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大秦开局混了个太子 > 第102章 震惊:威武大秦的朝会竟然是这样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2章 震惊:威武大秦的朝会竟然是这样的!

皇城的修建并不紧要,这本就是锦上添花之举,自然可以放缓期限。但是这驰道的修筑,绝对是要越快越好。

嬴政给杨缪从延期,倒是让不少朝臣感到惊奇,因为这完全不像他们皇帝的作风。

皇帝陛下一旦出口的命令,是绝对不会收回来的。

当初皇帝陛下亲政不久,朝臣多有不愿听从嬴政号令的人。

为了在朝臣之中树立他的威信,嬴政严格按照律法处事,就连桓齕那样地位显赫的将军,因为打了败仗,使得秦军阵亡人数过多,嬴政毫不留情的按照秦律判决他死刑。

嬴政在朝野之中的威信,正是靠着严格按照秦律的规定处事而一步步建立起来的。

王绾深知皇帝陛下的为人。

陛下是一个一旦决定了要做一件事,就一定会做成的人。

对于皇帝陛下竟然会在朝政大事上如此通情达理的一面,王绾丝毫不感到意外。皇帝陛下做任何事,都是为了他的江山社稷考虑。

大秦虎狼之名在外,六国百姓对秦多有畏惧。

皇帝陛下如今是越来越重视声名了。

一群朝臣心里奇怪归奇怪,但是联想到皇帝陛下复起边地封君之意,他们或可都被分得一杯羹,最近他们都觉得皇帝陛下分外英明。

今日是大朝会,但是直到朝会开始到现在,就这两件事情被上奏了。

要搁在以前,这根本就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在如今的朝堂上提出来,就像是在芝麻地里捡了两个西瓜。

朝会其实很枯燥,这自然是因为朝会的性质决定的。朝会论列的都是国家大事。

而国之大事,在戎在祀。

天下一统,没有了战事;秋末冬初,又没有祭祀。

一个国家最为紧要的两件大事都没有发生,那么这朝会上议论的事情,自然显得很为枯燥。

如今秦国朝堂上议论的主要就是工事。

皇帝无事,百官无聊,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一桩好事。天下无战事发生,也没有旱涝地震洪水灾荒。至少,扶苏是这么以为的。

但是统一时代,对于一些将军们而言,朝会无疑是非常枯燥。

现在他们不用指挥士兵作战了,要么是被派去镇守边疆,要么就是去指挥刑徒和募工修筑工事。

战国时代结束了。

但是战国时代的余烬被掩埋在和平低下,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爆发出对统一时代的负面影响。

诚徒扶苏看到的秦国朝堂。

时至今日朝堂上站着的都是战国时代的那些老臣老将。非扶苏无情无义,想要卸磨杀驴。

但是事实就是。面对地域空前扩大的帝国,不止是嬴政,整个朝堂上的人都懵了。

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维持运转这样地域庞大的国家。

战争结束了,将军们在战场和朝堂上叱咤风云的日子结束了。要么去戍守,要么就是当带着军队监督工事修筑。

将军们,暂且算是有事做了。

但是看看如今的九卿,个个年纪都在五十岁左右。

七国虽然不久前才覆灭,但是擅长辩论的纵横家诸士还在朝堂上。

因着游说之功在身,这些人都身居高位。明明自身的技能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时代,但是却靠着旧时功劳,仍然在朝堂之上有限的的朝臣之位中占据相应的地位。

秦国朝堂上的大臣,多数还是战国时代留下来的。

他们的思维,还有他们的地位都已经固化。

这么一来,在大一统时代,这些人还在朝堂上身居这高位,其实有占着茅坑不拉屎之嫌。

他们也不是不做正事,而是实在不知道现在应该怎么做。

秦帝国的出现,也像是摸着石头过河,不小心真的走出来的路。

唯一一点可以遵循的经验,就是周朝的建立。

在历史实践和理论完全不充足的条件下,这个国家根本不知道该要走向何方。

这是历史的局限性。

看着秦国君臣上下集体从芝麻地里拣西瓜,扶苏自然而然想到那些藏在深山老林里的智者。

怎么,才能把这些人给换下去,挪到一个他们满意的位置,而后再换上一批新的有识之士上来呢。

秦国朝堂早该换换血了。

这事情不能让嬴政去做,得他来。

‘两个西瓜’被论毕,殿中沉默了好一会。

自统一之后,太子也消停了之后,朝会上经常发生这种短暂的沉默。

嬴政看着诸臣,眉头紧锁。每每到了这种时候,嬴政越来越担心那个梦真的会发生。

与此同时,嬴政越发想像孝公一样,于朝中大力改革一番。

嬴政望着诸臣,而诸臣不敢直视嬴政,只好互相看看。

最后,大家自然而然都将目光投向李斯。

李斯主持的吕览之论,在太学举办了整整三天,惊动了朝野上下。

这是一件稀奇事。

秦国几百年来的朝政主题都是战事。

太学一建成,这样气势恢宏的官邸建成,谁都想一探究竟。

而李斯则是这太学的祭酒。

【祭酒:校长】

而前三天李斯在太学和诸子百家的名士论列,以一人辩博百家,以才服众此事早已在咸阳城中广为流传,是故众人都将目光齐刷刷的投在了李斯身上。

只是李斯,他一向很谨慎。

边地封君之议,他李斯当时是在朝堂上公然提出了和诸臣相左的意见。之所以力主此事,不仅因为他李斯是法家门生。法家旨要要求的就是一,封国和郡县不一;更重要的是,皇帝陛下想在全国设立郡县的。

以一人治天下。

那是陛下终身的政治抱负。

当时朝堂之上,大家都赞同王绾的边地封君之策,若不是他早就知道皇帝陛下并不赞同王绾的主张,他当时也会随大流。

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

他当时的选择是——和皇帝陛下站在一起。

【文中所有中国:皆是出自史记春秋时期秦孝公口中的‘中国’,意思是指中原之地。主要是为了区别夷狄】

(今天章节名起的不错吧,求波月票打赏和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