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不敢托大,立马回礼道:“尊姓大名不敢当,某乃是长安李恪……”
“原来是汉中郡王殿下呀,老道失礼了!老道可是对殿下神交已久了!”两位道长恭敬道。
“二位无需客气!”李恪微笑道。
李淳风?
“等等,你说你徒儿叫什么来着!”李恪突然脸色大变。
“李淳风呀!”
“那敢问道长?”李恪忐忑道。
“贫道袁天罡呀!”
“袁天罡!李淳风…”李恪差点吓尿了。
两位活神仙呀!
若说整个大唐李恪最怕谁,李世民这个便宜父亲最多排在第三。
那么问题来了,谁能比手执乾坤、掌人生死的李二陛下还要可怕?
答案第一是袁天罡,第二,就是这位李淳风……
李恪是真不怎么害怕李世民,他们毕竟是父子,尊敬大于畏惧,只要李恪不会傻到去造反谋逆,生命就不会有丝毫的危险。
可是袁天罡、李淳风则不同,在这二位面前,李恪心虚……
因为他是重生者,来路不正!
袁天罡和李淳风都是唐代着名的天文学家、玄学家、数学家、易学家。
袁天罡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风水大师,相传他能知过去晓未来,相术能力冠绝天下。精通面相、听风声就可以辨吉凶,一身相术本领登峰造极,他一生中曾做过许多旷世预言,至今都无人能破。
还在隋朝时,袁天罡赴入仕途后,担任洛阳任资管令。袁天纲初到洛阳时,在清化坊安顿下来,此时他的相术预测早已小有名气了,来找他的人络绎不绝。
当时,杜淹、王珪、韦挺三位才子也来请袁天罡看相。
袁天罡预言三人都会出人头地,具体来说就是:杜淹将以文章显贵而名扬天下;王珪不出十年将官至五品;韦挺面相如虎,将出任武官。但同进三人又会晚节不保——为官后都要遭贬谴,日后定当在此“再聚首”。
后来袁天罡的预言果然应验,在唐高祖武德年间,杜淹以侍御史入选天策学士;由太子李建成举荐王珪当上五品太子中允,韦挺出任武官左卫率。三人正当仕途一帆风顺时,没想到受宫廷政变牵连一起被贬隽州,果然在这里又在这里相聚了。
当然,这个不算什么,袁天罡“预言”的成名之作就是对武则天的预言,据《旧唐书》中记载,袁天罡年轻时周游天下,曾偶然遇到过武则天的母亲杨夫人,而当时的武则天还是一个在襁褓中的小孩子,当袁天罡看到女扮男装武则天的时候,大惊失色地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八个字:龙瞳凤颈,贵不可言!第二句话也是八个字:若为女子,必为天子。
袁天罡“预言”的经典之作是通过夜观星宿,成功作出了这样的预言,还是八个字:帝传三代,武代李唐。意思就是说李氏王朝在第三代之后就会出现“武氏代唐”的祸乱,结果又应验了。
袁天罡不仅能预知当下要发生什么事,还能预测了以后几千年将要发生的大事……
袁天罡和李淳风合作的《推·背图》,是预言界的一部奇书,甚至被传的神乎其神,例如能预言慈禧太后把大清从“王者号”玩成“青铜号”,预言太平天国。当然了这些预言不太可信,毕竟都是被传神了。但是袁天罡有两大预言,现在都全部成真了。
第一个预言:袁天罡在《推·背图》中预言了2000多年后的社会发展情况。袁天罡认为,中国和世界是按照“帝制时代—共和时代—大同时代”这样发展的。学过历史的都知道,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中国结束了2000多年的帝制时代。我们在1956年进入了社会主义。
第二个预言:叶赫必灭清。
叶赫那拉一氏会灭掉努尔哈赤的爱新觉罗一族统治的国家,事实证明这个预言确实成真了。
当年,努尔哈赤带领的爱新觉罗一族与叶赫那拉一氏,其实都是源于女真族,但是后来起了冲突,努尔哈赤几近灭掉了叶赫那拉氏。于是叶赫那拉首领就立下毒誓,即使族人只剩一个女子,也要灭掉努尔哈赤。
李恪是重生者,他清清楚楚的知道这两个预言都实现了,他能不感到害怕吗?
万一被这两位神仙看出自己本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而是穿越夺舍而来,那到时候是把自己这个“妖孽”绑柱子上烧死,还是浸猪笼里淹死?
这个时代最是相信这些神神怪怪的东西,李恪如何不怕?
别说什么相信科学,反对迷信,连灵魂穿越这种事儿都摊上了,你敢不信这世上有鬼?
所以,当听到眼前这二位仙风道骨的道士就是袁天罡和李淳风,李恪才会心里发怵,脸色大变,但李恪毕竟是过来人,阅历丰富,惊慌之色也只是一闪而过,面露微笑行礼道:“原来是袁道长和李道长啊!失礼!失礼!”
“殿下严重了,我师徒二人乃方外之人当不得殿下如此大礼!”袁天罡客气道。
袁天罡、李淳风在知道李恪的真实身份时,就再不停的打量着李恪。
单从相貌来说,李恪无可挑剔,眉清目秀,唇红齿白,面如冠玉,举手捉足间处处散发着一种雍容华贵的气息。特别是今天这一身穿着,白袍下摆镶着银丝纹案,腰佩润玉精致大气,黑发束着素带,英俊挺拔,仙气飘逸,颇有几分超凡脱俗之味。
再一细看,却又看出些端倪来。
这李恪山根耸峙,却纹如悬针,本是短命之相。
但人中上狭下宽,且小小年纪便已生出一层细密的绒毛,显然成年之后必是胡须浓密的男子,单只看人中的话,却又是精力充沛、决断力强、富有积极的行动力,又是长寿之相。
整体来看,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额骨极突,下颌长且弯曲,目光逼人,额头纹路形似“王”字,这分明又是帝王之相。
袁天罡和李淳风不由得惊奇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