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地图,李炎酝酿了一个疯狂的计划。
只不过要实施这个计划,还需要参谋处论证可行性,再加上准备物资和组织动员,不是短期能够完成的。
如今李炎将目光还是放在了武威城上。
如今的武威城,是建宁王向中原延伸影响力的触角。
王成伟款待了王峻之后,他脑子里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在武威城做一个小小的税吏有什么意思
窝在陇右,王成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玩家。
都已经是在玩游戏了,那为什么不搏一搏
太原王氏,在五姓七望中算是最差的一支了。
但是能位列五姓七望,本来就是不是普通的门第。
王峻虽然是旁支,但好歹也是五姓七望之一。
在下线之后,王成伟好好的查了一下如今大唐的科举制度。
大唐科举属于草创期间,很多制度上还不如后世规范,但是已经占据了整个大唐官场的大半壁江山。
无论是寒门还是豪门,想要进入官场,都需要通过科举考试。
按照大唐科举考试的规定,每个州府都要向朝廷推荐人才,去京师参加科举考试。
根据州府的繁华程度,大州3人,中州2人,小州1人,这些被推荐到京城考试的,被称之为贡生。
除了贡生之外,两京的太学生也有资格参加科举,这就是参加考试的考生了。
如今两京沦陷,但是按照历史发展,今年皇帝在凤翔府再开科举。
王成伟看中的就是这次科举考试。
正常的科举考试都是在春天举行,也被称之为春闱。
但是今年春天的时候,皇帝的御驾才到凤翔府,所以春闱也推演到了秋天。
算算日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那么在九月底就会在凤翔府召开科举考试。
如今已经是七月了,如果现在就出发,王成伟肯定是能够赶上九月份的科举考试的。
武威城所在的凉州是上州,按照大唐的规定,凉州刺史也有资格推举三人参加科举考试。
唐初的设计,唐代科举有六门。
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和明算科六门。
秀才科要求最高,太宗年间,曾经因为各地州府推荐上来参加秀才考试的人水平不行,太宗皇帝惩罚了各地刺史。
自此之后,参加秀才科考试的人越来越少,以至于到了唐中期秀才科已经不再考试。
明经,考核的就是对经义的通晓程度。
唐代根据对经书的通晓程度,又分成通二经,通三经,通五经,九部官方确定的正经,只需要真的精通经书,就可以自由选择考试。
第一步是贴经,就是在背诵的经书中,选择一些默写天空。
这对于玩家来说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反正玩家随时可以用面板查询经书。
第二部口试,也就是考官面试,考官出题,考生对答,这对于玩家来说算是比较难的一个部分。
但是只要古文功力够,还是可以参加考试的。
最后是笔试了,这考的就是策论了,也就是后世公务员考试的申论题目。
这要求考生对于题目进行阐释,对各种现实问题提出对策。
进士科的考试和明经科差不多,但是将第二部分的口试改成了作文。
作文就是诗赋,做一诗一赋,考察的是考生对文学的造诣。
唐代的前期,明经科比进士科贵重,但是随着科举考试的发展,唐代上下又极重视文学,进士科逐渐成为六科中最贵重的一科。
到中唐时期,就有了“宰相必出于进士”的潜规则,进士出身也高于其他途径进入官场的官员。
可是虽然如此,但是唐代的科举制度依然是有不少漏洞的。
唐代没有和宋代使用湖名誊卷的制度,批改考卷的考官是可以看到考生的名字的。
而且主考官的职权极大,唐代主考官被称之为座师,凡是座师所取的学生,天然上就是座师的同党。
在唐代中期的牛李党争,其实就是两个唐代宰相和他们弟子之间党羽的争斗。
这个时代参加科举考试,不是光靠才学就能考上的。
王成伟准备参加的是进士考试,进士考试没有面试,只有贴经、诗词和策论。
这其中贴经对于玩家来说就是送分题目,王成伟只要将九经下载下来,肯定可以满分通过。
诗词这个虽然麻烦了一点,但是靠着后世庞大的诗词数量,蒙混过关也不难。
至于策论,那还难得倒玩家吗
不过也和之前说的一样,考试对于王成伟可能不是问题,但是想要考中就还需要人脉和资源了。
这次遇到的王峻,就让王成伟看到了机会。
王峻是太原王家的旁支,可就算是旁支,那也是五姓七望之一。
河东的世家大族不少,如今皇帝的七位宰相中,裴冕出自于河东裴氏,崔圆出自于河间崔氏,这些都是和太原王氏频繁联姻的大家族。
如果能顶上太原王氏的招牌,再利用这个牌子去结交宰辅,王成伟就有机会考上进士!
