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迎到中门外,果见陈登陪着一名中年士人走来,身高八尺,方面广额,双眉浓黑,目光清澈,五绺长须,威严毅重,令人钦仰。
看相貌是个刚强忠直之士。
刘备忙上前拱手见礼道:“此必子布先生当面,请恕刘备未能亲迎,怠慢之处,还望海涵!”
张昭拱手回礼道:“在下张昭,不敢当左将军之礼。”
刘备上前携张昭之手,道:“快请入内叙话。”
又对陈登道:“元龙辛苦了,请!”
另一只手抓住陈登之手,一手一个,一起向营内走去。
吕玲绮迎面跑来,忙站定,向刘备、张昭等行礼,脆声道:
“襄阳许公门下吕玲绮见过先生!”
张昭见是个男装打扮的女童,转头看向刘备。
刘备解释道:“此兖州牧吕温侯之女,襄阳许汜之徒,我之媳也。”
张昭心中一动,点点头,空着的那只手朝吕玲绮摆摆手,道:“女公子有礼!”
刘备看到吕玲绮小心地打量陈登,便道:“此广陵太守陈元龙,汝可见礼。”
吕玲绮乖巧行礼。
陈登笑着招手回礼,道:“不意飞将乃有此淑女,真堪为将军之子良配!”
刘备见两人互动颇佳,心中有种时光扭曲的荒谬感。
入得营中,刘备派人带陈张二人及随从先去洗漱。
等到张昭二次相见,刘备屏人道:“久闻先生贤名,备翘首以盼久矣,今终于得见,实天所赐也!”
张昭连称不敢。
刘备问道:“方今天下分崩,汉室陵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备欲申大义,致太平,无奈北败于袁绍,西阻于李郭,使得天子仍受辱于乱贼,朝臣窘迫于西京,朝纲难振,百姓难安。
备每每叹息痛恨,夜不能寐。先生大才,可有计教我?”
张昭问道:“将军与李郭投契相和,或有以为将军欲霸东方,不欲西上者。
敢问将军是真心欲迎天子,或是假意?”
刘备怫然道:“先生是何言欤?备此心皎皎,誓兴汉室,岂会有假?
天下人心向汉,刘氏未失士民之心,若备能迎得天子,奉皇命以讨诸侯,势如江河,威如泰山,其谁能御?
与李郭相结,不过是权宜之计,此等皆乱贼,备岂不知?
然时机为至,不得不然。”
张昭问道:“将军度何时可迎天子?”
刘备道:“天佑汉室,备得以都督三州,诸将皆曰不出三年,即可争雄于天下。
备与吕温侯同盟,以青兖豫徐四州之人口、粮田、出产,可聚数十万大军,足以横扫冀幽并三州。
届时必可迎天子还于东都。先生以为如何?”
张昭颔首道:“将军先积蕃植,再兴兵事,此上策也。
然将军据三州而三分其力,青、豫、徐三州皆以名臣牧之,民事一以委之,心不能齐,力不能一,设若外有大敌,内恐生变。
将军虽以参知政事之名介入各州民事,然终须经州牧之手。
此所谓太阿倒持也。将军知否?”
刘备惧然道:“事已至此乎?”
张昭淡淡道:“青州第五文休,世为忠臣,有学识气节,能刚能柔,兼有文武;
豫州徐孟玉,出身将门,拮抗中常侍,击破黄巾,今牧豫州,威名更盛,投之者如流水;
徐州孔文举,刚强忠直,李傕郭汜深忌之,故送之以属将军。
此三公,皆忠直有能之名士,将军能用之,天下皆赞叹于将军之胸怀气度。
凡事有利必有弊,将军专心军事,少涉民政,士民但见将军穷兵黩武,杀其青壮,河间之败,死以万数,心皆怀怨,不见将军颁发仁政,降税减捐,或本将军之议而采用州牧郡守之名,则将军威行于三州,德未行也。
万一再有河间之败,或几方合攻将军,则三州或非将军所有也!”
刘备忙拱手道:“先生明见!我亦惑于此事,昼夜难安!
先生有何计以教我?”
