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四百八十九章 辽东大战落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百八十九章 辽东大战落幕

枪炮声、喊杀声逐渐停息,还有零星的战斗,不过是在清扫个别残敌,整个战场已经全在东江军的控制之下。

在最后一刻清醒又发疯的阿敏,身中数弹,凄惨地倒在雪地,空洞无神的眼睛望着灰蒙蒙的天空。

“是阿敏这个奴酋。”刘兴祚只是略看了看,便冷笑道:“长胖了不少,象头死猪。”

冯西建哈哈一笑,摆了摆手,便有士兵上前利落地收割首级。

全歼建虏终于完成,将领们如释重负,心中畅快。这一仗过后,建虏只剩下了苟延残喘,再没有主动进攻的实力。

阿敏、济尔哈朗、杜度授首,加上遵化大捷的斩获,建虏的四大贝勒都被东江军击毙,其他的小贝勒也有数名。

如果只算斩首数量的话,这次都要超过遵化大捷少许。但遵化大捷有生俘皇太极,便处于无法超越的地位。

“打扫战场就交给刘将军,某整顿人马,前去与后协会合,再兵压凤城。”冯西建征询般地望向刘兴治。

考虑到追兵既要赶路,又马不停蹄地投入战斗,冯西建也是要照顾一下的意思。

刘兴治笑着点了点头,说道:“那某家就占个便宜,让部队休整一夜。”

刘兴祚看了一眼自家兄弟,只是含笑颌首,并没有太多的言语,便转身而去。他也要率飞骑随特战营前往凤城,拿下凤城,为此次大战划上完美的句号。

从建虏过凤城进入辽东,到全歼建虏东进兵团,时间才过去了十几天。这在当时的运输和通讯条件下,已经算是非常快速,令人感到十分的意外。

当然,建虏也想快打快退,这个时间差不多也是他们撤退回师的日期。可惜,他们的预估完全失算,即便不被全歼,也将在辽东遭到重创。

此时,从连山关调动的五千建虏,已经赶到凤城外围,直接归属阿济格指挥。

阿济格也没有耽搁,马上派出四千人马,同尹勒图率领,前往凤城增援。

三千凤城守军已经出动援救阿敏,却被孔有德的后协所阻击牵制,进攻受挫后刚撤回凤城。

得到增援后,建虏再次发动,开出凤城,继续展开进攻。他们还不知道阿敏所部已被全歼,还幻想着能前后夹击,两军会师。

一场战斗又在凤城外爆发,后协官兵边打边退,诱敌远离凤城。孔有德已经获悉围歼战的胜利,友军正在赶来,便希望能尽量给面前的敌人以重创。

十几里的路程,飞骑营、特战营先后赶到,稍加整顿便配合后协,对建虏展开了凌厉的反击。

特战营从侧翼迂回,合兵一处的东江军集中了全部炮火,以勐烈无比的轰炸拉开了反击的序幕。

密集如雨的狂轰滥炸一下子打蒙了正步步推进的建虏,爆炸声刚刚停息,正面的敌人便发起了凶狠的反击。

激战之中,侧翼的特战营突然杀出,在建虏的腰上捅了狠狠一刀。

炮火的轰击依然持续,向着建虏的后队倾泻着炮弹火箭,使其陷入混乱,难以有效地增援前军。

“撤退,撤退!”尹勒图昏头胀脑地被侍卫扶起,很快地清醒过来,焦急地吼叫起来。

爆炸声在周围不时轰响,尹勒图直喊了两遍,命令才被传达下去。

对面的火力太过勐烈,显然是援军赶到。而己军进攻了这么久,却不见阿敏所部的回应,一点配合反击的声音都没有。

尹勒图心中已经有了不祥的猜测,尽管他很不愿相信,还存着侥幸。他希望阿敏率军是被顽强阻击,无奈后退,另寻出路了。

但现在,自身难保,已经不是救援友军的事情了。

开出凤城的总共只有六千人马,可看敌人的火力密度和投入兵力,显然已经难以取得胜利。

呜咽的号角声如哭如泣,战场上的建虏开始了飞快的撤退。而飞骑营适时出动,对着撤退之敌展开了一波追杀。

幸好离凤城还不算太远,建虏且战且退,还是有三千多人成功逃脱。

尹勒图站在凤城的城墙上,余季未息地了望着,但见东江军步骑兵足有上万,滚滚开来,开始在山下安营扎寨。

“速报贝勒爷,上万敌人已至凤城。”尹勒图嘴里呼出阵阵白雾,吩咐着手下,“是战是退,请贝勒爷早作决断。”

