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唐再起 > 第873章 诚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嘉直言不讳地言语,儒学沉疴日深,并不是假话,甚至,这是广大读书人的共识。

在中晚唐时期,韩愈就亲眼目睹了儒学衰落,士大夫争相吹捧佛教的场面,可谓是心中越发的嫉恨。

所以,他发起了一场古文运动,以文以载道为主题,法三代两汉,更改从南北朝以来四六骈文,从而从文学上,来唤醒儒学。

当然,魏晋以来,骈文风气过于盛行,文章思想极为空洞,玄风广泛,革新文风,确实能一定程度上革新儒学。

但,随着韩愈、柳宗元的逝去,古文运动戛然而止,一切又恢复了原样,四六骈文又开始盛行,儒家思想又开始化虚了。

只是,儒家不明白,乱世中,以武为先,社会基础决定思想,当所有人趋向军队,那么儒学就会衰落,只有到了另一个太平时代,才会重新崛起,自我革新。

说白了,就是唐朝中期后,社会形势给不了儒家自我革新的机会,从而一步步衰落,换句话说:大人,学文拯救不了大唐了……

到了宋朝,太平日久,儒家自然而然吸收了佛、道思想,形成了理学,然后到了明朝形成了心学,某个时代,又成了复兴国学。

只要给儒家一个太平,它就能自我革新,顺应时代,这就是儒家统治中国两千年的秘密,生命力太顽强了。

说到这,李嘉的心思就很明显了,他就是想要在儒家自我革新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私料,影响其成长,理学这玩意,只是一开始凑合,后来就僵化的厉害。

当然,理学也是根据社会形势产生的,北宋内敛,理学自然内敛,它并不是某个人的功劳,而是许多人的功劳,北宋朝廷居大功。

“不知陛下何意?”田晗松了口气,连忙拜下,恭敬地说道,只要不弄荀子,弄啥都行。

孔孟之道长存,总是存菁去芜的,这很正常。

“某也没别的意思!”李嘉哪有这些人精那样懂儒家,他只是想做出影响,让儒学符合大唐朝廷的脚步。

“前唐时,韩愈所做的就不错,法两汉之文,以澄清文风,如今的儒学乌烟瘴气,四六骈文空洞无物,所以,可以提倡古文,而罢四六骈文开始。”

李嘉走了几步,摇摇头,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而今,在某看来,整个官场务虚者多,做实事者少,贪京城富贵者多,去地方牧民者少,贪腐无为者多,为民仁心者少。”

“别以为我不知道,那些官吏,都想就在京城,畏岭南、闽南如虎,就算去地方的,也只想去江宁、江西,就想着去捞钱,谋自身,不想为民谋福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孔孟之说,完全就抛之脑后。”

“所以,咱们必须崇尚实践做事,贬低务虚贪腐。”

“当然,忠君为上,也是必须强调的。”

李嘉最后,有些不好意思地加了一句。

田晗则仔细聆听,沉默了半晌,然后深深拜下:

“儒林之中,早就不复古时了,歪风邪气盛行,真正的儒士,不多矣!”

“如今闻听陛下之言,醍醐灌挺,方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道理,陛下才是真正懂得儒学之人。”

“合着,这里面的君,是朕这个君啊!”李家听出了其话中的几分诚恳,摇摇头,笑道:

“多乎哉?不多矣——”

“嗯⊙_⊙”田晗满脑门的疑惑这话是什么意思?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李嘉故意略过,直接说道:“上百年的乱世,人心早就变了,还得由尔等儒林之人拾缀才是。”

“臣定当万死不辞!”田晗闻言,眼眶湿润,他瞬间激动了,这个大任,舍我其谁?

“对了,田祭酒,听闻你家中藏书甚多?”

正在其感动之际,皇帝突然发问。

这了就挠到田晗痒痒处了,他拾起心思,连忙道:“臣甚爱读书,多年来一直收藏,如今也不过十万卷罢了。”

听言,李嘉颇为些惊诧,他的皇宫中,也不过二十万卷,想到其书多,但没想到这么多。

“乱世以来,散册孤本极多,许多珍贵的书籍,就此没了,这对于朝廷,以及天下来说,是极为遗憾的!”

皇帝感叹了一番,然后语重心长地说道:“如今复心儒学,就需要重印孤本珍籍,再塑人心,卿家的藏书,可否贡献出来,造福百姓?”

“这……”田晗望着皇帝那诚恳的脸色,心中犹豫了,合着在这等自己呢。

“臣,敢不效力?”为了儒学,他只能选择屈服。

“好!”李嘉高声赞叹道:“田卿家藏书虽多,但也不尽够,其他的卿家定然也有许多孤本,不如卿家劝说一番,也贡献一些出来,为了儒学,一切都是值得。”

“为了儒学……”咬着牙,田晗还能说什么,只能应下。

待其走后,李嘉这才大笑:“打破知识垄断,才算是寒门进击的第一步。”

唐朝时,印刷困难,书籍基本上靠抄写,极不方便,而那些门阀世家,以及权贵家族,就大量的藏书,某种程度来说,算是垄断知识,让许多读书人不得不屈服,挂靠。

而且,各家藏书传抄时,容易有错字,这样一来,就错漏多出,许多寒门子弟就只能落榜。

所以,李嘉大规模的收藏书,就是为了校正经书,从而使读书人不至于为此而错失机会。

甚至,他还准备重新大规模刊印书籍,就从加了孟子的官学十经开始,然后再是其他的书籍,保留珍贵的孤本。

打破知识垄断,普及书本经书。

这就是李嘉所行的目的。

传抄自然不符合时代了,雕版印刷要大规模应用,就会使书籍价格下落,某种程度上算是知识下乡了。

话说,宋朝的文风鼎盛,也与雕版印刷术大规模普及有关,至于活字印刷?中看不中用,哪里工那么匠学徒识字的?而且,活字也太贵了,成本过高。

当然,革新儒学也是他的目标,这并不是假话,若果真形成一种清正廉洁,敢于做事而不务虚的风气,他简直得要高兴得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