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点,很难打破权力结构。
当一个人被封为太子时,皇帝对于大臣们交接东宫是很排斥的,因为他不希望朝廷大臣过早地围着太子转,否则很容易形成一种权力集团。
一旦这种权力集团形成,就会与皇帝的皇权发生冲突,损害国家利益。
然而,无论皇帝如何出击,只要一个人被确立为太子,就意味着他是一股潜在的巨大力量。
朝廷大臣和王储周围的亲属自然会围着太子,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等到其稳固之后,如果皇帝想更换新的太子,那么,就会损害前太子权力集团的权势利益。
届时,大臣们就会携手反对,也就给皇帝重建储君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比如,在汉高祖刘邦在提出换太子的想法时,身边的大臣纷纷提出反对意见,正是因为一旦更换太子,就会损害这些人的权力。
站在他们的角度看来,一旦将太子更换为戚夫人的儿子,由于这些大臣和戚夫人的关系都不好,所以,刘如意上台后,他们将来就不会有好结果。
隋文帝想更换太子时,由于隋文帝身边有众多杨广的眼线,当这些人刚得知皇帝想立杨勇为太子时,他们就会在第一时间把情况告诉杨广。
而杨广也提前行动,将杨勇杀了,而隋文帝也被害死了。最终,隋文帝不仅未能更换太子,就连命也没保住。
不说远的,就现在,围绕着李承乾就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主要成分是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集团。
如果李世民想要废除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关陇集团肯定会拼死反抗的。
李世民望着下面吵成一团的群臣,一阵头疼,李世民决定采用拖字诀。
只见李世民大手一拍,霸气道:“好了,此时容后再议,退朝!”
李世民说完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甘露殿,留下一众大臣在风中凌乱。
……
李泰回到府中便大发雷霆道:“气煞本王也!眼见父皇就要废除太子了,却被李恪和长孙无忌这两个奸贼给破坏了,李恪、长孙无忌,本王与你们势不两立!”
魏王党骨干王珪、刘洎、杜楚客、韦挺等人见李泰大发雷霆,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说。
因为他们比谁都清楚李泰为了这太子之位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如今这煮熟的鸭子飞了,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
李泰到底是李泰,不到一刻钟便恢复了镇静,“诸位,眼下该如何是好?”
“殿下,如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必须一鼓作气把太子拉下马!”王珪首先开口道。
“王大人言之有理,打蛇不死,会反受其害 ,微臣会联合御史台的同僚上书弹劾太子,如果声势浩大,不相信陛下会无动于衷!”刘洎道。
“只上书弹劾还不够,还必须发动百姓的力量,微臣会安排人在百姓中散播太子最近的所作所为,到时候民怨沸腾,不相信太子的储君之位还能坐得稳!”杜楚客道。
李泰闻言大笑道:“诸位不愧是本王的心腹重臣,就照此计划进行!待日后本王等上九五之尊,尔等全都封侯入相!”
“誓死效忠殿下!”
……
清晨,寒风吹拂,东宫愈发冷落孤寂。
这原本应当是满朝文武竞相登门极力投效的一座恢弘殿宇,此际却是门庭冷落车马稀,无人问津。
随着魏王府的舆论功势,太子好男风、私交突厥人,刺杀太子詹事于志宁、刺杀魏王李泰的事情被传得沸沸扬扬路人皆知。
更加令人诡异的是,以往坊市间流传的易储流言,非但没有借此机会愈演愈烈,反倒彻底的销声匿迹。
所以大家都相信,这必是有一股极其强大的势力在压制舆论,避免朝廷的政策被民意所左右。而除了皇帝之外,谁能有这么强大的势力?
虽然李世民压下了废黜太子的声音,但私底下废黜太子之声并没有偃旗息鼓,反而愈演愈烈!
如此一个局面,太子备受冷落,自然是情理之中。
这般一个紧要的关头,谁敢贸贸然登门,招致陛下的揣测怀疑?要知道,这还有两庄刺杀的悬案,尚未寻到幕后主使,想必皇帝陛下不会介意随便找个替死鬼背上这两口黑锅。
甭提什么证据,政治从来都不需要真相,只需要利益。
只要符合皇帝陛下的利益,全天下所有人都有可能成为凶手……
当然,也有人并不在乎什么利益。
在他们看来,荣华富贵比之兄弟情义,便是如同那粪土一般。生命转瞬即逝,富贵过眼烟云,唯有情义,方能永存……
杜荷便是这么一个人。
诚然,此君好吃懒做、不思进取、纨绔无赖、不学无术……可以说浑身上下一无是处,单单独独有一样,绝不会为了魏王的崛起而趋炎附势,更不会为了太子的式微而落井下石。
丽正殿内,太子李承乾端坐软塌之上,看着面前的杜荷,不禁心内唏嘘。
面临绝境,储位不保,却唯有杜荷能冒着天下之大不韪,这份情义,尤其珍贵。
杜荷正姿跪坐,一脸愤然的看着面前的太子李承乾。
“殿下怎能如此自甘堕落?不提这掌握在手里的锦绣江山将要被人夺去,你可曾想过一旦太子之位被废,迎接你的将是什么结局?
没有任何一个君王,能让前任太子安然无恙,这无关情谊,无关善恶,这是必行之事!只要太子之位被废黜,殿下离死不远矣!”
他说话声音很大,明显很激动,可李承乾却面无表情,无动于衷。
昔日温润如玉的太子殿下,此时精神萎靡,下巴上靑虚虚的胡茬显得很颓废,整个人似乎都丧失了精气神,宛如一具行尸走肉……
杜荷所言非虚,李承乾又怎能不知?
可他无可奈何。
先是太子詹事于志宁被刺,紧接着青雀被刺……
在凶手尚未捉到之前,李承乾便是最大的嫌疑人,这一点别人清楚,李承乾自己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