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洪武年间小神医 > 第三百四十五章 宝钞行事总大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四十五章 宝钞行事总大臣

活字印刷术的优点很多,可在目前这个阶段,还是有非常大的局限性。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朝廷的公干文书,又或者是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都会采用雕版印刷。

走进这个房间,地上放着一些箱子,箱子里面是捆绑好的一摞一摞的宝钞。

陈松蹲在一个箱子的面前,将一摞宝钞提了出来。

扑面而来的墨香气味充满了鼻腔,陈松将这些宝钞放在地上,随意的拨动着。

宝钞哗啦啦的响,和铜钱入罐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陈松看向林钜和何湘,问道:“最近这段时间当中印制的宝钞数量有多少?但还有你们又打算印制多少?未来又有什么计划?”

何湘站在陈松的面前,认真的回答道:“一般来说,印钞局印制的宝钞数量都会根据户部所下发的文书进行制定,目前还有一些宝钞没有印制,还有一些宝钞属于半成品。”

陈松站了起来,环视一周,发现在房间的角落当中,果然放着一堆印钞的纸。

甚至有些工作台上,还摆放着一些印制了一半的宝钞。

“现在停掉所有的印钞工作,目前印制出来的那些宝钞全部封存,不允许流入市场。

从今天开始,印钞局所有工作全部停止,不仅仅是印钞局,整个宝钞提举司的所有工作也全部停止。”陈松雷厉风行,语气当中满是不容置疑。

何湘和林钜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脸上看到了慌张。

他们不知道陈松为什么要这样做,宝钞提举司可是他们工作的地方,如果就这样关掉,那他们吃什么?

显然他们曲解了陈松的意思,陈松并不是说一直关闭。

因为陈松要对宝钞进行改革,甚至连宝钞的造型也要进行更改。

所以目前的这些宝钞,完全不符合未来的使用条件,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些宝钞要全部封存。

如果不是太过激进,陈松甚至想将这些宝钞全部毁掉。

陈松也看出了两人的担忧,于是解释道:“停止现在宝钞提举司的工作,并不是说以后就没有宝钞提举司了,我要对宝钞提举司进行改制,这涉及到方方面面,甚至还包括着宝钞的各种造型以及图案。

如今的这些宝钞,显然不符合未来的使用条件,故此,这些宝钞要全部进行封存。”

茹太素有些不明白,反正这些宝钞都已经印制出来了,那为什么不把它们全部带走?

干嘛还要大费力气将这些宝钞全部封存?反正把这些宝钞扔到市场上,也没有什么不可,干嘛要多做这么多?

茹太素一脸疑惑的询问:“为什么不把这些宝钞带走呢?反正这些宝钞都已经印制出来了,该说不说,这些宝钞现在可都是钱,将这些钱全部丢在这里,这是不是有点不太合适啊?”

“怎么说呢?承认它是钱它就是钱,不承认它是钱它就是废纸一张。别看现在宝钞目前还算坚挺,但如果想要毁掉它,也不过简单之事。

如果说,我将这里的这些宝钞全部带走,然后放在京城最中心位置将其全部烧毁,你觉得宝钞的价格还会坚挺吗?”陈松指着地上的这些宝钞,反问道。

茹太素当然能想明白这里面的关系,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你是说,害怕有些人依靠宝钞来为祸?”

“也不尽然,改革宝钞可不是我陈松要做的,这是陛下定下来的事情,我只是用这种说法来说明一下宝钞。”陈松摆摆手,然后看向何湘和林钜,大喊道:“别站在那里发愣了,赶紧按照我说的去做。如果你们两个做的好的话,以后就留在我身边做事吧!

