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苟出一个盛唐 > 第三百一十五章 德王开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连等了三日,成汭却止步于宜城,虽然派遣小股北上,但并没有大举进攻襄阳的企图。

荆南军的斥候在汉水、襄水上下游到处乱窜。

还是那句话,这年头能当上节度使的,没一个简单货色。

有这么一支大军在南面虎视眈眈,李晔的大军也不敢轻易离开襄州大营。

“成汭必然跟朱温有密谋!”周云翼道。

从其目前的种种行迹来看,的确是在配合朱温牵制唐军。

十万大军,李晔不得不全力以赴,唐军若是去光州支援杨行密,成汭会像疯狗一样咬上来,根基不稳的荆襄恐怕转眼易手。

“云翼以为我军当如何?”李晔问道。

“成汭倾巢而出,江陵必然空虚,臣可引五千轻骑,绕过谷城,经房州,下归州,千里奔袭!”

李晔盯着地图,房州一线都是山区,道路险阻,又有汉水阻隔,成汭是个胆大心细之人,人在宜城,其斥候已经渗透到汉水之北,周云翼五千骑兵一旦被察觉,可就有去无回了。

而且成汭是荆南地头蛇,熟悉地形,周云翼却是外来户,风险太大。

“江陵被成汭经营多年,你的五千骑兵恐怕难以成功。”李晔拒绝了他的提议,“如今当务之急是巩固荆襄,从今日起,李筠为荆襄防御使,李嗣周为潼关防御使。”

成汭已经错过最佳偷袭时间,留在宜城已经没有什么意义。

只要经营好襄州,荆南就永远无法摆脱来自北方的压制。

这便是地缘赋予襄州的优势。

整个荆襄大战,唐军损失最大的就是拓跋云归的阵亡,不过相对于梁军,唐军的损失小很多。

单是俘虏梁军就有三万人,死在阵上的梁军不下两万,被大水冲走的难以统计,葛从周的覆灭,相当于折断了朱温的一颗尖牙,还有张归弁,若不是水攻,襄州很可能到现在还没有打下来。

如果朱温在光州的进攻失败,很有可能,梁军将会一蹶不振。

持续十几年的大战、恶战,现如今的梁军正处在青黄不接之时,老一代的精锐进入迟暮之年,新一代还未长成,对比五年前的蒲阪大战,李晔已经感觉到梁军战力的下降。

只可惜一直被成汭拖在襄州,让李晔无法起兵去支援杨行密。

荆南的泥泞,迟滞了成汭的偷袭,也令李晔无法挥军南下争锋。

荆襄的局势就这么诡异的僵持着。

李晔只能令大军重返襄阳,以军粮为资,招揽水灾的难民修葺城池。

汉水下游的受灾百姓蜂拥而至,四五天内又聚集了四万多,后续听到风声的百姓还在源源不断的赶来。

荆襄大战持续了整整半年,南阳盆地的春耕早已被耽误,襄州东南的粮田被大水冲毁,可以想见此地饥荒是不可避免的。

见到如此多的百姓涌来,李晔下令长安加紧运送粮食过来。

人多力量大。

只几天的功夫,襄州城内外的尸体被清理一空,还在城外沿江修筑堤坝和防御工事,为了避免成汭有样学样的搞水攻,李晔还沿江修建烽火台。

就算增加了这么多的工程量,人力还是有富足,唐、邓、均、随、郢、复等州的百姓纷纷向襄州涌来。

流民一度超过十五万之众。

人一多,聚在一起,不找些事情给他们做,难免会生出各种事端。

李晔索性把唐邓二州也加固一番。

令辅军分化流民,全部编入庄户,分散于唐邓二州,兴修水利,修建新的家园,还大力拓展陕虢、卢氏、邓州、唐州、襄州的官道。

又在唐州之西修建大量的防御工事。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荆襄的主要威胁都是来自于汝、蔡二州的梁军。

斥候将光州的战报一一送来,李神福的两万黄头军突入光州境内,有力的牵制了朱温的攻城,还有高行周不断袭扰梁军粮道,小股梁军直接被他吃掉,高行周一度兵临蔡州城下,光州之北的泌、颍、蔡等地不堪其扰,多次向朱温求援。

朱温只得派出大将张归霸清扫高行周。

时光一晃而过,进入乾宁六年七月,成汭终于按捺不住开始搞事情了。

先是遣大将刘昌美进攻荆襄东南三州。

这些地方一直都在闹水灾,并且靠近被梁军占领的鄂岳,李晔也就没有太过在意。

把手伸到汉水下游,就进入了长江流域,没有水军,这些地方也守不住。

非常不幸的是,这时代水军犀利的除了淮南,就是荆南的成汭。

李晔可不想成为唐末的曹操。

而只要经营好襄州,整个荆襄大地,包括荆南、鄂岳,全部仰唐军之鼻息。

组建水军、巩固襄州,成了当务之急。

李晔在襄州城中竖起招募水军的大旗。

然而一连三天,应者寥寥,李晔心中苦笑,这就是水攻襄州的副作用了,荆襄百姓对大唐的戒心仍在。

而且水军算是技术兵种,其将领不仅要精通水性,还要懂船战之术,不像陆军,发下盔甲和武器,练几个月的兵就可以成军的。

李晔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七月五日,第一批关中粮食运抵襄州。

令李晔吃惊的是,皇长子德王李裕亲自押运。

“禀父皇,先期四万石粮食,经广通渠到潼关,然后牛车向南,儿臣自作主张,砍伐华山之木,作牛车三千,望父皇恕罪。”接近三年不见,李晔忽然发现,曾经在自己面前怯懦的少年,已然长成。

“你做的很好,朕很欣慰。”

除了欣慰,还有惊讶。

以李晔现在的眼光,自然能看出李裕背后有人指点。

而且从皇城司得来的消息,李裕有意无意的疏远以赵崇凝为首的清流。

重振大唐任重道远,多一个人站出来,就多了一份力量。

李裕的政治价值不可估量。

“父皇征战在外,儿臣只能做些微末之事,稍稍为父皇分忧。”李裕拱手。

李晔哈哈大笑起来,“你有此心,不负我唐之血脉。”

李晔是真的开心,虽说不是亲生的,但毕竟是血脉相连,父子之情,以后慢慢培养就是,总比朱温、王建收的一堆干儿子强吧?

不过李裕能走到哪一步,还是要靠他自己。

如此乱世,绝非李晔封他为太子,他就能稳坐储君之位。

太宗如此英明神武,还不是在立储问题上翻船了吗?

“即日起,朕任你为荆襄粮道转运使,若有不懂不明之事,可向张总管问询。”

“儿臣谢陛下。”李裕满面喜色,前一句不重要,后一句才是重点。

李晔心照不宣的给他指路。

“你母后可曾安好?平原小丫头如何了?”毕竟是李晔在这世上的亲人,曾在最黑暗的日子里给了他慰藉和温暖。

“母后和平原都好,只是思念父皇。”李裕的瞳孔中也升起一抹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