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周侍郎答道:“回禀长公主,回禀太后,下官以为,北疆来势汹汹,之所以得以如此快的打到京城,其因有三,一则北疆骑兵确实剽悍,而我朝兵力虽然人数众多,但终究往日训练不足,调度失当。二则北疆手挟皇上,守关将士无所适从。三则因为皇上当时征兵之时,因怕南方将士无法适应北方苦寒,故而将京城以北的兵力征调殆尽,以至在前线被北疆一溃即散后,后方关防无兵镇守,才使得北疆得以长驱直入,犹如无人之境。”
我点头,“周大人的意思是,鄯城有兵?”
“不止如此。”周侍郎接着答道,“我大尚朝起兵之时,便定都于鄯城,为抵御北方之祸,这才迁都于阳京。所以若说龙兴之地,鄯城也不外如是。而且,如今鄯城周边各府,乃是物产丰饶之地,届时我朝兵多粮足,而那北疆孤军前来,长线作战,必定兵困马乏,粮草不济,然后我方再派西南渭州,东南陈州两地兵马从两侧攻击,形成一个口袋阵。臣敢料定,不出数月,那北疆战败而走。”
周侍郎说的慷慨激昂,言辞笃定,这口才我都有点想鼓掌叫好了。看着右相程豫那灰白的胡子被气的一抖一拌,我已经感觉到朝中大部分人已慢慢的认同了周侍郎的看法。
可是,在我看来,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我的脸色逐渐变得阴郁,开口言道,“本宫之前不涉朝堂,所以对大人不太熟悉,敢问周大人名讳?”
“回禀长公主,下官周荣。”
周侍郎话音刚落,我身后便传来太后一声厉喝,“大胆周荣,你可知罪!”
周荣一愣,“臣一片忠心,还请太后明示。”
我望了望太后,淡淡帮太后补充道:“周卿大才,寥寥数语,竟将大尚的半壁江山拱手送于了北疆。”
周荣一惊,“微臣绝无此意。”
“绝无此意?”太后冷哼道,“哀家一直奇怪,皇上手握四十万大军为何竟会被北疆区区几万众一举击溃,原来是有人透露消息给北疆。你让朝廷退居鄯城,任由那北疆长驱直入,不作丝毫反抗,竟还有脸诬称襄王投敌,哀家看来,你才是北疆安插于朝中的一个内奸,以保全皇族之名,行通敌卖国之实。”
我惊讶的望向太后,太后这么明目张胆的诬陷周荣,傻子都明白这是在杀鸡儆猴。太后不能明着反对南迁,就只能先把提议南迁的出头鸟给打掉。我转过头来看向那只鸟,哦不——是那只鸡,也不是,是那位周侍郎,周侍郎身子一软,抬起头来,“太后明鉴,臣冤枉,微臣建议南迁鄯城,确为大尚着想,绝无点半私心。”
太后眼中杀机顿现,我一惊,忙上前拦住,“母后,可否让儿臣问几句话。”
太后敛下满面怒容,微微点了点头。
我回头面向周荣,也面向了各位朝臣,“周大人,倘若朝廷退居鄯城,京城失守。穆拉帝占领京都之后,你猜他当如何?”
周荣抬头看向我,似乎在想另外一种可能。我接着又道,“父皇弥留之际,曾对穆拉帝忌惮颇深,可知此人绝非泛泛之辈。他明知自己长线作战兵困马乏,而且鄯城兵多粮足,又有两侧强兵相挟,岂会再孤军深入,攻打鄯城?就连本宫都知道,占领京都之后,最好的作法是以京城为据点,对周边各府,旁敲侧击,各个击破,徐以图之方为上计。所以,穆拉帝攻进京城之后,绝不会直接攻打鄯城,而是会以京城为据点,把鄯城周边的各州府一个一个的打掉,最后只剩下鄯城一座孤城。那时,我们仍是死路一条。”
周荣垂下头,没有说话,我接着说道,“周卿所提的南迁之计不是所谓的避其锋芒,缓兵之策,反而把我们自己堵进了死巷之中。”
我虽与太后目标一致,但实则大为不同。除掉周荣固然可以震慑那些有南迁之心的朝臣,但失去臣心的朝廷能否挡得住北疆的攻击呢?
我环顾了一下殿下众臣,继而说道:“其实本宫心理也清楚,是战是退,众卿心中各有计量。本宫长于民间,不擅政事,如何行军打仗更不是女儿家要学的东西。但是本宫知道,能立于这朝堂之上的各位卿家哪一个是等闲之辈?区区一个穆拉帝,即便他神勇无比,也不过凡人一个,众卿何以认定京城就一定守不住呢?”
众臣一片沉默,没有人回答我的问题,过了一会儿,人群中冒出一个声音,“长公主所言也有道理——”
我循声看过去,一个看上去六十多岁的官员立于程豫身后,看他的官服品级,应该是礼部的一个侍郎。
那人上前,接着道,“众臣之所以心生退意,虽说是害怕那北疆那穆拉帝,但归根结底在于皇上被俘,心中无主,面对北疆,难免投鼠忌器。长公主所言虽句句不差,但终究无法解决根本的问题。”
这个人一下就点明了现在所有问题的关键点,我当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留给太后来解决的。我回身走向太后,向太后行礼道:“母后,儿臣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叩请母后颁旨。”
我伏身跪地,没有抬头,看不到太后的表情,但似乎过了很久,才听得头顶上方有了动静。我抬起头,看到太后无力一挥手,身旁的宣旨太监便手执懿旨上前,上前宣曰:
“太后懿旨,众卿听命——”
众臣闻声皆跪聆慈谕,“皇上北狩,迟迟不归,恰逢北疆来袭,以至兵临城下。为保宗庙不毁万民无伤,哀家痛思之际,下此懿旨。先皇五子诚王高晖,品性端毅,事孝躬亲,代理国政之间,深得臣民之心,宜统万军以敌北疆。然名不正则政不通,政不通则令不能至耳。国难之际,当行非常之事。特谕诚王高晖即登皇位,封先皇为太上皇。然皇家正统,以谪长相传,特封太上皇之长子高源为太子,布告天下,咸使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