对阿济格的心理和计划,作为亲信的尹勒图知道得很清楚。

如果凤城侧后没有威胁,凭借山城的险要,抵挡敌人也是可行之策。

但处于两面夹击之中,随时有被切断后路的可能,凤城守不守,就意义不大了。

况且,大军在外,与东江军继续对峙,在粮草物资上,显然是难以长期支撑的。

仗打到这个地步,阿敏所部估计是凶多吉少,即便能绕道从建州返回,折损的人员数量也不会少。

敌人已经彻底阻断了由凤城撤退的道路,再从这里与友军会合,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

总之,尹勒图认为撤回连山关,保存住现在的兵力,才是最重要的。而且,他相信阿济格也会做出明智的决定。

强攻凤城只是东江军最后的选择,郭大靖率部坚守不动,就是制造出牵制和威胁,以逼迫建虏主动放弃。

得到辽东部队急报的军情,已经是后半夜。郭大靖被从梦中叫起,心中已有预感。等看过捷报,不禁哈哈大笑,睡意全消。

“打得好,打得好啊!”郭大靖在帐中来回走动,尽管有胜利的信心,但在确定之后,依然难掩心中喜悦和激动。

遵化大战,辽东围歼,在平辽灭虏的进程中,应该是两大转折点。

前一个转折是建虏翻盘的希望破灭,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后一个转折则为今年计划中的大决战奠定了基础,预示着平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郭帅,听说有紧急军情?”方正化衣衫不整地匆匆赶来,倒让郭大靖感到十分意外。

郭大靖起身相迎,笑着说道:“是好消息,建虏东进兵团已被我辽东部队合围全歼,奴酋阿敏、济尔哈朗、杜度授首。”

方正化急忙接过递来的军报,一字十行地阅看而过,咧开嘴嘎嘎地笑了起来。

“建虏遭此惨败,亡无日矣!”方正化又仔细看过军报,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笑着拱了拱手,说道:“杂家这便回去写奏疏,连夜安排人送往京师。”

郭大靖拱手还礼,说道:“公公请便。”

方正化脚步轻快地离去,却没看见郭大靖看着他的背影,轻轻摇头。

崇祯啊,反复无常,真不是一个沉稳坚定的君主。大明在他手中,没有最坏,只能是更坏。

郭大靖微眯起眼睛,手指在有节奏地叩击桌桉,陷入了长长的思索。

逼退建虏的行动很顺利,第二天阿济格便作出了决定,放弃凤城,撤回连山关。

之所以这么快,是守在凤城的尹勒图,又看到了大队的东江军来到山下。那是经过休整的刘兴治、王战和朝鲜军队。

如此数量的兵力,令尹勒图心生绝望,再无坚守的信心。迅速通传给阿济格后,阿济格尽量无奈,也只能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当天下午,建虏便撤出凤城,并在城中放火。随后与阿济格所部会合,向着连山关退了下去。

面对建虏的严阵防范,徐徐撤退,郭大靖也没发动追击。步兵追骑兵,效果不大;发动飞骑,他还不想现在就损失过多的精锐。

凤城的火势虽然在半夜便熄灭,但直到早上,东江军才进入到烧成一片废墟的凤城之内。

作为山城,石头筑就的城墙是不怕烧的。只是在城中重新建筑营地、仓库,其实也并不困难。

占领凤城后,孔有德的后协便派兵出城,在五里、十里的地方设置了望哨位,并构筑起拦路阵地,作为凤城防御的缓冲。

在确定建虏已经退得不构成威胁,郭大靖才派人召集众将,就在营寨内进行了战后的安排和布置。

“凤城、汤站堡的防御由后协负责,特战营转至宽甸地区,以镇江堡为指挥中心。”郭大靖扫视着众将,微笑着说道:“半年的时间,主要就是休整恢复,或者还有扩充。”

孔有德和冯西建躬身领命,知道郭大靖还有交代,继续恭谨地听着。

郭大靖缓缓说道:“春耕开始后,后协和特战营要大力开展军屯,争取在秋收后,有着较为充足的军粮。除了军屯,还会向辽东安置百姓,他们的生产,也会提供很多的军需。”

这是大战的前奏,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嘛!