至于印钞局当中的这些工匠,暂时全部留下来,以后有用着他们的地方。”

前半句话这两人没有多大的反应,可当他们听到陈松的后半句话时,整个人差点从地上蹦了起来。

不管陈松在朝中有多少敌人,就目前来说,陈松依然是他们高不可攀的存在。

他们这些人,最渴求的也不过是高官位,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只要能够攀登上更高的官位,那都算是好手段。

在官场中,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就是一句废话。

在权势诱惑之下,没有人能够平静。

“侯爷,您就放心吧,这件事情小人一定给您办的妥妥当当!”何湘,不停的拍打着自己的胸脯,信誓旦旦的模样。

林钜也不甘示弱,不停的表达着自己的忠心。

从上而下,便是如此,可能上官一句云淡风轻的话,就会让下人们动心不已。

在房间里转了一会儿,陈松带着茹太素走了出去。

然后在整个印钞局的工坊附近转悠,差不多将印钞局周围看的差不多了。

天色渐晚,陈松坐上了马车回家。

坐在书房中,他写着目前的计划。

书桌的左上角摆放着一顶小小的铜香炉,里面燃着柏子香。

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香,就算是普通老百姓也完全使用得起,原材料更是随处可见。

如今正是夏季,也是柏子生长的时候。

挑选完整且饱满的柏子,用沸水杀青之后阴干,然后泡在黄酒当中。

将柏子泡透捞出来,阴干。

可制成粉末,装在香囊,也可用以燃香。

青烟从铜香炉中升起,房间当中飘荡着清新的气味。

深深的吸一口,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原野里。

陈松头脑清晰,笔下龙飞凤舞,制定着计划。

朱静安推门而进,手中提着一个饭盒。

里面装的是瘦肉粥,隔着饭盒都能闻到那一股淡淡的咸香味儿。

转身将房门关上,把饭盒放在了桌子上。

陈松放下手中的毛笔,看向站在书桌前的朱静安。

嘴角微微上扬,笑道:“这大晚上的又跑过来给我送饭,怎么还不睡?”

朱静安笑了笑,将饭盒打开,取出了瘦肉粥。

咸香味更加浓郁,混合着淡淡的柏子香气,更加勾引人的胃口。

顾不上朱静安说话,陈松端起碗,开始狼吞虎咽。

朱静安站在陈松的旁边,一脸笑容的静静看着。

“舒服!”

喝完粥,长出一口气,躺在椅子上,一副舒爽的模样。

收起碗筷,朱静安站在了陈松的身后,捏着陈松的肩膀。

酸痛的肩膀也在这一刻开始放松,浑身上下有一股说不出来的轻松。

夜也深了,阵阵夜风吹来,从窗户当中灌进房间。

陈松站起身来,将已经完成的那些东西全部收拾好,陪着朱静安走了出去。

……

鸡鸣三声,正是早朝时刻。

陈松穿戴整齐,踩着夜色来到了皇宫之外。

宫门开启,大汉将军鱼贯而出,维持纪律。

文武百官走过宫门,走进金銮殿。

皇帝高坐皇位,众臣齐拜冕旒。

此时的东方,刚刚出现鱼肚白。

又是大明一个非常平常的早上。

朱元璋的目光从众臣的身上一一扫过,最后停在了陈松的身上。

清了清嗓子,开口道:“宝钞之制,从制定之初至今日,已经十数年。

而今,各项弊端已然显现,贸然废除,所有努力,前功尽弃。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总的来说,却是朝廷的脸面。如果贸然废除,只怕会失信于整个天下!

不知诸位爱卿有何想说的!”

朱元璋没有遮掩自己的想法,目视者众朝臣。

众朝臣对于朱元璋的询问,大部分沉默不语。

都说朱元璋抠门,可那也仅仅只是相对的。

每逢佳节,朱元璋都会赏赐重臣!