这可是相当重要的机会啊!
唐代考上进士之后,还需要参加吏部的考试,才能被授予官职。
不过大唐的缺员一直不多,可是对于至德二载的进士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因为安史之乱的破坏,如今朝廷各个衙门是非常缺乏人才的。
所以皇帝李亨才会在两京都没有收复的情况下,就重新开始科举考试。
进士的前几名,可以授予从八品或者从九品的职位。
这已经可以授予普通州县的县令,留在京师可以做监察御史里行了。
能够得到朝廷的官职!
那可不是经验大大的有
王成伟当然知道,建宁王和玩家们,不可能只是窝在陇右。
进取中原,不仅仅是打仗就能做到的。
如今建宁王可以打朔方,可以打河湟,可是一旦他出兵,那么就会被天下人视为安禄山一样的逆贼。
虽说公理都在强权之内,但就是到了现代社会,道德的作用也是无可估量的。
强如大国,想要做事的时候也要披上民主的面具,这就是人心向背的力量。
建宁王要入主中原,只依靠武力是不行的。
设立都督府留后院,就代表了建宁王的路线。
除了军事上准备进取中原之外,在政治上也要进入中原。
换句话说,建宁王的势力要在朝堂上也有势力,参与到中枢的政治博弈中去。
王成伟显然看到了这个机会。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先让王峻将家族迁到武威来。
只要王家承认了王成伟太原王氏的身份,他到了凤翔府就有了打通关节的入场券。
很多时候,世家大族的身份只是一个敲门砖,但是大部分普通人连这个敲门砖都拿不到。
在武威城好好招待了王峻几日,王峻也看到了武威的安定和繁荣。
商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自信又充满了安全感的百姓,这都是王峻从太原逃难到灵武没看到的景象。
灵武虽然距离叛乱比较远,但是灵武的士兵都抽调去了平叛前线,整个灵武城非常的萧条。
太原更加不必说了,史思明占据太原之后,横征暴敛,凡是十四岁以上的男丁都要从军。
就连太原王氏这样的望族,也被史思明强制征辟,还逼迫太原王氏捐了一大笔钱。
王峻将家族迁到武威城定居的想法更加的强烈。
不过王峻所在的家族虽然是旁支,但是妇孺家丁加起来也有上百号人。
王家虽然有些家财,但是若不能购买土地,这些家财也会坐吃山空。
王峻连忙问道:
“族叔,不知道在武威是否可以购置土地”
果然有戏!
看样子王峻已经动了将家族迁移过来的心思。
也不枉王成伟这几天带着他在武威城乱逛。
王成伟说道:“武威城是没有土地买卖的。”
果然没有地了,王峻有些失落。
王成伟话锋一转说道:“如今凉州按丁口授田,如果族侄将全家迁过来,我愿意为你在刺史府做保,按照丁口授予土地。”
授田
王成伟眼睛一亮。
在河东早就无田可授了,没想到在河西还能授田
王成伟说道:“武威城接连遭遇兵祸,逃亡的人很多。大索貌阅之后空出来不少土地,薛城守决定在凉州重新授田。”
“不过要在凉州拿田,刺史府还额外有一个要求。”
额外要求
王峻连忙问道:“什么要求”
王成伟说道:“刺史府要求,每十亩土地,需要留出一亩的土地留建工坊。如果多户人家合起来,可以建造大的工坊。”
“另外城守也要求,大家族必须要拆分下来授田,同宗同姓不可授予相邻的土地。”
王峻愣住了。
王成伟说道:“族侄,这不是族叔不帮你,抑豪族是建宁王殿下一贯的政策。”
“不过族叔也说一句,我们这等大族,不要总是盯着一点土地,眼光要长远一点。”
王峻疑惑的问道:“眼光长远”
王成伟说道:“土地是用来种粮食的,但是一座好的工坊所能赚的钱,远远多于土地。”
“与其兼并土地盘剥百姓,还不如兴建工厂兴办实业,还能得到刺史府的扶助。”
“实业兴家啊!”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