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软软的鱼片粥咸香可口,我足足喝了两大碗。
“那日见过花无措之后,你不肯上轿辇,一人步行往回走,半途中,因为虚弱晕倒了,再加上当日风寒雪重,你又感上了风寒,便在宫中足足躺了十余天。我便以你身份不便为由,把你接回了襄王府。”吃饱了,便靠在床边,听襄王讲这两个月的事情。
“你醒来之后,便开始不吃不喝,不言不语,整日里呆呆怔怔,无论跟你说什么事,你都如没有听到一般,每日只能给你强灌些参汤续命。”
我垂下头,“可可给王爷添麻烦了!”
“这倒也不麻烦,”襄王苦笑道,“刚来的时候,我把你安排在翠微阁,那里环境清幽,距离我的住处也近,前些天,看你的丫环一个不留神,你就把把翠微阁给烧了,连带着我都没地方住了。”
“啊?”我惊讶的张开嘴,在人家里住,还把人家的房子给烧了,那翠微阁贵吗?话说我现在可没有钱赔他啊!
见我惊讶的样子,襄王没有在意,“我猜想,你定是听了花无措的话,以为只要着火,就可以回家,才将翠微阁烧掉的。”
我不好意思的把头垂得更低,我怎么一点儿印象都没有,我就好像在听别人的故事一样,听着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所幸,在火势变大之前,你被救了出来,所以你没有烧伤,仅仅受了些刺激而己。”
“那我手上的伤,是什么怎么回事?”我抬起左腕,问道。
“翠微阁烧掉之后,你一直心情不好,砸了房里所有的器具,把侍女关在门外不让进来,我以为你只是因为回不了家,心情不好,便由着你发泄,谁知就在昨日,你便做了傻事。”襄王眼里的担心隐隐闪现,“这次,便没有上次幸运,皇上从太医院派了三个太医同时会诊,才将你把命吊回来。可是你依然沉睡不醒,直到方才,你才醒了过来。”
“对不起,王爷。这些事情我都不知道,王爷辛苦了。”
襄王眼里溢出一丝笑,“看到你现这个样子,再辛苦也值得。”
说了这么多,全是在王府发生的事情,我想知道现在外面是怎么状况。“皇上是怎么处置我的?”我问。
襄王沉吟了一下,“皇上说,你虽为金枝玉叶,但又与反贼勾结,所以法不容情,皇上病中下诏,要将你赐死,留全尸,以公主之礼入葬。”
他要杀我,他凭什么杀我!我控制不住的抚住心口,原来我的心还会痛,会为了他而痛。“那后来呢?”我知道事情还没有结束,否则我不会到现在还安然无恙。
“我请皇上赐婚,要你嫁给我为襄王正妃,并以我祖上累世之功抵了你的死罪。”说到这里襄王停了一下,细细看了一眼我的反应,见我没有插嘴,便接着说了下去,“皇上准了,复了你的公主称号,召告天下,如今工部正在为你修建公主府,只等我们正式行了礼,你便可随时搬进去。”
“原来如此。”我微微叹道。
“其实你不必挂怀,皇上他并不想杀你,他只是想借这个理由削了我的军功而已,军功于我而言,既是尊荣,也是危险,顶着这样的军功,如崖边行马,回身看江山万里,稍有不慎便跌落悬崖,粉身碎骨,没了反而自在。”襄王见我有些自责,忙说道。
“王爷能看透世事,可可佩服。只是此次,可可欠王爷的实在太多了。”
“不要说什么欠不欠的,我想问你,皇上赐你为我的正妃,你作何感想?”襄王问道。
我微微皱了一下眉,“王爷为了救我,要舍自己的累世之功,若没有个好的名份,怕得是名不正言不顺,遭世人议论,所以才求皇上赐婚的,对吗?”我问。
襄王点头。
“王爷此举,只是被逼无奈,可可有什么好说的。只是委屈王爷要娶一个外貌不佳,品形一般的正妃,不知有多少人要为王爷不值了。”我半似认真半开玩笑道。
襄王舒了一口气,由衷道,“我只要你活着,怎么都可以。”
心就那么抽痛了一下,以前自己忽视掉的那么多的情感,如今感受起来,令人有些恍恍不安。我歪头看了看外面的天色,转了一个话题,“郁文呢?”
“他以反叛之名,被押进了天牢,虽然在天牢,但还没有受审,暂无性命之忧。”襄王有问必答,一一回道。
我一急,忍不住吸了一口冷气,不住的咳嗽起来,襄王忙在我后背轻轻的拍打,“不要急,慢慢说。”
我稳了下来,咳得我眼泪汪汪,“皇上他明明就知道,玉泉宫根本没有参与谋反,已经过了二十余年,为什么他还要紧揪着玉泉宫不放?”我问道。
“皇上染病在床,目前的国事交由太子与众大臣协同办理,那蔡相自然是不肯放过玉泉宫,他还想借此事为难太子,所以对玉泉宫一直没有松口。而太子瓜田李下,也没有证据,为了避嫌,也只好看着蔡相在那里抓捕玉泉宫的教众,不能出言反对。”襄王解释道。
“那个蔡慵也太无聊了!”我气愤的骂。
“无怪乎蔡慵会抓着此事不放,平日里太子谨言慎行,甚少出错,想抓太子的把柄,就只能从鸡蛋里挑骨头了。”襄王叹道,“只是这次他挑得骨头,略微软了些,起码还不足以让皇上废掉太子。”
“皇上又不傻。”我气乎乎地道。“此事一日不解决,太子便一日也无法正式监理国事。”
“不过,那个右相吴妫,倒是十分奇怪。经历此事之后,朝中多人都怕惹上玉泉宫,捎带着对太子也唯恐避之而不及,唯有这个吴妫,与太子殿下****同行。虽然这个右相才干不及蔡慵,但他的身份却是可以跟蔡慵叫板的。每每太子与蔡慵有了分歧,这个吴妫便带头与蔡慵针锋相对,这让太子省心不小。”襄王不由得说起了政事。
我略略一想,也渐渐明白了过来,“这朝中总算有个聪明人,能看懂风向。其他的人,不过一些墙头草罢了,不足为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