其中数量最多的就是宝钞,这是钱,但又不是钱。

初次赏赐,众臣无一不高兴。

可时间往后,这份高兴最后也逐渐消失。

朱元璋赏赐给他们的宝钞,这些朝臣大都花不出去。

究其原因,和陈松之前所说的并无二致。

“富平侯品性温良,本事出众,有通天彻地之才能,此事交付于他,定可万事无忧。”朱元璋一开口,就给这事定下了基调。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以后你们这些朝臣们要是想反对,可就要掂量一下。

刚才已经询问了你们的意见,你们都没有任何反对,如果往后你们要是捣乱的话,那可就别怪刀剑锋利了。

蓝玉的目光一直放在陈松的身上,目光当中满是嫉妒,羡慕还是恨。

蓝玉比陈松大,可在朝中也属于年轻一辈的将领。

多年前,朱元璋也曾像今天这样夸赞过他。

可随着陈松到达京城,这种情况几乎如同奔流东去的长江一样,不复还。

那些文臣对此事大部分没有什么反应,只不过也有一部分完成,是因为讨厌陈松,所以讨厌陈松所做的一切。

站在蓝玉身旁的郭英,数次想要走出,可却都被身旁的蓝玉拦住。

蓝玉是个明白人,朱元璋这番话无非就是走走样子,现在要是当场反对,那么不就是在打朱元璋的脸吗?

看着众朝臣的反应,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捋着下巴上的胡子,看向陈松,“常青啊,不知你有什么看法?”

陈松站了出来,手中的笏板高举过头顶。

声音洪亮,有条不紊,“宝钞之事涉及到朝廷的经济,什么是经济?

经济此词出现于《晋书·殷浩传》:足下沉识淹长,思综通练,起而明之,足以经济。

经济就是经邦、就是经国,就是济民。在众朝臣的眼中,可能区区宝钞比不上家国大事,但在我陈某人看来,如果经济不行,那么一切都是白费……”

陈松一番高谈阔论,说的众朝臣云里雾里。

陈松已经非常简单的说明了一下,可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知识的朝臣,又如何能听得懂呢?

刚开始的时候,蓝玉还在想陈平说的这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又有着怎么样的含义,可是听着听着就觉得自己压根听不懂陈松到底在说什么。

最后,只觉得陈松是故作高深。

“臣已经做好了计划,目前可以实行!”陈松再次将手中的笏板高举过头顶,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非常满意的点了点头,他最喜欢陈松的一点就是这个,总能在需求还没有到达的时候,做好一切计划。

“那好,既然如此的话,那就设置宝钞行事衙门,全权负责宝钞之事,赐便宜行事之权,可行先斩后奏之权,任宝钞行事总大臣兼都察院左督御史……”

一大把各种各样的官职从朱元璋的口中蹦了出来,陈松再次向朝臣证明了自己在朱元璋这里的殊荣。

满朝文武无一不羡慕。

如此重视,试问整个天下又有几人?

“臣领旨!”陈松高谢。

……

太阳高照,日光清澈。

陈松走出了皇宫,圣旨待会就会到,先回去收拾一下。

陈松要做的事情,于历史当中没有任何先例。

众朝臣也进入了短暂的懵逼状态。

陈松在早朝上说的那些话,没有几个能听懂。

有些文臣甚至开始怀疑,陈松说的那些真的可行吗?

甚至有些文臣都已经开始怀疑起了自己之前所读过的那些书籍。

他们搜遍自己的记忆,都无法从圣人书中找到答案。

一个单薄的身影出现在皇宫外面的道路上,他手中拄着一个拐杖,上面雕刻着一只鸠鸟。

大明朝廷,会给年过六十的老人发放鸠鸟杖。

“鸠”和“九”想通,而“九”又是级数,有长久之意。

在古人看来,鸠鸟是一种品格高尚的鸟,是尊老爱幼的典范。

所以在拐杖上雕刻鸠鸟,象征着老有所依,幼有所养,有着团圆美满之意。

此人所去的方向,正是前面的皇宫。

他不是别人,正是很早之前被贬到四川茂州的宋濂。

像这种罪官,如果没有朱元璋的旨意,是不准离开自己所处的地方。

他这次来到京城,正是朱元璋的旨意。

至于朱元璋为什么要让宋濂来京,这和朱标分不开关系。

朱标的仁厚,举世皆知。宋濂年龄已大,又不在故乡,子、孙被杀,乃人伦之悲,所以朱标就给宋濂求情,放回故里。

如今的朱元璋,妻子健在,儿子还好,所以也没有历史上的那么残酷,就同意了朱标的请求。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