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 > 第380章 战后影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世民登基不足四年便解决了突厥之患,这可是前隋花了近四十年都为解决的难题,如今功绩谁还敢质疑于他?

“臣等恭贺陛下。”大捷的消息殿中大臣都早已知晓,众人听李世民的话,纷纷俯身拜道。

李世民抬了抬手,命众人起身,问道:“突厥已灭,我大唐拓土千里,此战我儿与李靖当居首功,李绩、李道宗为次,朕欲加封赏,众卿以为然否?”

北伐突厥,不仅是灭国之功,更是为李世民正名,李世民自然不吝封赏。

李世民之所以把李恪和李靖列为首功,一是李恪是他的亲子,李恪立下大功,李世民自然面有荣光,乐见其成;二来剿灭突厥乃盖世之功,若是首功叫李靖一人独据,到时他功高震主,那还了得?

能在大殿之中站着的都是人精,哪里还不知道李世民的意图,所以他们纵然觉得不妥,也未敢贸然进言,甚至就连对李恪最为忌惮的长孙无忌也是如此。

这时长孙无忌若是开口反对李恪与李靖并列首功,只会激怒李世民自讨没趣,别无它用。

而这个时候,整个贞观朝头最铁,胆子最大的魏征受过李恪的恩惠,已暗中倒想了李恪,自然不会反对,他都不反对,朝堂之上倒还没有敢明面上跟李世民过不去的人。

所以在李世民的授意之下,李恪与李靖并列首攻的事情已是板上钉钉。

不过名归名,利归利,首功之名他们是挡不住了,但是利,他们却不欲李恪拿了太多。

“启禀陛下,臣以为汉王殿下和李靖功劳甚巨,汉王可加食邑千户,李靖可封代国公,加食邑八百户。”大殿之中短暂地沉默之后,太子舍人褚亮出列道。

褚亮说话倒也用了心,他非但了压了李恪的封赏,就连李靖也是如此,灭国之功,竟只加区区八百户食邑…

李世民有意压制李靖之功,褚亮这么说也是希望能借助李世民的这个意图,趁机压制李恪的封赏。

一千户?

不过李世民听了褚亮的话,微微皱了皱眉,显然褚亮的话未叫李世民满意,但大殿之上,李世民也不能光为李恪说话。

于是李世民道:“区区千户,恐怕难酬吾儿的灭国之功,封赏之事待朕与众臣另做商议后再做定论。”

太极殿上,众人正在争论李恪之功,与此同时,唐军大胜的消息也传到了后宫的宜秋殿。

“娘娘,李大帅和殿下在阴山大捷,突厥颉利可汗成擒。”杨妃的贴身侍女瓶儿一得到唐军大胜的消息,连一路小跑地回了宜秋殿的内室,对杨妃道。

杨妃闻言,忙问道:“唐军大胜,虎头没什么事吧?”

瓶儿拍了拍自己的脑袋道:“您瞧我,听到这个消息太激动了,说话都忘了主次。殿下毫发无损,还立下了大功,找回了传国玉玺,不日便要随大军凯旋还朝了。”

杨妃闻言,眼中露出了难掩的喜色甚至连眼角都浸了泪珠。

杨妃道:“道君护佑,我儿平安无事就好!”

杨妃稍稍平复了自己激动的神情,便又接着问道:“那你可知大军何时班师?”

许久未见,杨妃对爱子的思念也片刻难忍,恨不得李恪即刻便出现在了自己的眼前。

不过瓶儿却笑了笑,对杨妃道:“这个瓶儿倒是不知,不过大军班师恐非一朝一夕之事,应该没这么快。如今殿下已经安全,回京便在这月余时间了,娘娘大可静心等候。”

杨妃也笑了笑道:“也是,是我太心急了,大军班师干系重大,岂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左右虎头已经无恙,我们母子总有相见的一日。”

人逢喜事精神爽,突厥被灭,心里多年的夙愿得到解决,他好像卸下了千斤重担一样,心里轻松了不少。

而他也想到作为唐军行军副总管的李恪,他还很清楚的记得当初跟李恪谈话时,李恪对打败突厥时肯定的语气。所以,联想到这些,他特意的来到了宜秋殿,将李恪凯旋而归的消息告诉了杨妃。

自从李恪担任行军副总管,杨妃的心里就很担心,她始终认为只要自己的儿子平安无事,即便他平庸无能,碌碌无为也好,可是她也清楚李恪的性格,清楚李恪的志向。所以,她也没有劝道李恪,作为母亲她反而不愧余力的支持李恪。

但是,当杨妃从李世民口中听到大军打败了突厥,生擒了颉利的时候,她欣喜的流下了眼泪。

“爱妃,你怎么了?”李世民看到杨妃流泪便关切的问道。

“没事,皇上,臣妾是高兴,恪儿终于长大了,能为皇上分忧了!”杨妃立即擦拭了眼角的泪水对李世民说道。

“是啊,恪儿是长大了,朕心里很欣慰啊!”李世民淡淡说道,“等大军凯旋而归的时候,朕会出明德门亲自去迎接他们,爱妃到时候就跟朕一块去啊!”

“多谢皇上!”杨妃欣喜的道。

因为,李世民高兴,他在杨妃这里用完晚膳这才回到自己是御书房。

回到御书房的李世民心情依旧很激动,他强子压住自己的喜悦之情,开始细细阅读李靖送上的奏报。因为唐军打了胜仗,李靖发给李世民的奏报很详细,唐军对突厥大军的整个征战过程基本都有记载,还有很多的将领所立下军功。

所以,李世民在详细看完这份奏报之后,心里还是思量怎么封赏这些人。

虽然,军功封赏该有兵书报上,吏部勘察商议和拟定,再呈给李世民过目,如果李世民不满意,朝臣们可以在朝会上讨论。

但是,李世民的心里可是不这么认为,因为,有些人的军报不是吏部能解决的!就像突利的封赏,李靖的封赏和李恪的封赏等,这些都不是吏部能够决定得了,都必须他自己亲自参与。

李世民想到这里,便想到该如何封赏李靖等人,他心里这么急切是有原因的,李靖在奏报上不但说明了战功和战绩,而且,他还告诉李世民唐军的行军时间和路线,及他召集突利一同回唐受封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