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大流寇 > 第八十八章 我们有大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宝应县名,为历朝历代最稀罕,因这县名乃是年号。

史载大唐肃宗年间,宝应县有“八宝”祥瑞进京,肃宗大喜,遂改年号为宝应元年,又将那宝应原名安宜改为宝应县名,沿袭至今。

只是,在扬州府所辖诸州县中,这宝应县却是个下等县,不归扬州府直辖,而归高邮州管。

现任知县钱哲祖籍山东登州,与那嘉靖年间的抗倭英雄戚继光算是同乡。其是崇祯八年的二甲进士,名次还很靠前。

吏部选官任官制度,二甲进士名次靠前者多能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前程远大不可限量。

然钱哲却没被选为庶吉士,而是直接被吏部发到宝应这个下等县任知县。不出意外的话,钱哲终其一生能为一府之尊便算到头了,与那庶吉士能为大学士入主中枢是天壤之别。

原因在于钱哲有个座师叫温体仁。

如今距温体仁病死已过六年,温体仁的政敌周延儒也在四月因清军入关,假传捷报蒙骗皇帝,被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告发弹劾,皇帝大怒下诏勒令周延儒自尽并抄家。

只是,京中的风云变幻对于近乎被“发配”的钱知县命运毫无影响,他早已被遗忘在宝应这个下等县。

今年是钱哲上任的第七年,他不知道自己还要在宝应任上几年,因为有的人两年就会调地方,有的人十三年也不会挪窝。

既无人脉,家里又无钱财的钱哲只能认命,与大多数被“下放”的官员一样,他这知县也是没什么进取心,每日跟庙里撞钟和尚差不多,只求无事。

最近唯一的大事就是府里让征发民夫挑河的事,这种事钱哲肯定懒得自己办,下面的人去办就是。其它琐事也多由师爷宋公负责。

宋公就叫宋公。

这日冷得很,衙门打上午就没事,钱知县用过午饭便去书房画画。这几年他别的本事倒没有,于这书画上面却是领悟许多。画得也着实不错,宝应城中知县老爷画作十分抢手,士绅皆以能得县尊一画为荣。

因知道县尊作画时受不得惊扰,所以衙门里也是一片冷清,只不知哪来的乌鸦在房顶老是叫唤,搅得县尊好不烦恼。

师爷宋公叫两衙役去撵,拿石子去砸,可等衙役们前脚走,后脚那乌鸦又飞来,“呱呱”的叫得真是让人烦得很。

“罢了,”

钱知县没了作画的劲头,叫人泡了茶来靠窗坐下,静静想着事。

现在北方大乱,塘报虽然没断,上面刊发的消息却是越来越严重,种种迹象看起来似乎这大明朝真的要完蛋。

别的不说,就说四五月间他老家登州叫清军横扫,如入无人之境,那清军更是打到了北边的海州,单从这点来看,这大明朝怎么都像个王朝末年的样子。更休提闯贼已然成势,号新顺王,拥百万大军,俨然和大明朝分庭抗礼了。

到时候,万一北边的贼军打过来,他钱知县就得考虑是为大明朝殉节,还是改换门头了。

如何决择,真是艰难。

虽然怕死,虽然仕途不顺,但大明朝总是取了他为进士,给了他一县父母的差事,就这么降了贼人,实在是说不过去,也枉负圣贤教诲。

正发呆时,却听衙前有喧哗声传来,似有人在叫嚷什么。钱知县顿时不悦,在窗边叫人去看看何事。

.........

衙前那边,窝在门房里闲聊的几个衙差早被惊动,本以为是哪个不懂规矩的乡民来告状,正要喝斥却见那冲进来的竟是户房的林书办。再见这林书办竟是满身血污,像是受了伤,不由都是吃了一惊。

师爷宋公也赶了过来,先是乌鸦,后是刁民,这不是存心叫县尊不清净么!

结果也是与衙差们一样都叫林书办满身是血的样子惊住,失声道:“出什么事了,怎弄成这样?”

林书办却是顾不得跟宋公说,直急得嚷嚷:“快扶我去见县尊,出事了,出大事了!”

“啊?”

