

李璟的这个纵贯线计划,打算是建立海运、水运、陆运三级体系,全面增强秦军运输能力。这个纵贯线不但是为了解决运输物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为了能让秦军更加迅速的布置到境内任何前线战场。

他的思路,未来秦藩依然会重视海运,从平壤到大连到天津到登州到青岛到淮河口,到楚州,沿海岸,会增建扩建更多的港口,打造更多的海船。同时,秦军还将把鸭绿水、辽河、白狼水、滦河、桑干河、漳水、拒马河、滹陀河、永济渠、黄河、济水、淮河、汴河、泗水、沂水、沭水十六条境内大河打通联接起来,组成一道巨大的内河水运网络。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还是陆路纵贯线,李璟计划在从平壤到山海关的这条环海大道的基础上,打造一条水泥大道。这条新的大道,将从渤海国的上京府开始,沿途经过中京府,东京府,东京府等沿海地区,连接到平壤、国内城、一直到辽东半岛的大连、旅顺、卑沙,然后再往西沿海到营口、辽阳、盘锦、锦州、秦王岛、山海关、唐山、燕京、天津,沧州、莫州、天津、棣州、德州、齐州、青州、登州、兖州、沂州、海州、泗州、楚州等地。

这条路将在原来各段道路地基为基础,铺上厚水泥增加道路承载力,同时在两侧开挖排水沟,减少雨水对路面与路基的破坏。这将是一条双向四车道的水泥大马路,用以来解决冬季北方海上结冰,而冬季内河同样结冰,运输不力的解决方案。

在这条长达五千里路的超长陆路干线上,还会修筑一些横向的水泥路,来连通这条主干道途经的附近各个地方城池。

如此一来,就算是到了冬季结冻期,有一条如此宽阔的双向四车道水泥干道,秦军的陆路运输就能够使用四轮马车运输,甚至六轮、八轮的重型马车来运送。

而在这条陆路纵干线的计划中,还有一条横向的干线。李璟计划从渤海国的中京府为东边的起点,一路横向向西修建一道横穿东北地区的大道,这条路从渤海的东京为起点,而一直修到西面的河西沙州玉门关为止。当然,这只是长期计划。现期计划中,是从鸭绿江畔的国内城为起点向西修,途经凤凰城、辽阳城、营州,直到承德、奚境牙帐,然后经过军都关、妫州到大同云州。将来还将向西经振武军,出河东,沿黄河进入陇右河曲。丰州、灵州、凉州、甘州、肃州、沙州等河西之地。

这两条干线,都将以燕京为中心,纵线连通南北,横线勾通东西。

这两条路一修。纵线将解决粮草运输问题,以及货物的运输问题。而横线,更主要的是帮助提升秦军对北方燕山、阴山一线的控制。有了路,秦军就能把控制区从燕山和阴山一线,继续向北推进,一直推到草原。使秦藩的燕京战略防御圈扩充到更北面,战略防御层再扩充一层,更加安全稳固。

当然,这两条路如果修通,也将为将来秦军的向南进军和向西扩张,提供更便捷的通道。那时,秦军南下沿着大道。直达淮南。骑兵沿大道向西,可以提高现今一倍以上的速度直达代北。而后勤的运输也能顺带跟上大军,绝不会让后勤拖住了大军的进攻节奏。

如此一来,有环渤海战略核心圈,加上南北水路运输线,加上这南北东西纵贯陆路大干线,一旦有警,秦军甚至能依靠强大的机动力和交通网络,发挥出某种程度的内线作战的优势。

海运方面只需要要增建几个码头,再扩建几个现有码头。

而水运方面。主要还是以南北大运河为主,要做的也只是把从东北到淮南的那十几条大河疏通,并且在合适的河流间进行联通。

真正的大工程还是南北两条大道,纵向干线就长达五千里。这条干线主要是联通现有道路,再进行升级。因此最耗费人力的开挖和夯实地基的工作可以省下来,但就算不需要新开挖道路,可这所需要的水泥也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就连那两条排水沟也不算小工程。而且不但需要大量水泥,还需要大量的修路工人。

这方面,李璟考虑许久,打算准备把如今越来越多的流民们安排去修路,让流民们去工作,给予粮食工钱,。按段修路,等一段道路修完后,这一段的修路流民,就直接安置在道路附近地方定居下来,分给土地。此外,还从其中把强壮的青壮抽出来,忙是为农,闲时接受训练,让他们成为守路民兵,这些人轮流负责维修当地的那段道路,并且分关设卡,收取过路费,以充维修道路费,与这些民兵的训练经费和补贴。这批流民从此依附在干道上,平时耕作、修路、受训、收过路费。万一要是打仗,他们还将受征召为兵协助地方作战。

特别是在关外地区,地广人稀,这种民兵武装,有时能很大的填补秦军正规兵的不足。对于关外地区,就算移民,也不可能一时就改变关外地区的情况,在战兵驻军、各县团结兵营,乡兵部队之外,再增加一些护路民兵,很有必要。

不过最让李璟犹豫的问题是,就算修建水泥路面,畜力拉车能载运多少物资?

用海运,航运可达万石一船,多数千石。内陆水运,也以两三百石一船为主。陆路运输能运多少?

李璟翻看了一些数据,一头公牛拉车,能载八石,母牛能载五石。双牛拉车,至少十石。不过这是指两轮车,如果是水泥马路,则可以行驶四轮马车,四轮马车应当载重更多。

历史上,四轮马车在拿破仑战争中的应用达到鼎盛,仅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战争中,法军就调集了辆重型和轻型四轮马车,每辆重型马车能载重1.5吨补给,据说拿破仑的军队用于拖曳马车的马匹数量就达到匹。

按这个数字,重型马车是普通牛车载重量的两倍半有余。而如果是水泥道路,那么四轮马车还能更大一些,路更好走,载重车也会更大。如果一辆重型四轮马车载重两吨,相当于25石,十二辆重型马车,可以相当于内河中一艘三百石的航船。要400辆重型马车,才能相当于一般万石航船的载量。

当从数字上来看,陆运的运输量是远远不如海运,也不如内河船运的。

不过最终李璟还是觉得陆路干线很有必要。因为这两条干线并非是为了取代海运、陆运,而是做为海运和水运的辅助来使用的。海运载重量最大,但限制也极大,不但冬季北方港口结冰,而且夏季暴风雨期间,也一样无法出港。同时,海运只能沿海运输。内河水运受限同样很大,他们只能在内河运输,而河道往往也会限制运输的船只数量,到了冬季结冰或枯水期,也一样无法运输。

陆路运输量少,可却有一个优点,不受天气限制,不受季节限制,而且只要有路,哪里都能到达。

更为关键的是路修好后不单只能运输物资,他们更大的作用还是军事上的巨大作用,快速输送兵力!

李璟点点头,手中的铅笔划下最后一个句号,终于完成了这份长长的“海陆河运输纵贯线计划”。(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