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季汉当兴 > 第五百三十七章 分割天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次日,孙权升殿,大聚文武,开启了称帝后的第一次朝会。众臣拜毕,列为两班,孙权随即给了侍立在旁的内侍一个眼神,内侍会意,当即打开早已拟好的诏书朗声宣读起来。

孙权的第一道诏书是改黄武八年为黄龙元年,并大赦天下。第二道诏书是谥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母亲吴氏为武烈皇后,兄长孙策为长沙桓王,并立长子孙登为皇太子。

第三道诏书则是大封群臣,孙权继续以顾雍为文官之首,把他从王国丞相晋升为帝国丞相。

陆逊则被拜为上大将军、右都护。这上大将军是孙权专门为陆逊所置,官秩在大将军之上,地位高于三公。

至于大将军则由诸葛瑾担任,同时他也被孙权任命为左都护,与陆逊一道统率吴国大军。只是两汉定制尊右卑左,东吴延袭之,因此诸葛瑾的军职稍弱陆逊一筹。

重臣步骘封为骠骑将军,朱然封为车骑将军、右护军,全琮封为卫将军、左护军,而吴军中另一位大将朱桓则被封为前将军。朱桓的从弟朱据被封为左将军,封爵云阳侯。

九卿方面,潘濬封为少府,赐爵刘阳侯。这潘濬在刘备任荆州牧的时候,做过治中从事,后来在吕蒙袭夺荆州一役中投降东吴,并很快就得到了孙权的信任和器重,如今更是平步青云,升任少府,为孙权管理皇室私财。

另有严畯任卫尉,阚泽为尚书,其余文武官吏各有封赏,满朝上下无不欢悦。

七日后,孙权又和季汉使节陈震在南郊升坛歃盟,宣誓东吴与季汉二分天下。

具体为徐州、豫州、幽州、青州属于孙吴,而并州、冀州、兖州、雍州属于季汉,至于司隶校尉部,则以洛阳为界,洛阳以东归属东吴,洛阳以西包括洛阳本身归属季汉。

这份盟约与原先历史略有不同,上一世历史虽然季汉与东吴也是各占四州,但因为此世季汉已攻占了大半雍凉地盘,所以若再各取四州就对季汉有些不公平。

为了弥补这个缺失,两国在对司隶校尉部的划分上较原先历史稍稍做了些改变。

原先历史是以函谷关为界,而此世是以洛阳为界。函谷关是洛阳的西大门,如此划分,季汉占据的司隶校尉部就比原先历史大一些,且洛阳这个后汉国都也划归了季汉。

曹魏地盘分割清楚后,孙权就以诸葛瑾遥领豫州牧,步骘遥领幽州牧,全琮遥领徐州牧,朱桓遥领青州牧。

孙权称帝已毕,汉吴两国之间最大的政治阻碍不复存在,双方盟交更上一层楼,在边境对峙月余的两国大军相继撤离,剑拔弩张的气氛就此烟消云散。

就在两国边地百姓都松了口气、欢喜至极的时候,刚从永安前线返回江州的李严立即将督军成蕃、参军狐忠两个心腹唤进府内议事。

“日前,武昌那边传回最新消息,孙权已经完成称帝,并与陈孝起一起登坛盟誓,相约两国合力征讨曹魏、分割天下。

如此一来我大汉与东吴对于正统大义、势力范围两个最大分歧已被消弭,两国短时间之内怕是很难再起争端,诸葛孔明又化解了一个大难题啊。”

在三个月前,孙权即将僭越称帝的消息刚传至蜀中的时候,李严就觉得这是一个打击诸葛亮威信的绝好机会。

孙权僭逆,必定有损汉室正统,诸葛亮如果不能阻止此事,定然会让朝野上下大失所望,这样一来他李严就可利用此事大做文章,联合一批不满诸葛亮软弱无能的朝臣一举把诸葛亮轰下台。

当然上述一切都建立在诸葛亮没能阻止孙权称帝的基础上,一旦诸葛亮成功为之,自然是万事皆休,一切的谋划都会化为乌有。

可是在李严看来,诸葛亮成功阻止孙权僭越的几率不会很大,甚至可以说低到极点。

首先,东吴目前的国力仍然胜过季汉,在阻拦孙权称帝一事上季汉这边并没有多少有效的手段,毕竟任何办法到了最后都是要依托于硬实力之上,打不过人家或者无力和人家开战,任你辩才无双、大义凛然,一切都是白说。

其次,眼下曹魏才是季汉的头号大敌,与东吴翻脸开战就会陷入到两线作战的险恶境地,以季汉眼下的国力很难支撑这个局面,且一旦举止失措,很有可能会有亡国之危。

最后,诸葛亮为人谨慎,素来倡导联吴抗曹之策,度其心性,必不会轻易与东吴翻脸断盟,如此一来,诸葛亮在孙权称帝一事上委曲求全的可能性很大。

易地而处,李严也感到此事甚为棘手,他也绞尽脑汁思索了一番对策,并没有想到几个有用的法子。

故而李严认为诸葛亮在此事上必定会跌一个大跟斗,到时候趁机发难,也许会有不小的收获。

可是事与愿违,此番诸葛亮竟能以帝号和皇帝尊号之间的些许差别巧妙地保全了汉室正统的尊严和两国盟交,如此精妙的两全其美之策大为出乎李严的意料,让他的全盘谋划尽数落空。

如此良机没能把握住,李严既愤懑不已又感到无可奈何,沮丧之下这才叫来成蕃、狐忠二人共同商议下一步打算。

成蕃拱手说道:“将军,这一回丞相处置得的确巧妙,不仅没能有损声望,反而还大涨了一波威望,如今朝野内外皆在称赞丞相应对有方、调和有度,维护住了我大汉的正统名分。”

“某看丞相这次也说不上做得尽善尽美吧,据咱们的人回报,孙权仅在即位诏书中提到了称帝号而不是称皇帝尊号,其登基大典的规格礼仪以及所用服饰器物与皇帝无异,顾雍、陆逊、诸葛瑾等大臣也是把孙权看作皇帝而非帝,可以说孙权在东吴国内就是皇帝,称帝号无非是为了给我们一个台阶下,维持表面上的融洽罢了。”狐忠道。

成蕃点头附和:“不错,孙权未称臣、不纳贡,与我大汉天子平起平坐,分明还是二帝并尊,丞相他们还把账号这事当做一件了不得的大功,未免有掩过饰非之嫌。”

“话也不能这么说,此事面子上过得去就行,诸葛孔明他们在眼前的这种形势下能做到这个地步的确已是尽了全力,有功也是说的过去的。”

李严端起面前的茶杯,抿了一口,接着道:“听说这称帝号之计是那杨清提出的,不知是否为真?”

“将军,是真的,我有一个同乡在丞相府做事,听他说这个计策就是杨明之年初回成都时向丞相献上的,而且此计之初只是同意孙权称国主而不是称帝,这国主称号也只比帝号稍低半阶,嘿嘿,杨明之此人果真心思千转、花样白出啊!”成蕃道。

李严不无遗憾地道:“惜乎这个江州人不能为我所有,诸葛孔明帐下凭添一员大将啊。”

“将军,既然这次咱们没能有所作为,后面就必须另选其他法子了。”狐忠一脸郑重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