田豫自长安回来,报知李傕郭汜同意刘备都督三州,但把刘备去年送去长安担任将作大匠的原北海相孔融孔文举又派了回来,任命为徐州牧。
孔融这一年在长安上与杨彪等三公并力,下与荀攸钟繇等近臣交接,多次与李傕郭汜等当面争锋,以大义责之。
李郭欲杀之,为贾诩劝住,言孔融有大名,杀之则失士人之心。
李傕忍耐孔融已久,因田豫为刘备求督徐州,灵机一动,把孔融派了过来。
孔融被刘备举荐而走时,虽未与刘备明着翻脸,心中已有成见,认为刘备跋扈自雄,恐非朝廷之福。
朝廷任命第五巡为北海相,来与孔融交接,孔融曾私下对他道:
“刘玄德雄武杰出,不为能臣,必为奸雄。文休兄须得常加劝谏,为朝廷全一柱石。”
前几日孔融到了徐州上任,高调接见州里士人大姓,并计划巡视各郡国,召见郡国守相,阐述大义,激动官民忠君之心,为天子高张声势,以胁李傕郭汜。
孔融的举动让刘备头疼不已。
孔融与第五巡、徐璆皆名士出身,孔融成名更早,深得众士人敬重。
孔融武功不行,并不被众人视为缺点,文治德育,才是士人最为推崇之行。
孔融入主徐州,非但徐州运转为之一滞,就连豫州、青州都有些滞涩,让刘备大为头疼,不然也不会亲自坐镇徐州迟迟不能回去。
有刘备在,孔融还百无禁忌,刘备不在,孔融岂不是要翻了天?
张昭一席话正说到刘备痛处。
刘备表荐徐璆,是用其名,刘备当时身兼二牧过于引人注目;表荐第五巡,则是因第五巡向他投靠,正好来个千金买马骨。
可以说这两步棋都走对了。但现在来了个孔融搅和,刘备对徐、第五两人,便有些不放心起来。
孔融成事不足,败事还是有余的。
刘备也曾仔细分析孔融为何不受待见。
孔融为圣人之后,少有异才,能诗善文,“融四岁,能让梨”,十三岁时藏匿张俭,事泄后与兄长孔褒争死,因此名动天下,可能是因为这些经历,便目空四海、骄傲自负。
孔融先与大将军何进结怨,又与上司御史中丞赵舍不合,又当面顶撞董卓,才被董卓举荐到黄巾最为肆虐的北海国担任北海相,准备借刀杀人,让黄巾害他性命。
刘备渡河南下,雄起青州,击破北海黄巾,救了孔融。
孔融并不以刘备雄武,就有所畏惧,常与刘备争执。
刘备只得派费通贿赂李傕郭汜,征孔融为将作大匠。
如今李傕郭汜感觉自己被坑,又把孔融扔回给刘备。
孔融确实正直,确实是忠臣,但却正如后世苏轼所说,有“一肚子不合时宜”,苏轼的不合时宜是自嘲,孔融确确实实是迂腐。
张昭从容道:“将军既以左将军都督三州军事,可将诸郡国守相兼任军职,即可直领之,何须事事经过州牧。
郡国民事,事关重要,虽在乱世,将军亦绝不可忽之。”
刘备早有所觉,听了张昭之言,体会更深,对张昭道:“非先生之言,我几不悟。
我曾读一古书,记载上古有一钟山国,有城郭氏与巩义氏并肩作战,城郭氏掌兵,巩义氏主政,民心多归于巩义氏,城郭氏不怿,欲诛杀巩义氏,巩义氏遂叛之,败而复起,始终不灭。
钟山国耽于内斗,遂为他国所灭。
凡事预则立,防患于未然,何至于兵戈相见乎?”
张昭赞道:“将军得之矣!天欲兴汉室,所以赐将军于世间乎?”
张昭非阿谀奉承之徒、趋炎附势之辈,其志向与荀彧、郭嘉等士人并无不同,都是希望平天下、致太平。
历史上,曹操屠张昭家乡彭城,张昭南渡,孙策得之,敬之如师。
张昭看中孙策,便就任其长史,后佐孙权,曹操表现出吞并天下之气度后,张昭又放下私人恩怨,说孙权降曹操,若孙权真降,将无三国,天下提前一统。
如今刘备起于青州,曹操方屠徐州,刘备辄悉军猛攻曹操,张昭便驻足广陵以观形势变化。
刘备若有定天下之气势,张昭不去辅佐他,又去辅佐谁?
今日一见,刘备之表现大出于张昭之预想,所以才脱口而出刘备乃天赐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