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人的热心是好事,但是,他这一次的热心要害死人了啊!
不成,这件事一定要抓紧阻止,要是太后一时兴起直接下旨,那就完了。
心中想着,她已经做出动作,噗通一声跪在地上磕头。
太后才想顺着郭子明的话赐婚,却听见姜微澜开口说道:“太后,请恕民女冒昧,民女暂时还未成亲,但家中已经为民女物色了一门亲事,两家正在商议,所以……”
姜微澜越说声音越小,到了后来,几乎就听不见了。
她是真的害怕啊,要是触怒了太后,要怎么办?会不会连舅舅一家都连累了?她左右也是多活了一辈子,就算死了也没什么遗憾的,可是舅舅一家人不能被她无缘无故的连累啊。
太后听了这句话,倒是没有恼火,反而揶揄了郭子明一句:“你看看,你这就是差点办了坏事。不过,诚意侯府既然看不上,也犯不着凑这个热闹去。生意人不是有句话么,说是上赶着的不是买卖。既然他们看不上,那咱们也犯不着这么做,不如哀家就给你赐下亲事,也让诚意侯府看看,他们错过了什么。”
老太后倒是个顽皮的性格,因这些话,竟然又发挥出这么多来。
其实,太后对姜微澜及时开口说这些,还是很赞赏的,要是一般人家的姑娘,听见能赐婚诚意侯府,管他之前有没有议亲呢,肯定闷不吭声的答应。
反正只是议亲,也不是定亲,顺理成章的就不结亲了,转头嫁到侯府去多好?
莫说是她只是商户之女,就算是京城里那些大家闺秀们,估计都会这样选择。
由是,太后对姜微澜就更是多了几分欣赏和喜欢。
其实,人有时候真的就是缘分,与其他都没有太大关系,喜欢了就是喜欢了,就像是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一样。
只是,对于太后自来熟的说话方式,姜微澜觉得有些不太适应啊。
姜微澜暗叹一声,这太后,年纪虽然大了,但心态可是一点都不老啊,而且,她什么时候跟太后是“咱们”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总算不用被强迫嫁给李燚了,这就是好事。
姜微澜晚上一个人躺在床上的时候,不是没有对李燚和杜玉恒做过比较,杜玉恒各方面的条件真的不差,哪怕是与李燚这样的人比起来,也不遑多让。
李燚固然不错,可是嫁给了李燚,那就不是单纯的嫁了一个人,而是嫁给了一个家族,而且会是一个根本看不上她的家族。
上一辈子被人看不起的感觉至今还记忆犹新,姜微澜实在是不想再走这条路。
这一辈子,她想做自己,活成自己的样子,而不是那个家族的附庸,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关键时候,她情愿抛出杜家的原因。
她赌,到了杜家,或许还有一点办法能让自己自由生活!
姜微澜这边还没想明白,又听见太后说道:“你家里给你定的是谁家?你给哀家说说,要是你不反对,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在太后看来,都十八岁的姑娘了,这亲事可不能再拖了,拖下去好男儿都没有了。
姜微澜才要开口,却听见左相大人已经又开口了:“肯定是杜家公子。”
“你可别添乱了,刚才要不是这孩子自己是个有主意的,哀家下错旨意,真是乱点鸳鸯谱了。”太后这一次可没有一口应下来,而是埋怨的说道。
但话中有埋怨之意,脸上却没有一点的脑怒,姜微澜这才算是略略放心了下来。
既然左相大人与太后关系好,那她的安全就又有保障了。
毕竟,牵扯到赐婚之后,难免就会牵扯到她的身世。
对于她的身世,昨天晚上与大舅舅还有大舅母商量之后,已经有了一个合理的说辞,但是就怕太后不这么想。
“回太后的话,民女舅舅与舅母所物色之人正是杜家。”姜微澜也不抬头,而是垂着脑袋低声回答,声音虽然低,却正好够太后清楚的听见。
“杜家?是哪个杜家?”太后有些疑惑的问道?
朝廷有那户杜家这么厉害?她老人家怎么不知道?
“太后,东南道青州府肃宁县蔡家,也是商户,不是什么大人物,您不知道也是正常。”郭子明笑着应了一句。
“你还真我是老糊涂了?我虽然不关注朝政,但是对一些有名的人家还是知道的,杜家也是大商户啊,听人说,是杜半城。这样的人家也确实配得上这孩子。只是,丫头,你的亲事怎么是你的舅舅与舅母决定?”老太后也是不无疑惑的问道。
毕竟,就算是父母双亡,总还该有亲族之人决定,怎么能是外家的人物色亲事?难不成,这孩子家族居然连一个人都没了?
“回太后的话,民女本是一个孤儿,因遇到舅舅舅母才能有今天。当日舅舅与舅母说,民女的容貌与他们过世的外甥女儿极其相似,又怜惜民女义母早亡,留下的唯一女儿也离世,连个祭拜的人都没有,所以收留了民女,并记载义母名下。”姜微澜口齿伶俐的将昨天就已经商量好的说辞说了出来。
老太后显然也没想到会有这种事,一时有些欷歔的说道:“倒是从来没想过,你竟然是个孤女。不过你这也算是难得的缘分了。只是,你既然记在你义母名下,就该认祖归宗,莫非是你义母婆家之人不同意?”
太后也是个女人,所以八卦的心态很旺盛,经过脑补之后,觉得自己想的可能就是现实了。,如此,这孩子还真是个可怜的,这身份算是十分不明了。
她甚至都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诚意侯府不愿意要这样一个儿媳妇了,或许换成了她也不愿意。
一个女孩子,只有外家没有本家可不成,要不她送佛送到西,还是将这件事彻底的解决了?
姜微澜淡淡道:“回太后的话,只因民女义母当年乃是为丈夫所害,所以舅舅认为,民女只记在义母名下即可,至于民女姓,还是从原来的姓氏,并不曾改。”安利一个 或搜索 热/度/网/文 《》,陪你尬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