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总结道,“北疆之败,并非大尚军力强于他将其打败,而是穆拉帝本身的战略出现问题。北疆烧杀成性又如何?兵力众多又如何?一路势如破竹又如何?虽之前他一直赢,但他们最后一定会败的。这一点平章心里清楚,陈相清楚,率五千兵士死守江州城的张鞑清楚,那守京城八万将士心里也清楚。”
“大尚之胜,原因不在平章,也不在朝廷,而在于臣民一心,协力抗敌。自朝廷决定守城保国的那时起,大尚国胜局已定。”
说到这里我停了下来,看一场战争的是非功过,利益得失,并不能单单从带了多少兵,杀了多少人来评断。要看得是它背后的战略布局,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小朋友们,央视新闻一定要看啊!
谦王默然不语,这些话他可能也要些时间慢慢消化吧!我望了望陈直,陈直怔怔的望着我,早已忘了喝茶这回事,看来我忽悠谦王的同时,把陈直也一道忽悠了。我向他瞪了一眼,陈直顿时回过神来,打破僵局,“长公主这茶真好,改日我让人去茶坊买些回来,新茶旧茶都是好的。”
我不由又瞪他一眼,这老头儿插科打浑,不说一句挨边的话,明显是想让我把这个恶人做到底了,一时气不顺,便回呛道,“别去了,你买不起。”
陈直讪讪一笑没有答话,自顾自的品茶,见谦王依旧不发一言,我接着说道,“皇兄,此次一役,京中伤亡惨重,此战的功过评判本不该平章来插嘴。但平章真心觉得,抚城军的到来确实加速了北疆的败退,明面上看是抚城军打败了北疆,但稍微一细想便可知道,抚城军只是捡了一个便宜而已。”
“本王率军千里驰援京城,经此一战……抚城军的兄弟也伤亡不少,难道不应该有所抚恤么?”谦王明显已经底气不足了,这句话说的犹犹豫豫。
我点头,这是要打感情牌了。道:“平章觉得,抚城军千里而来,虽说功劳也没那么大,但两倍的抚恤金也不算多。平章明日便可以上奏给皇上,建议以陈渭两州的标准,用五倍的粮饷,奖赏抚城军……”
谦王一脸惊讶,连陈直都没有忍住:“长公主……”
我摆摆手打断陈直,接着说道:“但是,因为大战刚过,国库空虚,朝廷目前拿不出这么多的粮饷,所以这五倍的粮饷以白条的形式发给各位军士。”
“白条?”陈直和谦王都没听懂。
“所谓‘白条’,就是由朝廷认证,户部签发的一纸债契,债契到手之后,只要妥善保存,十年之后,本人可以凭债契到当地官府,领取五倍的饷银。”说实话,五倍的军饷绝不是小数,作为普通人来说,常规来看这个投资是值得做一做的,回报率百分之一千,这样的投资,除非你十年前在北京三环里买套房才能比得上。
陈直和谦王都默不作声,可能是觉得哪里不对劲,但一时又说不出什么来。
我小心的饮了口茶,抬起头来问道:“皇兄觉得可好?”
被点到名的谦王一时有些懵,“如此复杂,本王须回去好好思量一番。”
我望向陈直,“陈相觉得此法可行么?”
陈直抬头看向我,“十万人的军饷,若以五倍来算,就算是丰年,相当于大尚全年税收的四成。但如果用十年的来慢慢发还的话,朝廷也就不那么为难了?老臣觉得此法可行。”
我不由冷笑出声,摇摇头。
“长公主何意?”陈直问道。
“大尚税收以田产税为主,每年所收税银大都是固定的。拆东墙补西墙,为了十万人的军饷,十年之内大尚须得每年省出半成来付这些无谓的开支,还得请老天保佑,年年是丰年,岁岁有余粮。陈相如何笃定大尚十年之内无灾年,风调雨顺呢?”我笑着问道。
这老头礼部出身,不会算数,如果是户部的钱大人在,估计一眼就能看出问题所在。
“那长公主为何还要有此提议呢?”陈直反问道。
“一来,堵住抚城军的嘴,他们没有理由再生事,二来,朝廷有了喘息之机,以后的事以后再说。”我解释道。
“可这并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陈直反驳道。
“陈相想要什么样的解决之法?你以为十年之后这五倍的军饷朝廷真的可以兑现么?本宫想要的,不过是这十年的时间而已。”我道。
“皇妹你刚刚说,十年之后,要领这五倍军饷,须得本人拿债契去领!”谦王回过神来,发现了其中的关窍。
我点头,向他二人解释道,“一纸债契,十年的日消月磨,总会有一部分损坏遗失吧;再如果,十年之内,万一哪里有什么祸乱,朝廷就派抚城军去,血肉之躯,有所死伤再所难免。如此一来十年之后,能真正领到这五倍军饷的抚成军,还剩几成?”
“你——”谦王不由有些怒了。
我淡笑着望着谦王,接着说道,“就算此战之后,他们为了保命即刻退役返乡,十年之后,这些士兵分散各地,老的老,死的死,退的退,朝廷即便昧下这笔饷银,那一盘散沙,就算出来闹事,朝廷又有何惧?”
谦王忍了忍,尽量用平和的语气说道:“皇妹真是好算计,那十万抚城军也是我大尚的子民,家中也有妻儿老小,你这一通算计,算计了十万男儿的性命,十万人家的生计!”
听谦王说这几句话,我心中还是满欣慰的,但嘴上却完全没有客气,“皇兄说平章算计?十万抚城军滞京郊外已有月余,我不去算计,朝中自有旁人代劳。若朝廷真的采用我的方法来算计抚城军,届时必定失信于民。皇兄你也是皇氏血脉,真得乐见于此么?”
谦王呆愣了片刻,不由说道,“为兄不得不说一句,皇妹此奏,细想之下实为恶毒。倘若真将此法上奏于皇上,于谁都没有益处!”
“平章不涉朝事,陈相不是在么?传句话而已!哪里需要什么‘上奏’?”我嘲弄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