宋公一惊,知道不好,赶紧扶着林书办去见县尊。

“县尊,不好了,出大事了!”一见到钱知县,林书办就喊了起来:“反了,都反了!”

“什么反了?”

钱知县和扶着林书办的宋公都是一头雾水。

“是,是河工反了!”

林书办强忍着伤口的疼痛,将那运河工地民夫造反的事给说了出来。

“什么时候的事,怎么反了!”

钱知县吓得一惊而起,宋公也是一脸惊色。

林书办捂着胸口道:“三天,三天前的事!”

三天前的事,现在才来报?

钱知县只觉一阵头晕,失手将茶碗打碎在地,尔后指着林书办就骂了起来:“出这么大的事,为何不早来报!”

“县尊,那河工造反事出突然,监河兵胡乱杀人,根本不问我等是何人,我能侥幸逃得性命回来报讯已是万难...”

林书办心中委屈,自己可是受了伤的,这一路你县太爷知道我吃了多大苦头么!

钱知县也意识到自己不能怪林书办,忙问:“就你一人回来,江兵房呢?”

“江兵房叫官兵杀了,”

一想到江兵房的脑袋就掉在自己躲的地方不远处,林书办的心就颤。

“死了?”

钱知县脑袋一片空白,险些站立不住,半响才开口:“有多少河工造反,府里可曾调兵镇压?”

“府里?”

林书办迟疑了一下,有些不确定道:“当时那些造反的河工嚷着去打淮安城,监河兵敌不过他们散了,这会我估摸着府里怕也乱了,弄不好...怕是淮安城都叫河工给占了。”

“这?...”

钱知县倒吸一口凉气,呆在那里一动不动。

宋公也震惊,却比幕主镇定许多,忙问林书办是宝应的河工反了,还是那去挑泥的河工都反了。

“具体多少河工反了,我也不知,但怕大半都反了...”林书办支撑不住,坐在椅子上,一手扶着桌子。

宋公见状,赶紧跟幕主道:“县尊,当务之急是赶紧向州里、府里报讯,另外马上关闭城门,防那造反的河工打进城来啊!”

叫宋师爷这么一提醒,钱知县这才反应过来,当下就派人向高邮州府、高邮卫、扬州府十万火急报讯,同时叫人去将黄县丞、和郭典史叫来。

黄县丞和郭典史也是叫河工造反的消息惊得不轻,当下商议了下,由郭典史组织衙门人手立即关闭城门,不许任何人进城。

同时,又请钱知县出面召集城中士绅大户,告知河工造反一事,让各家动员青壮守城,不出人就出钱,总之无论如何也要把城给守住。黄县丞更提醒陆知县得派人往淮安方向打探,好晓得反贼动向,以便应对。

如此两日,宝应城中可以说是鸡飞狗跳,有士绅在得知河工造反后竟是摆出身份,逼得县衙的人放他们连夜出城往扬州府而去。

郭典史力主不可放人离去,否则若大户皆走,城内还有谁愿意出人出力守城。

黄县丞也认为县衙当强硬,使城中士绅百姓同心协力。钱知县一想也是,便以县尊强压那些想要出城逃难的士绅大户,如此才使城中没有出现大逃难的混乱。

第三日,正当宝应城中人人忐忑,不知河工反贼是否会来攻打县城时,城外却来了一人,径直叫门说他是来和城中谈判的。

守城的郭典史不敢开门,一边让人给县太爷报讯,一边叫人放绳子提吊篮将这人拽上城,再一看,郭典吏只觉眼瞎。

竟是个穿着女人花袄,脸上还涂有粉脂的壮汉。

那壮汉丝毫不理会城上众人看他的异样、困惑、鄙夷的目光,只两手往腰上一叉,喊了一声:“谁是县太爷?”

县太爷不在,没人理他。

壮汉也不在乎,自顾自的又喊道:“我呐淮军南路军前锋大将左潘安,奉我家陆首领之令来通知你们一声,我淮军已抵宝应城下,限你们半个时辰内开门,否则,这城中当官的,当吏的,有钱的,有功名的,嗯,都屠了!”

说完,想了想,又道:“就是这么个意思,你们听懂了没有?...不要想着不投降,没用的,我们有大炮!”