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科技:打破垄断全球的霸权 > 第一千六百一十三章 细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虽然是内部讨论,但或许是因为大家曾经的身份和职位原因,在提到核聚变的时候,有不少人的眼神都比较凝重。

这份凝重不是在表示他们不看好大夏的核聚变技术,而是在表示,大夏核聚变技术需要他们认真讨论。

“听说夏核集团已经组建了大夏聚变公司,并且决定将可控核聚变视为未来能源唯一发展方向。

在大夏官方内部,或许这意味着大夏已经下定决心,要在可控核聚变能源领域杀出一条血路,将集中大夏官方可用资源,包括技术、人才、资金和市场去攻克可控核聚变的难题。

这并非是不可能的,毕竟早在多年前,官方的技术团队已经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如果真有成果了,或许咱们也能够利用到?”

这位工程师在讲到这话的时候,还拿出了一份新闻进行佐证——大夏环流三号试验性聚变反应堆,实现了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并且是面向全球对外开放。

但是在这位工程师拿出这个新闻之后,立马就有一位工程师反驳道:“你说咱们大夏官方的核聚变技术有突破,这事我能够相信,但是要说把大夏官方的核聚变技术应用到我们的登月项目上?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

你或许没有对能源领域有多深刻的了解,在众多可控核聚变路线当中,大夏选择的是‘托卡马克’装置技术路线。

这一路线的优点是技术门槛和研发路线都比较明确,而且比较容易形成稳定的可控核聚变环境,但缺点就是设备重量大,体积大,并且设备较为复杂昂贵。

很明显大夏官方想的是先实现了可控核聚变,再去考虑精简设备和提高效率的问题。也就是老办法,先解决有无问题,再解决好坏问题。

这对大夏官方而言是个很明智的决定,但是对于我们九州科技的航空航天项目而言,只能说是一个非常需要时间和战略定力的项目。

大夏官方走这个比较简单的路线,都耗费了几十年光阴,我们九州科技能够花费几十年时间吗?

不可能的,哪怕我们愿意等,登月项目也不可能等。”

能源与信息、材料,并称为人类文明的三大支柱。

特别是在进行节能减排的环保工业国家中,大夏正在逐步淘汰化石能源,以风能、光能等清洁能源代替。

但是这些环保的新能源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那就是它们的发电功率并不高,而且需要大规模的设备布置,才能够保障发电量充足。

而核裂变技术为基础建造的核电站,现在面临裂变反应堆危险的问题,并且对于选址用地要求较高,根本就无法成为主要能源输出类型。

也正是这些原因,在场每一位工程师对核能都有一种又爱又恨的特殊情感。

爱它未来的潜力,恨它现在的研发困境。

但是在讨论当中,逐渐有人发现自家顾总的表情和往常有些许区别。

没有焦虑,没有烦躁,甚至都没有一点皱眉!?

渐渐的,以李建为首的几位核心元老开始不再发言,随后中生代和青年工程师们也不再说话。

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顾青身上。

这时候,顾青才咳嗽了一声,说到:“登月是一个十分繁琐且复杂的科技大项目,就像你们之前探讨的那样,要确定正确的运行轨道,同时因为路途遥远,发动机的推力需要比以往的发动机高出十倍,所以需要研制全新的飞船发动机和运载火箭。

并且还要在准确的地点进行复杂而又精确的加速和减速操作,精确测控制技术,以及能够准确控制返回大气层的切入角度技术。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设计登月飞船、登月的太空航天服,考虑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和体内压力稳定,还需要研发足够优秀的生命维持和救护系统。”

顾青掰手指一样,将几大难点摆在众工程师面前。

随后,他继续说道:“看似很难,当然,在实际的研发与攻克过程中,这些问题也的确很难解决,可是现在我们回头看看。

我们的火箭分公司已经在设计研发更加强大的运载火箭和飞船发动机,我可以给诸位透露一个特别情况,火箭分公司的进度并不慢。

准确地点处加速和减速、精确测控制技术、准确控制返回大气层的切入角度技术,这三者需要的都是足够准确的信息相关技术。

蓝星24小时自转一圈,同时月亮27天绕蓝星公转一周;当我们大夏所在地背向月球的时候,不仅无法观测到探测器,连发送指令也不可能。

所以,我们现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二十个分部和基地,已经有超过十个测控站,同时还有周天星斗工程的卫星通讯技术,完全可以保证地面与飞船的信息交流。

而控制返回的技术,大家应该都知道我们去年已经实现了四小时急速降落技术的实验。

其他国家与机构的飞船,如果要从月球返回时,需要在蓝星的大椭圆轨道上,以超过每秒11公里的速度开始减速再进入蓝星大气层。

如果进入大气层的角度太小,飞船会被大气层‘弹离’,进不了大气层;如果进入大气层的角度太大,飞船会受到强大的冲击力,可能毁坏飞船,

但是我们的飞船,哪怕不使用逐月星舰,而是常规的飞船降落,以现在储备的技术资源,也完全可以保证它能够安全降落到预定区域。

而到具体细分的载人登月舱,当初四小时极速降落的技术当中,降落舱的技术就能够在这方面得到应用,绝对能够保证降落平稳。

其次登月的航天服,月亮上的温差600c,我们当初设计空间站外出工作的航天服时,就考虑到了相关需要,所以在极限温度测试下,我们现在的航天服就能够保证400c的温差,只需要再进行材料优化,或者增加一层防护层,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