要在辽东安置百姓,也意味着这里将成为不可丢弃,与辽南一样,是要全力保卫的稳固根据地。

“樊将军,你的飞骑营也在辽东驻守。”郭大靖望向樊化龙,说道:“步骑炮齐全,辽东才能稳固,本帅也才放心。”

“末将遵令。”樊化龙垂首拱手,并无二话。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其余各部,便随本帅回师辽南,补充休整,以备大战。”

刘兴祚等人躬身应喏,对这样的安排已经有心理准备。

郭大靖甚是欣慰,笑着说道:“相信诸位也有猜测,那就是平辽灭虏何时开始?本帅在这里也透露一二,如无意外,今年秋后便是决战之期。”

众将互相目视,起了一阵骚动。神情有的振奋,有的欣喜,有的讶异,因为获知的信息有多有少,反应也有不同。

郭大靖向下压了压手,朗声说道:“当然,这还要具体形势的发展。各位将军,也不必把消息扩散,只管全力备战。”

“启禀郭帅,此战消耗了大量的弹药物资,急需补充。”冯西建拱手说道:“如果是决战的话,所需的弹药怕是要更多数倍不止。”

确实消耗巨大,否则伤亡的人马恐怕更多。郭大靖虽然有点小心痛,可想到因此而减少了部队的减员,又觉得非常值得。

而且,热兵器作战的特点便是如此,对后勤有着更大的要求。

“本帅知道你们的弹药消耗甚大,这些日子后方不断运输,在营寨中也屯积了不少,便全部拔给辽东部队。”

郭大靖停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至于决战所需,你等不用担心。若是物资不充裕,本帅也不会勉强发动,再等上些时间也无妨大局。”

三年平辽呢,今年才是头一年。有了此次大捷,对崇祯也有了交代,大气候上应该不会出现意外。

弹药的生产制造也能够加速,主要是迫击炮的数量已经差不多了,其它火炮则可以交给孙元化去造,能够抽调出很多工匠进行侧重生产。

象硝磺等原料,除了从倭国继续采购外,朝廷也能供应相当的数量。

别人不清楚兵工厂的生产情况,郭大靖却是十分了解。甚至,在直接管理控制着生产制造的进度和品种。

“除了弹药物资,飞骑的扩充也要加紧进行。”郭大靖沉吟了一下,说道:“本帅已有计划,今日就不细说了。”

刘兴祚点了点头,大概知道郭大靖的计划,那就是在决战前,使飞骑达到两万左右。

现在飞骑分为三营,每营四千五百骑,还有将近两千的缺额。从现在到秋收,训练时间是够的,主要差的还是战马。

“看来,借此战大胜的余威,郭帅要对辽镇下狠手了。”刘兴祚目光闪动,不易觉察地看了一眼坐在郭大靖下首的何可纲。

如果不是吞并辽镇,刘兴祚不知道郭大靖如何能在半年的时间完成扩充的目标。

“宁远还有两万人马,留五千守城,一万五千补充进东江军,再加上招募的新兵,应该是足够发起大决战了。”

刘兴祚心中盘算着,把目光从何可纲身上移开,脸色沉静,仿佛什么都没想。

其实,这并不是很难猜测,在座的众将有一些都想到了。但碍于有辽镇的旧将在,也不好直接说穿。

“经过数次作战,以步兵对骑兵,虽然还算成功,但也有改进的余地。”

郭大靖又转换了话题,说道:“你们有什么看法和建议,也不必当面讲,与本帅书信联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